北京朝陽醫院泌尿外科臨牀藥師楊輝(左)正在解答護士用藥問題。  朝陽醫院供圖

  身份模糊不被認可

  只有少部分患者和家屬在藥學查房時能準確叫出「藥師」或「臨牀藥師」。藥師和醫生有啥區別,多數病人「傻傻分不清」

  「大夫,這個葯怎麼喫?」「老伴,大夫來查房了,趕緊問問身上的癥狀是怎麼回事。」這是記者跟隨臨牀藥師進行藥學查房時常聽到的話。記者發現,只有少部分患者和家屬在藥學查房時能準確叫出「藥師」或者「臨牀藥師」。藥師和醫生有啥區別,多數病人「傻傻分不清」。

  「不是在藥房賣葯的,就是在醫院窗口發葯的」,這是老百姓對藥師的印象。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人對藥師的認識比較模糊,對臨牀藥師的瞭解更少,不知道臨牀藥師是幹什麼的,甚至有人沒聽說過臨牀藥師。

  「公眾對臨牀藥師的認知度不高。」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臨牀藥學與葯事管理學系主任蔣學華分析,臨牀藥師在我國是較新的職業,很多一、二級醫院還沒有配備臨牀藥師,有些三級醫院也是近幾年才設置臨牀藥師。相對醫生和護士,臨牀藥師長時間不被社會瞭解。

  有些患者對臨牀藥師的工作不瞭解。「藥師過來幹嗎?到底有什麼目的?醫生和護士已經給我講了用藥問題,不需要你再講了。」有些患者在臨牀藥師進行藥學查房和初次用藥教育時會這麼說。有臨牀藥師反映:「在工作的過程中,有時要面對患者及家屬的冷漠,難免尷尬,需要耐心地去和患者交流。」

  除了患者不理解,一些醫生也不認可。處方點評是臨牀藥師對醫生所開處方的規範性、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等進行評價,以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有時針對某個處方,臨牀藥師站在藥學和病人的角度,認為病人服藥後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建議醫生對處方進行改善。但是,醫生說自己結合了臨牀經驗,會監控患者的不良反應,拒絕改變處方。「臨牀藥師是過來幫助醫生的還是來監督醫生的?」有些醫生抱怨說,之前與護士工作配合得很好,臨牀藥師來了後,點評處方經常挑毛病,醫生心裡不爽。甚至有個別醫生認為,醫生和護士配合就夠了,不需要臨牀藥師。

  很多醫院對臨牀藥師不夠重視。北京大學藥學院葯事管理與臨牀藥學系主任史錄文認為,長期以來,我國重醫輕葯,忽視了藥師的作用。加之國內公立醫院收費結構不合理,收取15%的藥品加成。因此,藥師對患者合理用藥的作用長期被忽視,直到藥品加成取消後,一些醫院才開始設置臨牀藥師。

  值得注意的是,臨牀藥師自我認同感不高。有些臨牀藥師竟然更願去做藥房發葯等傳統藥學工作,因為臨牀藥師的難度大,而工資水平有時不如傳統藥學崗位。有些人認為,醫院藥學掙錢的工作就是發葯,工資應比臨牀藥師高,而且在藥房一線發葯強度大,很辛苦。「臨牀藥師面對複雜的藥物應用問題,更費腦子,壓力更大。傳統藥學工作下班後就可以休息了,臨牀藥師加班是常態,下班後還要記掛患者的病情。」一些臨牀藥師如是說。

  人才培養不太對路

  以前大學院校傾向培養藥學基礎研究型人才,忽視了臨牀藥學人才的「育苗」,導致臨牀藥師稀缺

  「並不是醫院不需要臨牀藥學專業的人才,而是人才供給沒做好。沒有這方面的人才,醫院自然也就把藥師當成賣葯的用了。」史錄文認為,以前大學院校傾向於培養藥學基礎研究型人才,忽視了臨牀藥學人才的培養,導致臨牀藥師稀缺。

  「很多臨牀藥師都是畢業於大藥學專業而非臨牀藥學專業,臨牀知識缺乏,在實際工作中常常遇到困難。」一位資深臨牀藥師對記者說。她介紹,自己也不是臨牀藥學畢業的。4年前,醫院設置了臨牀藥師,她因為對臨牀藥學感興趣就去做了臨牀藥師。她能很快適應臨牀藥師崗位得益於導師在臨牀藥學方面的悉心指導和自己的臨牀藥學知識積累。

