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一部分人,喜歡攝影,對黑白銀鹽和攝影暗房感興趣,但是並不了解暗房的具體內容,在此我讓我工作室的「明月」同學寫了一篇文字,介紹下她的暗房初體驗吧。明月是一個細心、做事有條理的小姑娘,希望她的文章能讓更多對攝影暗房感興趣的朋友有所收穫。

來到工作室第一次接觸到了以前只在電視中看到的暗房。膠片拍攝,沖洗交卷到最後的製作照片。精緻的工序讓習慣了電子列印照片的我,看到了攝影的另一個世界。在這裡,照片和拍攝才像是發生了真正的聯繫,自己拍自己做,就像銳哥說的,每次做照片的過程,給了他更多的時間去安靜下來思考照片,在這段思考里,讓他體會到了照片更本質的意義。作為光影實驗室的實習生,我接觸並且參與了兩次照片暗房製作,下面將簡單分享一下我們光影實驗室暗房照片製作的簡要過程。

一. 沖洗膠捲

在照片製作前期,首先要選出你滿意的想要製作的照片。那麼第一步就從沖洗交卷開始。

拍攝完畢的膠捲需要在暗袋裡面將它打開之後纏在沖洗罐里。這是一個封閉的罐子,設有倒藥水的裝置。在暗袋裡卷好之後拿出,第一步按照比例倒入顯影液,這個對水溫和時間的控制都是有要求的。沖洗後第二部倒入定影液,步驟和前面相同。沖洗以後,我們的「膠片」就成功變成「底片」了。從沖洗罐里將底片拿出,用夾子夾在通風處晾乾後,為了方便保存和做相版(Contact print),將交卷剪成小段裝進活頁。

一. 暗房介紹

根據底片選好自己想要製作的照片後,我們就要進入暗房了。下面在正式開始製作照片之前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暗房的構造以及要用到的東西(我也是實習時第一次見到這些,覺得好像化學哈哈)

·這是光影實驗室的暗房,當然這是開著燈的樣子。·水槽是用來洗相紙的地方

·這個是放大機,也就是用來放大膠片的設備

放大機方形的頭裡是一個碩大的燈泡用來照亮膠片,燈泡下面有一個插膠片的縫隙,再下面是放大機的皮腔和鏡頭。將膠片插進去後,膠片會像投影一樣投射在下面的板上,燈泡開啟的秒數、放大機鏡頭的光圈都可以調整。

放大機和照相機的原理基本相同。如果想像整個暗房就是一個照相機,感光紙就是膠片,燈泡就是光源,整個放大的過程即相當於拍照的過程,即將膠片翻拍在感光紙上。一般確定好要放大的膠片後正式開始放大。要根據膠片畫幅的不同更換不同焦距的放大鏡頭。比如135膠片用50mm,120膠片用80mm等。

·感光紙

上面提到的感光紙就是暗房裡用的相紙,不同於印表機用的紙。而這種紙是不可以見光的,這也是為什麼暗房裡只可以開安全燈(Safelight)。我以前一直以為暗房不能開燈是因為膠片不可以見光,現在知道膠片已經可以見光了,是感光紙不可以見光。

一. 製作流程

在介紹了暗房的大體構造後,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一張照片是如何在暗房被「孕育」的。

·對焦

確定好自己要放大的照片尺寸以後,調整底板上的刻度,進行對焦。

把要放大的膠片固定在膠片夾里插進放大機,打開燈泡調整投影尺寸至和先前在底板上調整的一樣,調整對焦使圖像清晰,就像投影一樣。(注意此時不用放感光紙,因為對焦要開燈)

為了確保對焦,經常需要這個像顯微鏡一樣的儀器(Focus finder)

·測試曝光

完成對焦以後就可以開始測試曝光啦!(最重要關鍵的一步哈哈每次看銳哥做都覺得需要技術和運氣)沒錯每次放大都需要測試光圈和開燈秒數。將感光紙裁剪成小條用不同秒數分別曝光,然後一次次洗知道合適位置(有時候一次就完美,有時候要來來回回測試很多次)。洗出來覺得對比度有點高或者低,某個地方太暗太亮,就需要加濾鏡和局部測光(Dodging)等等步驟。最後確定出一個最完美的方案。

銳哥的習慣,每次打試條測光時都會將數值記錄下來,每一張照片的製作都會記筆記。對每一張照片的認真真的值得大家借鑒學習。這樣也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給自己積累素材和經驗。

·感光

經過以上的步驟確定好光圈秒數以後,就可以在底板上固定好感光紙,打開開關進行曝光。因為感光紙和膠片一樣,所以當然也需要衝洗。曝光結束以後拿去水槽,在水槽里依據、工藝放好四到五個托盤,分別倒好顯影液、定影液、一定溫度的水等。將感光紙按照次序和相對應的時間溫度放進托盤裡浸染。最終沖洗好的相紙就可以拿出暗房烘乾或者晾乾啦。

習慣了電子儀器電腦製圖以後,接觸暗房製作讓我真實地看到了照片背後蘊藏的神秘。即使每次一進暗房就是幾個小時,每次只能洗出一兩張照片,但是對於喜愛的人來說,這是一種享受的過程。真正在光與影,明與暗的世界裡創作,創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