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裝備一直都是我們常談的話題,在已經過14年的抗戰歷史之後,衆多國家知道落後就要捱打,意識到先進武器裝備的重要性。二戰結束後,各國都在着重發展軍事國防事業,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所以在近代軍備競賽和軍事思想變革也是日益嚴峻,不斷誕生出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

衆所周知,在一、二戰是日本爲了滿足軍隊需求,不斷模仿歐美國家先進的槍械技術,想通增強軍事實力來侵略他國。所以日本總是能製造出很多優秀的槍械,但也會有爛武器的出現。就比如說在二戰中使用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也就是我們在抗日戰爭中常說的“歪把子”,這把機槍在1922年由日本製作而出,該槍也是效仿歐美列強軍隊做法,爲一線步兵使用彈藥的方便。

由於該機槍瞄準鏡偏向於右側,在士兵瞄準時要向右歪這脖子,所以被中國士兵稱之爲“歪把子”。但是該槍械在二戰時暴露出很大的侷限性,所用漏斗供彈具可放下幾十發子彈,可保持槍械充足的火力,但是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這把槍防彈的漏斗非常容易進雜物,在一些較惡劣的環境下就顯得非常的吃力,一旦有東西掉入漏斗就會造成卡彈,結構與操作動作過於複雜,還存在高故障的隱患。

另外,該槍械的後坐力非常的大,在持續射擊時士兵要用力擺正,使得精準度很低,造成子彈的浪費,還有兩腳架過長,位置比較靠前往往會把身體暴露出來,這把槍重量還達到10kg,在換彈時經常要兩個人操作,所以動作比較雜亂。這把槍的性能極差,最有發言人的還是中國軍隊,通常在電視上看到當士兵打完一個彈夾時,經常不想換彈直接放棄使用了,真到關鍵時刻,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這把槍還不如手槍靠譜。

在二戰中,我國雖沒少繳獲這把歪把子,但是由於操作難度太大很多士兵都不願意用,正規軍隊也從來沒有使用過,可見這把槍的質量極差傾向於被淘汰,該槍只供給民兵和游擊隊使用。就連美軍在在太平洋戰場上,在打贏日本之後,看到這把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都直接丟掉海里了,不僅如此這把槍連日軍自己都嫌棄,堪稱二戰最差勁的機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