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多個界別均積極籌備生產口罩。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出現「口罩荒」,政府及商界人士都積極籌備本地生產口罩。據瞭解,當局正積極於大埔及元朗工業邨物色可用廠房,亦要求生產力局統籌有意在港生產口罩的企業,助他們設立生產線及提供技術支援等。與此同時,工聯會近日成功改裝機器及購得口罩物料,並已在大埔工業邨覓得防污染廠房(Clean room),最快下星期完成裝置,準備投產,初步估計月產十萬個口罩。另廠商會表示,有廠商已於東莞訂購全自動口罩機,如若順利,四周後可在本地日產十二萬個口罩。

口罩生產線須設於高規格的防污染廠房內,不少有意在本地生產的人遂向科技園公司查詢。據瞭解,科技園公司亦正積極於轄下工業邨尋覓可用廠房,騰空地方成立無塵區,幫助有心人士入內生產。當中,以大埔及元朗工業邨廠房最能符合有關生產規格。另外,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早前亦已委託生產力促進局作統籌工作,支援有意在港生產口罩的廠商。生產力局回應,將為這些企業提供生產線設立、優化及自動化等技術支援,又會在測試及標準規格上提供諮詢及顧問服務。

多個界別都希望為本地生產口罩出一分力,立橋保險集團行政總裁陳健波昨日宣佈,立橋保險將從五百萬元的香港抗疫捐款基金中,撥出一百萬元予工聯會職業發展服務處,以支持他們迅速建立本地口罩生產線,在港自設符合衞生標準的廠房。製成的口罩將會送贈長者、基層家庭及有需要人士。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透露,工聯會已成功於大埔工業邨覓得防污染廠房生產口罩,無塵區裝修已幾近完成,並已購得所需材料,有關機器下星期便可完成裝置,初步估計每日可生產三千多個,月產十萬個,下星期將再召開記者會公佈詳情。他補充,工聯會在內地工廠找來現有製衣機改裝成口罩機,兩者運作原理相近,改裝機器為半自動生產,工會亦已安排人手幫助趕製。

何啟明指出,今次工聯會有生產口罩的念頭,源於農曆新年後市民對口罩需求大增:「年初二幾百個口罩派了四十五分鐘,至年初四至初六香港疫情惡化,試過早上七時半落區向上班一族派五百個口罩,易拉架都未拉好,已經大排長龍,一分鐘派完。」他又於一月三十日與一羣製衣工會義工閒談,對方表明工序簡單,提議自己生產,大家一拍即合,隨即開會商討,隔日更找來專家負責尋找有關機器和物料,落實計畫。

另外,廠商會早前表明會全速推進本地生產口罩,會長吳宏斌表示,有兩名非會員留意報道後主動接洽,其中一人已在東莞訂購全自動口罩機,投產後每日可製十二萬個口罩,一條生產線只需兩至三人便可運作。目前已機器與物料已齊備,尚欠場地及認證,廠商會正從中幫忙聯絡港府幫忙,希望科學園可提供地方及技術。如若順利,最快四星期便可開始投產。吳宏斌又認為,除了口罩,香港亦可生產並他防疫用品,包括保護衣物。

自由黨鍾國斌亦表示,紡織界和理大合作的「防菌可洗再用布口罩」現時正在趕工,正等待檢測驗證報告,一旦通過便可推出市面。不過他坦言,口罩只能防備病菌,未必能夠防備病毒。正於臺灣尋找機器及物料的網購平臺HKTVmall亦在社交平臺宣佈,早前訂購的口罩過濾層(Filter)已經到貨,足夠製作超過一百萬個口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