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922-992年)幽州人,出身官宦之家,祖父趙全寶是澶州司馬,父親趙迥是相州司馬,早年跟父輩學習吏治,後來在永興軍節度使劉詞帳下擔任謀臣,955年劉詞死後趙普被禁軍首領趙匡胤看中,入幕府並逐漸成為趙匡胤的心腹。

圖為趙普畫像。半部論語治天下出自野史,正史無任何記載,且對趙普考證毫不相符,這裡就不多做解釋。

960年的陳橋兵變,趙普是直接的指揮者,又實施了黃袍加身,幫助趙匡胤登上帝位,趙普也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宋朝開國宰相。為了鞏固中央權力,趙普採取了「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的政策,將權力收為中央,然後削藩撤鎮,採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趙匡胤的心腹之患。

圖為趙匡胤、趙匡義和趙普等大臣一起蹴鞠圖。

隨後在趙普的謀划下,趙匡胤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先後平定了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從而結束了五代以來的分裂局面,成功輔佐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了中原。

宋太祖雪夜訪趙普圖。

趙普歷經宋太祖、宋太宗兩朝風雨,期間兩次被罷相,一次是974年趙普因下屬賄賂無作為受牽連罷相貶到河陽,983年因受到秦王詆毀免相外調,但又三次成功復相,人生經歷不可謂不豐富,最後封魏國公,授太師,趙普死後宋太宗親自為他撰寫功德碑,作為開國功臣,趙普的命運也算圓滿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