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的知名景點--勤美誠品並非本身便如此吸引遊人。

周邊別有一番風景的綠地才是最初留下眾多市民腳步的原因,都市人追求的是一種時髦綠意的生活方式。

IMG_6441  

(上圖攝於2014年清明連假期間,微涼的天氣使得樹葉全數轉紅,民眾忍不住停下來拍照、玩起了樹葉堆。)

結合了藝術與著名的大草皮,這處人氣高漲的精華地段近年來吸引了許多文創事業進駐週遭。

除了勤美術館有不定期更換主題的戶外藝術展覽歡迎民眾前往互動,勤美附近的巷弄之間開始變得比誠品本身精彩,相當值得遊客花費半天的時間來個悠閒散步。連身為台中人的我,都時常為了發掘一間新店家而感到雀躍不已。

IMG_5364  

IMG_5349  

(上圖:光之乳酪,可以購買乳酪蛋糕之後在店內享用,擁有舒適的木造空間,須脫鞋;下圖:做咖啡Hecho,提供飲料與西式輕食,價位個人覺得偏高,但是環境不錯。)

中興街以及美村路一段之間可以輕易找尋到格調美好的咖啡館、輕食、披薩及西式小館,還有日式霜淇淋專賣店(路地ろじ手作冰菓子)。而中興三巷與四巷附近更是另一個新興商圈。

相較於蓬勃發展的飲食產業,今天比較想介紹一間令我驚豔的小店--這間一層樓高的小店就位於轉角處,由於明顯矮於周遭建築,很容易一眼就發現它!

IMG_6359  

從對街一眼望去,小店外頭的植栽及休息區都向我招手著,還有白牆上頭的彩繪圖案相當可愛。

原來這是一間獨立書店。

大片落地玻璃上面使用白色漆字寫了些什麼我已忘記,但印象中光是大門這片玻璃便令我駐足閱讀了許久。最重要的是,越去發掘這間書店內在,便會得到越多驚喜,遠比門外所能見到的美感來得豐富,不是一間空有外觀軀殼的普通書店。

IMG_6349  

「新手書店」的英文名字是Bookstore for Beginners,不論是「給新手的書店」或者「新手書店」,我想中英文名稱都相當符合這間獨立書店的背景。

「主要以當地人擁有、經營的書店,這間書店與當地社區有緊密的結合,並經常和非營利社群活動接觸,而且幫助培養年輕作家。」在網路上搜尋如何定義獨立書店,這段話是我目前覺得最清楚的解釋。那麼新手書店到底是怎麼樣經營的呢?

新手書店自稱為這是一間任性的書店。

老闆既不賣最暢銷的書籍,也不是賣極冷僻的書本,就是想賣介於中間值的書籍;同時,每周只在店內擺上100本書籍,週間拿20-30本書進行替換。這是一間「有機」的書店,它會成長、會呼吸,老闆希望每次客人來訪的時候都可以見到不同書本,而不是一間死板板的書店。

IMG_6350  

除了每周換書以外,這間書店最令我感到窩心的地方在於,它精挑細選各種書籍,把書本分門別類之後又在每個分類下方自己寫了小卡片介紹,推薦你為何應該看一下這區的書。呼應「新手書店」這個店名,這些分類之後的推薦、以及針對單一書籍進行推薦的紙片都有助於「不懂如何閱讀的新手們」喜歡上閱讀。

店主希望這些書可以帶領閱讀新手們前往另一個更寬廣的世界去,所以才會選書推薦,而且是選擇中間難度的書籍。「這裡的東西不會帶給你答案,而會帶給你更多問題。」

即使書本帶來的影響可能是微小的,至少曾經製造過印象。也許某天某個不太看書的客人會想起,自己曾經在台中的一間小書店裡翻過相符於現在心境的一本書,書的影響便這麼留下來了。

IMG_6352  

稱為新手書店,除了帶給閱讀生手無數把開啟視野的鑰匙,也因為老闆自己是一位經營書店的新手。

曾在台東大學任教(不確定目前是否持續任教)的老闆鄭宇庭獲得了台中市提供的「摘星計畫」青年創業補助,開始實現「一個書店顧客對於實體書店的反叛,落實於某個機緣下之反造(Remaking)行動」。

