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姓始祖

金日磾。西漢漢武帝時,國勢十分強盛,因上有文景之治,為其儲備了豐厚的物質基礎,而己有衛青、霍去病、李廣、程不識等能征慣戰之勇將,所以大肆征討匈奴以除外患。時金日石單為匈奴休屠王太子,年十四歲為霍去病所擄以後為漢武帝賞識因匈奴以金人祭天所以武帝劉徹特賜其為金姓,名日磾,封為車騎將軍。武帝去世時,遺詔金日磾與霍光共同輔佐漢昭帝,金日磾盡忠職守,不敢怠惰,後因功被封為(禾宅)侯。他的子孫後代從此累世在朝廷為官,傳歷七代,直至王莽篡權、西漢滅亡之時方衰落下去。當時像這樣久盛不衰的家族還有張湯一家,被並稱為「金張」,晉代詩人左思所謂「金張籍舊業,七世珥漢貂」所指即此。至漢末曹興三國時許昌金氏世家今諱聯劉返曹被曹操所害並誅連族人,金日磾之後隨東遷徙居叢家峴(今山東文登),以地為氏,稱叢姓,他們尊金日磾為叢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綜上所述,叢姓來源為金日磾之後,金氏改叢姓則充諸史料。還有一說原居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遷山東時尚有少數留居,故山東叢姓與西安的一些金姓原本是一家。後西安金姓因避仇,其裔孫後有改為叢姓者,是為陝西叢姓,但人數較少。叢姓在得姓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基本上是據地而生,即山東文登叢家峴為其繁衍中心,由於當時生產力低下,兼之所歷社會動蕩不安,盜賊橫行,官匪一家,致使民不聊生,叢姓人口的增長受到抑制,由於山東文登處膠東半島一隅,三面環海,不可能進行大規模遷衍。但也有少部遷而得勢者,如南北朝時期,叢姓出現了第一位影響較大的名人叢(釒番),官至滁洲刺史。後還發展興盛為許昌望族。因許昌地處中原,乃兵家必爭之地,魏晉南北朝、唐、五代十國、宋、元歷朝除盛唐外,戰火幾度焚燒這片土地,故叢姓也有隨眾南遷避亂於南方各地者,播遷方嚮應是先華東,而後中南,再西南。而世居文登之叢姓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只能在山東半島各地小規模遷衍,當然,叢姓在華北各地的零星遷徙是存在的。明初洪武年間,因山西表裡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分布在山西大同、陽泉等地的叢姓並未受到大的波及,故叢姓也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北、河南、湖南等地,所以如今洪洞叢姓僅十人。明代,文登叢蘭官至右都御史、三邊總制、漕運總督、工部尚書,叢文蔚為隆慶進士,叢叔模為詩人。清康隆盛世時,廣納各族人才,大興科舉,文登叢大為、叢洞、叢壇名登兩榜,江南江寧、如皋(皆屬江蘇)連續有叢澎、叢方函亦舉進士,並在當地成為名門。元末明初叢姓以有兩大支遷往河北、遼寧。晚清民國年間山東半島諸姓渡海闖關東謀生者甚眾,而文登緊鄰威海等港口,出海通道便利,於是叢姓也有隨眾渡渤海,在葫蘆島登陸,移居關東,如: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如今,叢姓分布甚廣,有今之北京,上海,蘇州,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黃驊,山東之荷澤、昌樂、東平、平度、平邑、遼寧之朝陽、瀋陽、大連、清原,黑龍江之哈爾濱、大慶、牡丹江,內蒙赤峰、呼和浩特,吉林之長春、延吉,山西之大同、陽泉,陝西之韓城,湖南之益陽,廣東之韶關,貴州之都勻,四川之合江等地,亦有少數叢姓經榮成而徙高麗(今韓國)者。當然,叢姓以山東人口為最多,其山東叢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叢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

