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觀智庫在廈門舉辦了「全球海洋治理前沿問題研討會」,此研討會吸引了來自中國、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國的海洋問題專家參會,圍繞海洋秩序、海上安全、海洋生態、藍色經濟等全球海洋治理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我們現將會上專家觀點整理成文章發布,以饗讀者。

全球海洋治理前沿問題研討會專家觀點摘錄

3C Environmental Solutions執行理事,首席科學家。專註於提供環保領域的諮詢和項目管理服務,曾擔任聯合國開發署黃海大海洋生態項目的項目經理,具有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

本文字數:2270字 閱讀時間:6分鐘

十秒看全文

Connie Chiang介紹了3C Environmental Solutions這一非政府組織的工作,該組織致力於為東南亞沿海社區提供糧食保障。Connie Chiang通過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分析了藍色經濟的本質。她認為,藍色經濟活動中的成功案例包括可持續水產養殖、生態鏈接、紅樹林苗圃等;不那麼成功的案例則有沿海開發導致的海岸線侵蝕。

針對藍色經濟的理念,Connie Chiang表示,藍色經濟活動本身就有繁榮的內涵,因為沿海發展的短期收益帶來了收入,然而從長遠來看,環境破壞的成本可能會超過經濟效益。Connie Chiang呼籲採取行動,更好地管理沿海和海洋資源。她建議思考這一問題,如何更好地將我們所擁有的廣泛科技與改進治理行動聯繫起來。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來談談什麼是「3C」,以及我們已經在小規模藍色經濟上取得了哪些成果。那麼,我先介紹一下何為「3C」。 我們是一家非政府組織。儘管我們並不像新加坡國立大學那麼富有名氣,但我們認為我們做的事是很有意義的。為什麼我們要提出「3C」這個概念呢?我們關心人類和大自然的福祉,我們為保護自然資源維持生態系統正常運作而工作,我們為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和民生的安全(尤其是物流安全)開展腳踏實地的活動。我們公司在美國註冊,但我們的工作更著眼於東南亞和中國。所以回到中心問題:我們在忙於哪些領域的工作?其實,我們想要傳播環境知識,引發公眾的關注。環保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環境知識,不理解環境問題,那我們又如何能開展實際行動呢?

我們關注的重點是青年群體、環境保護中心,以及旅遊中心。我們想儘可能地與公眾接觸,傳播環保方面的知識。所以我們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計劃,並對如何實施計劃給出了實質性建議。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嘗試建立一些具有強恢復能力的社群,在那裡,我們不僅可以增強人和動物的居住地穩定性,還能將人與自然聯繫起來;我們還能提供穩定的民生、生態環境的安全,這些關係到食物和收入的安全。

所以,對於沿海地區來說,如果生態系統非常健康,那麼人們的食物和收入就能得到保障,人們就能享受繁榮的生活。看這些照片。這裡有個地區情況並不樂觀。這裡可能之前是一片紅樹林區,然後有人把樹都砍光了,把這片地區改成了養蝦池塘。而養蝦最後也已失敗告終了。所以我們恢復了這片地區的紅樹林,現在人們可以在這片區域釣魚,漁民可以在紅樹林的生態系統中捕獲魚和螃蟹,而大家都喜歡吃魚和螃蟹。

我想分享一些成功的或失敗的案例。如果要取得成功,那麼在開始行動之前,我們必須要弄懂基本信息、弄清我們究竟面對的是什麼問題、我們想怎麼解決問題,以及想開始什麼項目。所以我們開展了很多「鄉村共同鑒定」(PRA)活動,讓當地人告訴我們情況如何、有哪些問題、或者他們覺得有哪些解決辦法。比如,在柬埔寨建立紅樹林苗圃來重建當地的生態棲息地,或者在泰國進行海草繁殖。這些舉措可以重建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並帶來其他方面的成功。如果我們能找到生態連通性,如果從海岸入海口到珊瑚礁都有良好的生物棲息地,那我們就能發展可持續的水產業了。在左邊這張照片中,你能看到遠處有一片紅樹林,近岸區域則有很多魚箱。如果水質好的話,我們就不用大量投放抗生素了,我們不需要費那麼大努力來讓水質變清了。漁業在這種自然環境中當然可以蓬勃發展。與之相似的,泰國沿海地區有很多螃蟹灘,這也是確保食品安全的可持續農業的一種形式。從旅遊業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我們還有所謂的「綠鰭」項目,也就是要求人們在潛水時不要破壞環境。這些都能帶來經濟的繁榮。

