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它曾出現在語文課本里、人民幣上,

也曾出現在毛澤東的詩詞中。

今天是個普通的日子,

但是對於中國橋樑發展來說,

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60年前的今天,

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矗立在滾滾江水中的萬里長江第一橋,

開啟了中國現代橋樑建設的華章!

60年過去了,

高原上、深山裡、江河湖海……

到處都有中國橋樑的身影,

就連外國人都為之驚嘆:

沒有中國建不成的橋!

▲湘西矮寨特大懸索橋,

全長1073.65m,

懸索橋的主跨為1176m,

創造了四項世界第一!

▲丹昆特大橋,

164.85公里,是世界第一長橋

跨越公路、鐵路、水路

打開了長三角經濟要素流動的新通道

▲青島跨海大橋,

全長35公里,海上段26公里。

像一條蜿蜒的巨龍橫跨青島膠州灣!

▲杭州灣跨海大橋,

全長36公里世界第三長跨海大橋,

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被外媒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從60年前武漢長江大橋的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到如今國際橋樑大舞台上,

中國建造的大跨度橋樑數量

佔世界總量一半以上!

厲害了!中國橋樑建設者!

1

中國的橋!

一窮二白創奇蹟!

世界橋樑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

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

可在60年前,

一窮二白的新中國,

在長江天險上建造一座溝通南北的大橋,

難於登天。

一直以來,

長江兩岸的人員物資往來都要靠輪渡,

鐵路走到長江碼頭,

要靠輪渡以三節車廂為單位,

把火車一趟趟運過去,

嚴重遲滯了經濟發展的腳步。

武漢長江大橋,

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樑,

在中國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

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援華 156 項工程之一,

在 28 名蘇聯專家的指導下,

總設計師茅以升率領的中方人員

完成了大橋的設計、施工。

雖然條件艱苦,但大橋質量不容馬虎!

在大橋鋼樑拼裝兩個月後,

曾發現固定橋樑桿件的上萬顆鉚釘,

與孔眼間有兩毫米縫隙,

馬上停工,直到新鉚釘填滿縫隙,

先期鉚釘全部棄用!

大橋於1955年9月動工,

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

全長約1670米。

上層為公路橋(107國道),

下層為雙線鐵路橋(京廣鐵路)。

當年的設計以極端環境為標準:

長江颳起最大風暴、武漢發生地震、

江中300噸水平衝力撞到橋墩上,

武漢長江大橋仍具有足夠的承受力。

60年過去了,

武漢長江大橋體檢正當壯年!

百萬顆鉚釘未發現鬆動,

全橋無重大病害。

如果說60歲的武漢長江大橋

讓中國人邁出了在長江上建大橋的第一步,

那1968年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

則是中國人的「爭氣橋」!

▲南京長江大橋

這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

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

在中國橋樑史乃至世界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60年間,在長江天險上,

中國已經修建了超過160座跨江大橋!

一座座雄起的大橋,讓長江經濟帶

成為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典範!!

2

沒有中國人建不了的橋!

隨著一座座大橋橫空出世,

「中國橋樑」,

已經成了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和彰顯綜合國力的重要符號。

世界前10位最高橋樑中,中國佔8座;

世界前10位跨海長橋中,中國佔6座;

世界前10位斜拉橋中,中國佔7座;

世界前10位懸索橋中,中國佔6座。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震驚全球的中國橋!

港珠澳大橋

一橋飛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橋,

這是全球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

全長55公里,通車後,

半小時就可以從香港到達珠海。

港珠澳大橋要解決超長的跨海距離、

超深的海水深度、超級颱風、

洋流衝擊和海浪沖刷等一系列世界性的難題。

站在這座超級工程前,

中國交建總工程師林鳴放言:

拿下港珠澳大橋,

世界上幾乎沒有中國人不能造的橋!

北盤江大橋

2016年12月29日,

在1000餘名工程師近4年的高空施工之後,

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正式通車。

這座垂直高度565米的大橋,

相當於200層樓高,

從高空俯瞰大橋,

氣勢恢宏,霸氣!

行駛在橋上,彷彿騰雲駕霧!

一橋跨雲貴,天塹變通途。

整座大橋使用了上萬個鋼構件,

總重量近3萬噸,

通過兩邊橋塔上的112對拉索牽引,

高懸於峽谷之上。

目前,世界已建成最高的五座橋全在中國,

在建或已建成最高橋樑排名前二十位中,

外國僅佔5座。

雲南龍江特大橋

亞洲山區最大跨徑的鋼箱梁懸索橋,

橋面離江面280米,

抗震等級九級。

這座穿越中國西南邊陲高山峻岭的巍峨大橋,

應用了多項中國首創技術。

是中國山區地貌中的第一座

跨徑超過千米的鋼箱加勁梁懸索橋。

它是喜馬拉雅山系橫斷山脈上的一個奇蹟!

美國專家在實地勘察後,

對中國的造橋技術和工藝水準驚呆了!

國外網友也紛紛獻出膝蓋……

京張高鐵懷來土木特大橋

今年9月17日,

京張高鐵懷來縣土木特大橋

兩段懸臂樑開始轉體。

40分鐘的時間,

如巨人臂膀的兩段懸臂樑轉體角度31度,

在空中實現精準對接,

順利跨越大同至秦皇島的雙線電氣化鐵路。

網友驚呼:「基建狂魔」不是吹的!