在新手書店的臉書粉絲頁當中出現了這麼一段話,讓我覺得相當有意思,因此節錄部分在此分享。

---

我曾試著想像有一天,書店會像雜貨攤一樣自在生長,大家都有看過位置通常在菜市場入口或出口,非常精彩且善用空間的小雜貨店吧!遠看老闆通常或站或坐於攤位中央,四周空白被有效利用,通常有:青菜、各種調味油、紅豆、綠豆、香油、鹽、各品牌沾醬、醋、各式真空罐頭、乾辣椒、調味粉包、八角包、蒸肉粉包等等…這樣重重包圍,形成一幅精彩素人畫!喔不,應該是全力拼經濟的獨立單位。回看書店,我常常逛書店,但出版品與分類一多,實在眼花花,實情是台灣出版市場如此繽紛,「大」書店裡的書卻老在弄雜技疊羅漢,一本堆一本、一本排一本、一本主題出現後頭還有一本;想想一窩蜂,沒什麼創意啊!(無貶意,我當然知道這樣的出書和賣書方式,背後有諸多商業考量和各式退讓折衝),但倘若真要表示知識多元與觀點紛呈,走進菜市場裡的雜貨攤,那是多麼庶民又可愛,書或書店,有沒有可能取法這樣簡單而實用的呈現方式,用「小」書店的樣貌,來庶民一下,走進常民生活?

更進一步,想像一個雜貨攤書店,讓書裡的知識可以被純化,而書籍無論是有故事還是沒故事、非文學還是文學、知識性或非知識性,都以生活所需的方式出現,對許多愛讀書的人來說,書就是如雜貨,沒有那麼多壓力,管它看不看得完,誰家蕃茄醬從沒冰到過期?書也會過期呢!有時看不完的,放著放著就忘了看到哪兒,我們何須一直強調知識的重量、閱讀的必要,書店也來學習靈活些、像市場裡的雜貨攤一樣:「小而有用」。

於是2013年初,我寫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企劃案,跟范特喜微創文化的朋友開始討論,並著手一處「最少書櫃的書店」,想要用這種方式「反造」(Remaking)書店,嘗試脫掉書籍和書店間,那難捨難分的依存關係,新手(Bookstore for Beginners)原名「巷子口書店」,其原型開始浮現。

---

書店從經營以來,老闆一直都在進行各種不同的思考,針對問題(eg.人力、營業時間等)進行微調,而店內裝潢也是從無到有,經過一群人努力所改裝出來的。或許過了一陣子之後再訪,將會看見更多令人驚喜的改變!

IMG_6354  

看書其實是孤獨的一件事情,因此老闆相當希望藉由經營書店與人互動。

「本店未來將致力於閱讀的內在精神傳遞,尋求書店讀者們能在穿梭虛擬網路與實體空間後,有一處可供交流討論的對話書店。」

老闆在閒暇之餘會跟客人聊聊天,同時主動籌備了更多的活動邀請社區加入。曾經舉辦過關於獨立書店的講座、書店連續劇的播映、手創市集作者的分享、創作者見面會,當然也有邀請書店客戶說出對於書店想像的互動時光。這間書店需要讀者持續的參與才得以注入力量進行改進,並更加接近大家理想中的在地小書店。

除了歡迎閱讀新手、新手老闆經營,這間書店還有另外一個層面也歡迎新手加入:新手書店歡迎新手作家、新手創作者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店內寄賣。

老闆認為只要有心、有想法,他就願意跟創作者聊聊,或許提供空間寄賣。當然,在提供位置之餘也更希望明日之星能夠綻放光采,在未來得以創作出其他美好作品或進行回饋。例如上面提及的手創市集作者分享,便是創作者在新手書店寄賣之後,店主邀請對方前來分享創作理念與心路歷程而產生的活動。

如果在地書店能藉由跟創作者、讀者之間互助,文創便能夠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創,不再是被吹捧得過度清高脫俗的另一塊消費市場而已。

當文創能夠真正深入人心、改變現況,才是存在真正意義與精神的一項活動,否則我們永遠也搞不清楚要推動什麼。

IMG_6356  

最後放入一個與書店有關的消息,是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無意發現的。

導演侯季然掌鏡,以40支各長3分鐘的形式,記錄台灣40間獨立書店。這一系列紀錄片標題為《書店裡的影像詩》,將與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結合,2014年4月18日開始於華視首播,劇末播出一至二支書店紀錄片,創下紀錄片與偶像劇結合的首例。

Yahoo上面已經可以搶先看見《書店裡的影像詩》全紀錄!(點我連結到頁面

《書店裡的影像詩》已報名參加「坎城電影節」的短片類以及上海電影節「白玉蘭」獎「人文類紀錄片」的角逐,未來將努力參加「台北電影節」。2014年7月還會將40間獨立書店的記錄出版成書籍《書店本事》,並繪製插畫、製作書包等周邊商品。

我沒有在看偶像劇的習慣,但是相當期待偶像劇能夠替這些獨立書店帶來新的忠實客群囉!

 

新手書店

台中市西區中興里向上北路129號

營業時間--週一 -週三: 18:00 - 21:00/ 週五-週日: 14:00 - 23: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