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風水-蘇建豪-假日風水尋龍記

(實景圖)
風水,巒頭為體,理氣為用,風水大師姜垚 在「從師隨筆」中提到,曰:「巒頭不佳,理氣不合,天星亦無用;巒頭本也,理氣末也,天星末之又末也。」 不管任何理氣派別都是需要以好的巒頭條件為本,因此巒頭甚為重要,那甚麼是巒頭呢? 其實講的就是地理環境,好風水除了配何時間與空間的條件下(理氣),也要有好的環境才能稱為風水佳地。

假日尋龍記第一站來到銅鑼,銅鑼鄉四面環山,峯巒疊立之間恰似扁圓形樂器銅鑼,故名銅鑼灣。本鄉開墾溯自乾隆初年,粵人藍之貴率人至今竹森一帶拓墾,經歷兩百餘年。銅鑼鄉位居苗栗縣的西南方,東南以關刀山山脈與大湖鄉相彼鄰。南以三義鄉為界,西與通霄鎮西湖鄉接壤,境內有後龍溪與支流老雞隆河流貫東不與東北部,鄉域西面則是屬於西湖溪上游地區,全境山環水繞,田疇似錦,處處散發著恬靜、秀麗、自然、樸素的特質。雙峯山標高達五三八公尺,聳立於鄉域的南方,形象俊美、拔地而起,氣勢雄渾,昔日文人墨客,以雙峯凌霄列為古苗栗八景之一,為銅鑼鄉最顯著的地標。銅鑼鄉地形可分為關刀山山脈、銅鑼臺地、河谷平原、三義臺地與河階臺地,此公墓位於三義臺地與河階臺地交接處,於貓公坑與九湖附近,在 google map 上會找不到,需要從國道一號從銅鑼交流道下, 沿苗38-1縣道即可找到銅鑼鄉第五公墓。以現場的環境來看大至上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風水地佔多數,上半部較少,不過站在現場上半部的氣比較暖感覺較為舒適,上半部還有茶田,就在茶田中發現一門清朝道光任辰年間古墓(1832年),距今快要兩百年了,以地型圖來上確實是一個小山丘的脈氣一路往東,地勢到了西湖溪之前下降,此地雖稱不上甚麼大風水,不過風水是有脈最重要,既然有脈氣配合理氣的立向,仍然是一處不錯的風水地。

(實景圖)

 

假日尋龍記第二站來到大湖第十公墓,此公墓位於鯉魚潭水庫內風景優美,而且在公墓前看到一間十分顯眼的建築,事後一查是一間可以喝下午茶,又可以用餐與過夜的民宿《勻淨湖》以最低消費的房型價日價 9520元(網址:http://www.lakehouse.tw/index.php)(部落客介紹:http://almpa0805.pixnet.net/blog/post/44361970)。太湖公墓就位於《勻淨湖》的後面,脈從東北方來往右轉開面取水,風水地有來脈有水條件算是非常好了。不過平心而論此民宿後面起一個小山丘前面直接取水,感覺《勻淨湖》得地理環境比後方的公墓地還要好。

 

(實景圖)

 

另外太湖第十公墓裡看見著名風水大師潘新民所建的風水地(潘新民是潘養和的兒子),此風水的造型不同於一般墓型,墓地兩邊有波浪圍牆,且前方還挖了一個小水池,風水大師的手法果然獨特,有機會來鯉魚潭水庫不仿也可以來欣賞一下大師的傑作。

 

(實景圖)

(實景圖)

 

另外一提,離開太湖第十公墓後經過老官道農場,此農場有廣大的草皮,並且有規劃露營區,適合全家出遊,相關資料如下。

老官道休閒農場

地址:苗栗縣大湖鄉新開村5鄰12-1號。

電話:037-951-784,0932-579-127。

營業時間:週休假日9:00~16:00,平日可預約。

 

假日尋龍記第三站-大墓碑墓園

要前往此處,可以 google  彌勒大道(新竹峨嵋湖~天恩彌勒佛院),此墓園並非公墓,應該是私人墓園,此墓園最大特色為墓碑都是非常大的大墓碑,超過一個人的身高,幾乎都超過200公分以上,而且墓園佔地都不小,原本面對著大埔水庫,前方取水風水不錯阿,不過近幾年建立了天恩彌勒佛院似乎把前方的秀麗山水扣分了不少。

 

(實景圖)

(實景圖)

(實景圖)

 

假日尋龍記第四站-楊公廟

楊筠松(834年-900年),人稱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常被地理、堪輿學家視為祖師祭拜,另一位堪輿學者所奉之神為秦國的嚴君疾。

楊筠松曾在唐朝廷為官,後退休致仕,也一拼將宮廷中所學之風水術帶至民間,並四處以所學所得幫助他人。故有「楊救貧」此別號。
據《南安府志》記載:「楊筠松,竇州人,僖宗朝,掌靈臺地理事,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黃巢破京城,乃斷發入昆侖山,步龍後至虔州,以地理術傳曾文辿、劉江東,世稱救貧仙人是也,卒於虔,葬雩中藥口。」

楊筠松在地理堪輿學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學上的地位相當,其所有的著作,均為地理風水上的經典著作,所以楊筠松也被後人尊稱為楊公。

關於楊筠松著作問題,到目前為止,仍有不少爭議。風水學上的幾部經典如《天玉經》、《青囊奧語》、《都天寶照經》等,不少人都認為是楊筠松所著。然而,從風格與內容,與楊的另外兩部著作《撼龍經》、《疑龍經》有所出入。有一說認為,《天玉經》、《青囊奧語》、《都天寶照經》等原本為宮廷塊寶,從不外洩。只是當揚氏離開宮廷時,就將風水典籍一拼帶走。到傳給後人時,因原經典沒有註明作者,後人也就將典籍託之為楊筠松所撰矣。(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實景圖)

(實景圖)

 

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5%8A%E7%AD%A0%E6%9D%BE
2.部落格:http://almpa0805.pixnet.net/blog/post/44361970
3.勻淨湖:http://www.lakehouse.tw/index.ph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