而在上面的兩張照片展示了海岸侵蝕的狀況,這就是一些不太成功的例子了。在其中一張照片中,漁民仍然可以抓到很多魚,那情況惡化的臨界點是什麼呢?臨界點就是,當人們開始對漁民說,「你們已經抓了太多魚了,現在你們得另找其他謀生手段了」。我們把這種發展方式叫做「糟糕藍色經濟」。短期來看,經濟確實很繁榮,但這種繁榮可以保持下去嗎?我們無從知曉。

所以,我今天想講的是為什麼今天仍有這麼多「糟糕藍色經濟」的例子。我們的科學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們知道如何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知道應該把養殖密度控制在怎樣的範圍內,我們還知道怎樣的水質才是好水質。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東西,我們應該把我們知道的告訴其他國家。

基本上講,我們只知道什麼是健康的生態系統、民生和安全,尤其是對本地情況來說的。那麼,有形和無形的繁榮呢?我們該怎麼定義繁榮,又該怎麼阻止為所欲為的人呢?我覺得,問題的根源在於人的貪婪,但缺乏管理也是問題的緣由之一。就像我說的,我們在技術上已經很成熟了,但為什麼我們沒有把技術與管理實踐結合在一起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治理」要有透明度、要考慮到公平、要讓所有利益相關方都參與進來,不管其勢力強弱。透明度、參與度、包容度,人們應該從這三個維度來對政府提出改進意見。那麼我們正在往何處去呢?在我最近發表的一片文章中,我認為我們仍然缺少一種國家和地區間的治理機制,這會加劇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威脅,而且對幾乎所有東南亞國家來說,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但這也不代表我們已經沒希望了。讓我分享一個我認為是好的治理方式的例子,那就是我剛才提到過的「綠鰭」項目。「綠鰭」項目始於公眾對環境友好型潛水方式的訴求。越南政府的做法更加超前,直接把「綠鰭」的相關原則寫進了公共政策中,並在一個省份施行。這證明了我們還是有希望的,我們仍然可以藉助我們已有的知識改善治理方式。這要求我們行動。我感覺自己像在為已經信教的人傳教,因為我覺得所有人的都知道我們應該開展多方面的對話,應該增加對政策方面的壓力,以此獲得更多的支持;應該喚醒私企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度,讓私企承擔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來推動可持續發展。我們可以去遊說那些私企,同時讓政府給予私企更多地環境補助。

我認為基於社群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讓公眾參與進來,因為這樣他們就能切實地看到這些活動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了。在一些特定領域,處於保護環境而設立的各種標準應該不只是為了賺錢,更要起到勸解的作用。最後,我想為一會兒的小組討論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應該如何把那些我們知道應該做的事投入實際操作?我們應該如何用國家和地區的治理機制來促進地區內國家間的合作、來讓我們的建議付諸實踐?我們通常說得很多,但是做的很少。因此我提出了這兩個疑問。感謝大家的聆聽。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文中圖片由發言者本人提供。

國觀智庫成立於2013年,是中國最知名獨立智庫之一。堅持「行知·致遠」的發展理念,用知行合一、行穩致遠的態度和實踐致力於中國的安全、繁榮和穩定,研究領域聚焦于海洋戰略與藍色經濟、邊疆治理與全球反恐、」一帶一路"與境外投資。

微信公號:國觀智庫

國觀智庫:重磅! 張蘊嶺: 百年大變局, 中國是最有影響的因素之一?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國觀智庫:觀點| 中馬關係沒有惡化, 馬方期待南海漁業合作?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國觀智庫:分析| 日本國防戰略重要調整!具體有哪些變化?YOUNG POWER 研究報告?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國觀智庫:分析| 美軍艦再闖南海海域、台灣海峽!我方如何應對?YOUNG POWER研究報告?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國觀智庫:專訪| 國觀智庫任力波: 獨立智庫如何走出去??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國觀智庫:俄專家呼籲中俄北極合作,共創極地產業價值鏈?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