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表示,大學入學制度沒做到「人盡其才」,也沒讓學生在高中有機會...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表示,大學入學制度沒做到「人盡其才」,也沒讓學生在高中有機會和時間探索興趣、了解大學在念什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很多家長在無意識下,把孩子變成『無動力世代』。」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表示,很多家長逼孩子念大學,甚至要求考上排名好的大學,導致很多孩子「為了念大學而念大學」,不是為了想學東西而念大學,大學四年也只學會「應付」,畢業後到職場,才發現專業基礎差,導致要在職場探索多年,才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這個方案有它的意義,但不是社會的主流,要說服家長觀念很難。」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很多人覺得大學文憑貶值,大學生出社會後,實力沒增加多少。但他覺得,多數家長還是文憑至上,大多希望孩子繼續往上念;即便家境有困難的,還是會想辦法克服經濟問題,是該方案最大瓶頸。

但葉丙成說,他就鼓勵自己的孩子,18歲不見得一定要念大學,先去工作兩年,知道自己缺什麼,或是想學什麼,再去念大學。因為當是為了學習而進大學,即使不是進排名頂尖的大學,還是可能得到遠大於在頂大「應付」四年的收穫。

「搶頂尖學生的考招制度,讓孩子沒時間探索興趣。」葉丙成說,台灣社會要重新思考,教育不該只是讓孩子去搶排名好的大學,頂大也不能只想搶排名前5%的學生。

葉丙成說,高三寒假考學測,高中前兩年半,學生忙著準備考科,沒時間探索興趣。學測考完一個多月就要忙申請,也沒時間深刻了解大學科系教什麼,就會變成父母認為哪個系有「前途」就去讀。

他強調,台灣社會更嚴峻的問題是少子化,重點要「人盡其才」,但到目前為止,大學入學制度沒做到「人盡其才」,也沒讓學生在高中有機會和時間探索興趣、了解大學在念什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