  蔣學華介紹,我國臨牀藥學教育始於1989年的原華西醫科大學,但於1998年停止了本科生招生。幾經周折,臨牀藥學於2005年恢復,2012年纔再次進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目前,共有42所院校設置臨牀藥學5年制本科,每年招收約2000名學員,24所院校開展臨牀藥學碩士研究生教育,11所院校進行臨牀藥學博士研究生培養。但是,臨牀藥學的人才培養數量與醫院對臨牀藥師的需求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臨牀藥學學科體系仍需完善。蔣學華認為,與醫生、護士一樣,臨牀藥師是現代醫療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門應該明確臨牀藥學學科與臨牀藥師人才的定位,統一規劃臨牀藥學專業的設置,建立系統的臨牀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建設一批具有臨牀藥師工作經驗的高質量師資力量。

  教育的落後導致臨牀藥師整體學歷偏低。「過去,只要考了藥師證,就可從事藥師工作。」史錄文說,很多縣級醫院裡的藥師是中專學歷或高中學歷,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藥學教育,更談不上臨牀教育,如果轉變成臨牀藥師,難以勝任工作。近年來,大醫院有很多研究生學歷的臨牀藥師,個別大醫院的臨牀藥師還擁有博士學位。但總體而言,臨牀藥師與醫生相比,學歷差了至少一個等級。史錄文建議參考醫生的培養方式,讓臨牀藥師在藥學領域和臨牀領域深入鑽研,成為臨牀合理用藥的高層次人才。

  「發達國家在臨牀藥學學科教育領域比較領先,有些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就在大學設置臨牀藥學專業。學生畢業可去醫院從事臨牀藥師的工作。臨牀藥師跟醫生和護士組成一個醫療團隊。」北京安定醫院前葯事部主任劉珊珊認為,發達國家的大部分臨牀藥師是藥學博士畢業,臨牀藥師是最受信任的職業之一。「與之相比,我國臨牀藥師的人才教育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劉珊珊說。

  藥師角色定位不清

  藥師應與臨牀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藥知識,解決其用藥上的困惑,幫助醫生用好葯、用對葯,而不是去企業做藥品生產、去藥房賣葯

  史錄文認為,國際公認的藥師主要工作是提供臨牀藥學服務。我國目前的「臨牀藥師」是一個臨時名稱,是為了改變大眾對藥師的偏見,突出臨牀角色,突出服務患者和醫療團隊的工作內涵。未來我國藥師相關的法律法規將進一步規範,屆時將統一使用「藥師」名稱。因此,藥師應與臨牀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藥知識,解決其用藥上的困惑,幫助醫生用好葯、用對葯,而不是去企業做藥品生產、去藥房賣葯。

  蔣學華認為,社會應該摒棄對藥師的偏見,認識到藥師的重要作用,「臨牀藥師是醫院藥學職業新的發展方向,代表著醫院藥學的未來。」

  我國關於藥師的管理,在立法層面仍需進一步加強。蔣學華認為,發達國家都有一部成熟的藥師法律,而我國藥師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藥師的作用尚未完全發揮。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藥師法,從法律上對臨牀藥師的工作提供支持,明確藥學部門和藥師的職責與權利。「有了藥師法才能對藥師進行依法管理,確認藥師的法律地位。」蔣學華說。據瞭解,全國人大已將藥師法列入立法計劃,正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調查研究,加快推動藥師法立法進程。

  專家指出,隨著醫藥分開改革的推進,藥師工作職能將發生相應的轉變,藥學工作重點逐漸由藥品調配向臨牀藥學服務轉變。這意味著更多藥師將轉型為臨牀藥師,臨牀藥師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凸顯。例如,北京朝陽醫院共設有11名專科臨牀藥師、2名助理臨牀藥師,這些臨牀藥師已加入各臨牀治療團隊,為醫生、護士、患者提供優質藥學指導和服務,成為治療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員。

       

  延伸閱讀

  國外臨牀藥師是這樣的

  美國、日本等國家規定醫療機構無臨牀藥師就不允許開業,較大規模的醫療中心往往還設有臨牀藥學服務機構。

  ——臨牀藥師學歷高。美國從2000年起,全面實施藥學博士教育,分為臨牀實踐職業的藥學博士和麪向科研的理學博士。目前,美國45%的醫院設有臨牀藥師職務, 其中大多數擁有臨牀藥學博士學位。

  ——重視學科建設。20世紀50年代末,歐美藥學界提出建設臨牀藥學學科,培養具有參加臨牀藥物治療工作能力的臨牀藥師。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設立臨牀藥學專業研究生學位,1993年,將臨牀藥學專業研究生學位作為藥師的唯一上崗學位資格。

  ——激勵制度成熟。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醫院制定臨牀藥師激勵政策,臨牀藥師的收入與醫生差別不大。較高的收入有利於吸引畢業生從事臨牀藥學工作,保證藥學服務的質量。

  (本報記者 申少鐵整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