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鍾會並非「三軍統帥」,入蜀之戰,鍾會只是其中一路的指揮官,真正的三軍統帥,是司馬昭本人,當鄧艾鍾會出發後,司馬昭後來也挾魏主御駕親徵。其次,諸葛緒沒被鍾會除掉,回國後還陞官了。

「蜀既破,則蜀人心膽已裂; 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會即有異志,蜀人安能助之乎?」——司馬昭

第一,鍾會入蜀所帶的軍隊,並非自己的私兵或部曲,而是魏國的軍隊。那時候魏國軍隊已經控制在司馬昭手裡了,鍾會要反,這些軍隊憑啥聽他的?打戰不是打遊戲,不是你按下滑鼠,軍隊就聽你往哪裡打——如果鍾會能控制住軍隊的話,又何必密謀殺盡所有將軍?第二,滅蜀之後,魏軍人心思歸,沒人願意冒險跟鍾會搞事情。滅蜀之後,魏軍上下想幹嘛?肯定是想回家論功行賞啊,滅國可是大功一件,說不定回家就會官升三級。而跟著鍾會鬧事,對魏軍將士有啥好處?將士們家屬還在魏國,回家還能領功,在全軍上下歸心似箭的情況下,沒人願意跟著鍾會造反。第三,鍾會不具備割據條件。小說《三國演義》裡面鍾會說造反成了得天下,失敗了也能學劉備當個成都之主。問題是鍾會入蜀,是蜀漢的敵人,鍾會本人於蜀漢並無恩德,蜀漢百姓又不是他的粉絲,憑啥跟他造反。當年劉璋請劉備入蜀時,劉備雖然也是外來戶,但劉備好賴在葭萌關駐軍期間,已經廣收人心了,在川中培養了不少粉絲。但就算這樣,劉備還是花了好大力氣才讓西川軍民勉強服氣。而鍾會既沒有劉備這樣收買人心的能力,也沒有劉備穩定局勢的時間。因為司馬昭對於鍾會造反,早就有準備了。司馬昭說得好,「滅蜀之後,中原將士人人思歸,蜀之遺民尚有恐懼之心,鍾會即使有叛逆之心,也不會實現的。」——軍隊急於歸國,蜀漢軍民不肯相助,加上軍隊本來就不是鍾會的,這三個原因,註定了鍾會鬧事會失敗。對此,你怎麼看?


因為他是將領,不是軍閥啊。

你用司馬昭的軍隊司馬昭的反?不可能吧?起碼你得把軍隊軍閥化,變成你自己的,然後再談造反吧?像馬超、劉備這樣,說造反就造反,因為他們是軍閥,而韓信、鍾會這樣的,造反就是死。

很多人不理解軍閥和武將的區別。

一,自給自足的後勤補給,

二,手下的人事權。

獲得這兩點,你纔是軍閥,不然你就是武將。

後勤補給沒解決,一旦造反馬上死,但鍾會佔領蜀國,後勤補給不是問題,他是出現第二點,手下不是他提拔的,沒有利益捆綁在一起。

司馬昭顯然不會相信鍾會吧?所以在他軍中設置了很多制約他的人,手下將領也都是司馬昭提拔的,很鍾會不是一路人。

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谷,諸軍數道平行,至漢中。

會使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愷圍漢城,輔圍樂城。

「臣輒遣司馬夏侯鹹、護軍胡烈等,經從劍閣,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參軍爰青彡、將軍句安等躡其後,參軍皇甫闓、將軍王買等從涪南出沖其腹,臣據涪縣為東西勢援……」

司馬文王懼艾或不從命,敕會並進軍成都,監軍衛瓘在會前行……

《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這些護軍、司馬、監軍、前將軍,哪個是鍾會的人?手下都不是你的人,你去造反?現在知道韓信為什麼不敢造反了吧?

鍾會其實也知道,自己在手下將領裏沒有威信,不能讓他們支持自己造反,所以造反第一反應就是把將領們囚禁起來,這不是作死嘛?沒有手下將領,士兵聽誰的?於是嘩變了

實際上,皇帝防止武將造反,也是這兩點做文章。

後勤補給不能在地方解決,得每個月從外地調撥,不能讓武將接觸地方文官,其次,不能給武將人事權,如果手下是他提拔的,他們利益集團捆綁一起了,就軍閥化了,崇禎就給了袁崇煥人事權,於是遼東軍隊崇禎就調動不了,再其次,派監軍監督武將,防止他們圖謀不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