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汽車行業不斷升級。導航從原來的地圖升級成了車載APP,高速費從原來的毛爺爺升級成了ETC,座位從原來的真皮沙發升級成了引擎蓋,而燃料則從原來的石油升級成了純電動。

近日就有網友諮(tiao)詢(xin)大拿,「你為啥光說燃油車,新能源汽車就不是車了嗎?」

因為大拿其實是不建議各位網友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因為......

  1. 「火」起來誰也擋不住

據相關媒體統計,2018年全年我國至少發生了40起涉及新能源汽車的火災事故,相當於每隔9天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或起火事故。

這還是隻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只有不超過300萬輛的情況,而如果將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放大到和傳統燃油車同樣的2.4億輛呢?

我們來算一下:240000000÷3000000=80,也就是說每年大概會發生高達3200起(80*40)涉及新能源汽車的火災事故,平均每天就有8輛新能源汽車發生起火事件,看完數據之後你覺得你還敢買嗎?

2.產品迭代速度太快

還記得之前被黑上天的蔚來ES8嗎?這款車剛上市時號稱最大續航里程500公里,後來因實際續航里程只有200多公里慘遭網友打臉。

結果不到一年之後,蔚來、小鵬、威馬等等造車新勢力先後推出了NEDC續航里程均達到400公里的車型,技術更新速度可見一斑。

3.電池衰減嚴重

作為給車輛提供動力的核心部件,電池幾乎可以說是每輛新能源汽車中最重(ang)要(gui)的零部件之一,前幾年甚至還不斷有新聞爆出某品牌新能源汽車換一塊電池的價格比買一輛新車還要貴。

但就目前的技術來說,衰減是所有電池都無法避免的一種「正常」現象。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智能手機,再高級、再昂貴的手機,在使用了3-5年之後就會發現電池電量好像越來越少了,充電頻率越來越高了,這其實就是傳說中的電池衰減。

而目前新能源汽車中的電池基本在達到一定使用年限之後,電量衰減會尤其明顯(用過蘋果手機的網友自然懂),加之一塊電池組動輒幾萬甚是十數萬的售價,使得新能源汽車的維護成本遠高於傳統燃油車。

4.保值率感人

正是因為以上三點,導致保值率幾乎可以說是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通病之一,最嚴重的車型只要上牌就要賠一半!

就像這輛行駛里程0.1萬公里,2018年11月首次上牌的18款 吉利帝豪 EV350 進取型準新車,新車含稅價為20.98萬元,而二手車價格卻跌倒了9.8萬元,保值率還不到50%。

還有這輛行駛里程0.4萬公里,2019年2月首次上牌的蔚來ES8 創世版,新車落地價為59.48萬,而二手車價格卻降到了39.5萬,轉手就賠了近20萬。

甚至就連名列BBA之一的寶馬i3準新車,都逃不過6折的命運。

之前有人說過,絕大部分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只是為了能夠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車牌,只是這塊綠牌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頂著人財兩空的風險去擁有它呢?

總結只有一句話:

請問屏幕前的你對此怎麼看?如果是你,你會不會為了一塊拍照而選擇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