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人,為匈奴休屠王之子,被立為王太子。(休屠王城在今甘肅省民勤縣一帶)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匈奴單于伊稚斜怒,因居西方的渾邪王和休屠王被漢驃騎將軍霍去病虜殺數萬人,欲召二王誅之,渾邪和休屠恐,謀降漢,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迎之。因休屠王悔,渾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降漢。日磾就在此時被挾降漢,沒入官,輸黃門養馬,久之,遇漢武帝(劉切)游宴賞馬,兩側嬪妃甚眾,伺馬者皆眼過目迷,唯日磾牽馬過殿下,目不忤視,容貌甚嚴。武帝異問之,具以狀封,武帝喜,即日拜為馬監,遷侍中,又以休屠王做金人祭天,賜日磾姓金氏。金日磾侍奉武帝於左右,十數年無過失,武帝甚信愛之,拜日磾為車騎將軍。後元元年(公元前八八年)夏六月,江充之餘黨侍僕射莽何羅圖謀不軌,暗中盯視,窺見莽欲行刺,突出抱莽何羅縛之,投於殿下。武帝得救,日磾被封為秺侯。

後元二年,武帝病重,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霍去病異母弟)涕泣問武帝『如有不諱誰當嗣者?』武帝說:『君未喻前畫意邪?(武帝送霍光《周公輔成王之畫)立少主,君行周公之事。』(武帝所言之少主是年幼的弗陵)霍光推讓說:『臣不如金日磾。』金日磾推辭說:『臣匈奴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輕漢。』如是乃立弗陵為皇太子。隔日命霍光、金日磾、上官傑受遺詔,共輔少主,領尚書事。武帝駕崩,弗陵即位是為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六年)金日磾卒。

金日磾雖匈奴人,但欲是吧時的一位忠良。他在漢武帝身邊,從無過失,深得武帝之信愛。武帝賜他宮女,他不近之,武帝欲納其女於後宮,他不肯,篤慎如此。深得武帝心敬,而其子孫宜忠孝滿門累世簪纓,七世二侯,門第之勝京師獻於比者。

我們已知我們的宗祖金日磾是匈奴人。有關匈奴的祖宗在《史記"匈奴列傅》中有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史記"索隱》說:『夏傑無道,湯放鳴條(今山西安邑縣北)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傑之眾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中國謂之匈奴。』此說和上說雖然名字不同,但者登明了商湯滅夏後,夏傑的後裔北遷,成為匈奴的始祖。不論是獯粥還是淳維,他們都是姒姓,夏禹文命之後裔,夏禹是匈奴的宗祖。那麼夏禹的宗祖又是誰呢?《史記"夏本紀》中說:『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宗祖是黃帝軒轅。

從上述的宗祖和世系,勾划出了叢姓氏族從下到上,從近至遠比較系統的宗祖世系線來。也就是說:叢姓氏族的宗祖是金日磾的宗祖是夏禹文命,夏禹文命的宗祖是黃帝軒轅,叢氏是名副其實的黃帝之子孫

附:

叢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姓氏,人口較集中,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尋根溯源叢姓來源有三:①以地名為姓氏,源於金姓。據《池北偶談》所載,傳說西漢時車騎將軍金日磾的後代遷居叢家峴(今屬山東省文登縣),遂以居地叢為氏。②叢姓來自叢枝。據《國名紀》及《姓氏考略》、《莊子》等所載,相傳上古帝堯時有崇、枝、胥、敖四國,其中叢枝為枝國的首領,他原本不屬於帝堯的勢力範圍,帝堯為擴張勢力,征伐這四個小國,不久即高奏凱歌,這樣枝國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帝堯的勢力範圍,叢枝亦成為帝堯之臣。叢枝的後代為紀念故國,改原國首領名為氏,稱叢氏。③出自其他民族。如今滿、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以上三種來源現考源金姓為主流,堯時叢枝之說至今未見後人,疑為傳說。其它民族亦多自山東文登遷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