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這兩天的發言讓人大跌眼鏡。

傅盛一向以思考者、創業導師的形象出現,將尼採的金句「凡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引入中國創業圈,風靡一時。傅盛經常亮相於各大峯會,還時常推出在創業圈刷屏的文章,個人品牌形象做的不可謂不好。

這次傅盛失態,傳言是因為潘亂的一條朋友圈。

當然,潘亂diss傅盛,由來已久。

這裡我無意去評判潘亂or傅盛,而是藉此說說CEO公關,這應該互聯網公關從業者大多要面臨的工作問題。

公關無非是與特定對象進行溝通,實現方式就是內容+渠道。CEO公關看起來玄乎,實際上也不外如是。

峯會演講、電視節目、媒體報道…馬雲就是公關大師,在阿里巴巴還處於早期時,各種姿勢上央視,對阿里發展助力很大。甚至才創辦中國黃頁時,馬雲就在央視秀了一把。

在自媒體時代,與其依靠媒體,不如自建媒體渠道,比如微博、微信公號、微頭條等,直接與特定對象進行溝通,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做的好的,如劉強東,借各種熱點發聲,地震捐款,痛批疫苗事件…如果不是性侵事發,東哥可能還是義薄雲天、嫉惡如仇的大強子形象。

回到當下最重要的自媒體渠道微信公號,很多公司CEO都做出了嘗試,雷軍、羅永浩、賈躍亭、傅盛、白鴉、吳海、王信文、郭廣昌等,有些收穫了不少粉絲和好感度。

相信不少不知名的CEO也躍躍欲試,PR更不用說,恨不得為老闆捉刀。

但作為PR,在慫恿老闆開公號的時候,就不得不仔細考慮一下:老闆為什麼開公號能獲得什麼,需要付出什麼成本,以什麼姿勢開,開之後發什麼呢?

傅盛靠微信公號成就了個人形象,但這次失態也源於微信公號,他自己公號「傅盛」的推送《傅盛持續創新的十大「金句」》(已刪)。

自己說自己的話是「金句」,這確實有點尬…

一般讀者都是仰望導師傅盛,最多是腹誹幾句,但碰上潘亂這樣風頭正勁的自媒體大佬,就出事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根源當然要歸結為傅盛個人(老闆要有背鍋的覺悟)。但從公司PR的角度來說,要注意的一點是:CEO公號的姿勢問題。

傅盛以及雷軍、羅永浩、賈躍亭等人的公號雖然直接冠以他們自己的名字,但實際上是員工在打理,經常以第三方視角來發東西,像一家關於他們個人報道的自媒體。

雷軍還好,都是小米官宣,即便有個人發言,也無非是公開信公開演講之類。這種操作難以建立情感聯繫,但也沒啥風險。

羅永浩更甚,他的公號可以直接改名叫鎚子科技。早期還會推一推和工業設計、手機有點關係的科普文章,後來全是鎚子廣告。賈躍亭就不討論了…

傅盛的公號比較特別,雖然是員工打理,但獵豹官宣的內容並不多,更多是傅盛個人的。既包括傅盛在公司內部的演講,也包括傅盛自己精心撰寫的創業經驗和CEO指南,而且還包括一種非常特別的類型:站在小編立場對傅盛內容的再加工。

所以我在讀傅盛公號的時候,總有種恍惚:究竟是誰在直接和我說話啊?究竟傅盛本人,還是傅盛的員工。

明明是第一人稱的公號,為什麼冒出來了第三方視角的文章,而且每篇文章標題開頭還必須加上「傅盛」兩字。這完全是媒體的操作了,不像是人直接說話。

這次被吐槽的文章不是偶然,以前也有。這種彆扭的姿勢,很容易被認為是自吹自擂,引人反感。

相對而言,王信文的完全個人化,雖然寫創業經驗,但不是高高在上地指點,更多是反思和逗逼,這種真誠的態度吸引了一波高知粉,粘性和流量都不錯,閱讀量有好幾萬。

白鴉也談創業經驗,但白鴉有點像王興,寫的更多是零碎思考,甚至帶有一些哲學的味道,讀之後頗有啟迪,但不成文章,沒有居高臨下的氣勢感。

吳海就更奇葩了,簡直是寫故事的高手:那一夜我喝醉,睡在街頭……吳海的經歷確實夠豐富,胸中有塊壘,口頭無矯飾,文筆汪洋肆意,讓人動情,讀起來非常痛快。吳海公號文章一出,常常十萬加,如刷屏的做大哥的樣子。可惜吳海極少寫文,真是一大遺憾…

而超級CEO郭廣昌雖然不在互聯網行業,但也積極求變,開通了公號「廣昌看世界」。內容以他的演講為主,經常也有些小文章,郭自稱喜歡在飛機上寫些東西,胡思亂想。但很顯然,郭很少胡思亂想,他的有些文章是復星的重要表態。以至於關注復星的媒體記者,經常要從他的公號文章裏去找回應。

應當說,郭的文筆一般,多思辨少感染,雖然他當年是復旦才子,但終歸有代際差距,文章很難在年輕的互聯網圈傳播。

對郭多些瞭解的人就會知道,郭的口才其實極好,演講很幽默,極具感染力。在上一代大佬裏,可能稍遜於馬雲,但強過王健林許多,更不用說別的大佬。可惜郭的文章,不如他的講話遠矣。

聊了這麼多,問題來了:如果你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PR,你還會勸老闆開公號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