不止這些,還有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懸索橋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獲得過世界橋樑最高獎項喬治·理查德森獎的膠州灣大橋、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

放眼未來,

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大橋——

滬通長江大橋預計2019年通車;

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楊泗港長江大橋

2019年也將建成;

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鋼箱拱橋——

宜賓金沙江公鐵兩用特大橋

即將完工

……

不止在國內,

中國造橋技術在近5年中已走向國際,

世界橋樑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身影」。

▲2013年9月,

中國參建的美國海灣大橋通車,

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

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

▲2014年12月,

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

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首個大橋工程;

▲2015年12月,

中國承建的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奠基,

外媒稱中國為孟加拉人民搭建「夢想之橋」

……

如果奧運會有造橋項目,

那中國一定會有一支夢之隊!

3

世界級的中國橋樑工程師!

一座座震驚世人的橋樑,

離不開中國橋樑建設者不斷攻克難題、

鑽研技術,

是他們在推動中國橋樑

刷新「最長、最高、最大、最快」的紀錄,

使天塹變通途。

中國的橋樑工程師,

已經是世界級!

提到中國的橋樑專家,

一定繞不過一個人,

那就是茅以升。

他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

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樑——

錢塘江大橋。

80年前,

茅以升打算在錢塘江上造橋,

很多人以為是個笑話。

造橋時,還有日本人的飛機扔炸彈!

而今,本該50歲就退休的大橋,

超齡服役30年,

如今依然佇立錢江潮頭,

巍然不倒。

新中國成立後,

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

他是中國近現代橋樑建設奠基人。

如今建大橋,

面臨的困難並不比幾十年前少,

甚至情況更複雜,要求更高,

這背後凝聚了無數建設者的智慧和堅持。

王玉勝,南京大勝關大橋副指揮長,

他是西南交通大學74級橋樑專業的畢業生▼

每次乘坐G254次高鐵到北京出差,

路過大橋,他都會習慣性閉上雙眼,

體驗列車的平穩性。

列車通過大橋只需要28秒,

但為了這28秒,

王玉勝和他的工程師們準備了十年。

這座大橋是京滬高鐵的控制性工程,

直接決定著京滬高鐵能否按期通車。

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是目前世界上通行最快列車的鐵路大橋,

允許高速列車以300公里的時速通過。

六條鐵路線在同一平面上,

這在世界上也絕無僅有。

王玉勝說,

大橋在施工中攻克了不少難關。

因為它不僅荷載大、體量大,

而且跨度還大,

橋墩截面面積是相當於七個籃球場大。

兩個墩子之間的跨度最大是336米,

橋樑合攏的時候,

工程施工做到了零應力,零誤差。

他說,橋的設計看上去如同大鵬展翅一樣,

就像咱們中國橋樑事業的騰飛。

常文,

雲南龍江特大橋指揮長▼

龍江是騰衝最美麗的一條江,

也是保騰高速必須跨過的天險。

龍江上有一座古懸索橋,

就是常文的前輩修建。

而到他修建龍江特大橋時,

和他並肩作戰的另外兩位橋樑設計師,

是他30年前重慶交通大學橋樑專業的同學,

這種巧合也是絕無僅有的。

他作為指揮長,

全面負責雲南龍江特大橋建設任務,

首次創造性提出在大跨徑橋樑中

採用無人飛行器牽引先導索過江的施工技術,

使龍江大橋成為雲南省第一座千米級大橋。

常文還獲得了

「2015-2016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榮譽。

李正容

常文的同窗,

龍江大橋副總工程師

在他的堅持下,

龍江大橋設置了人行道,

遊客和行人可以停下來欣賞美麗的河谷。

▲雲南龍江特大橋

他說,大橋既是為了方便交通,

也應該有另一個功能,

就是給大家一個全新的視角,

去感受祖國的江山原來如此美麗。

林鳴,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

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

幾乎可以代表中國造橋的最高水平。

大橋需要建設一條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

是大橋建設技術最複雜,

建設難度最大的部分,

這也是以往世界同類工程所沒有遇到的。

外海沉管隧道是工程最難的地方,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

▲在陸地工廠里建好的沉管隧道

面對歐洲公司開出的15億天價諮詢費,

林鳴說,15億買不來核心技術,

決心帶領團隊自主公關!

從零開始挑戰外海深埋沉管。

不被理解,沒有經驗,

外國人都在看著笑話,

中國工程師到底行不行?

當然行!

一次次論證、一次次試驗,

林鳴和攻關小組每天挑燈夜戰,

三個多月的時間裡,

沒有一天在24點前睡覺。

2013年5月1日,

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

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

2013年年底,

正處於籌備第八節沉管安裝的關鍵時期,

林鳴因勞累過度鼻腔大出血,

四天內實施兩次全麻手術之後,

他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

詳細了解沉管安裝準備工作進展情況,

未等身體恢復,便回到工作崗位。

2017年5月2日,

最終一節的接頭合龍。

按照傳統的方法,

完成這項安裝至少需要8到10個月,

但在林鳴團隊創新的方法指導下,

實現貫通僅用一天!

3米、6米、10米……

沉管一點點接近著正確的位置,

到最後10厘米,

整整花了3個小時。

沉管隧道最終以厘米的精度對接成功!

工程師向林鳴彙報:

沉管隧道對接完成,滿足設計要求。

林鳴只說了一個字:好!

所有人開始鼓掌歡呼。

這是7年建設中,

最令林鳴感到高興的事情。

60年前,

中國人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

建成了長江第一大橋;

60年之後,

中國靠著自己的力量,

走在了世界橋樑的前列!

截止到目前,

中國的橋樑已經超過75萬座,

首尾相連可以繞赤道一圈。

茅以升、王玉勝、常文、

李正容、林鳴……

他們只是眾多中國橋樑建設者的一份子。

一座座跨越高山、湖泊、海洋的橋樑,

正如一件件作品向世人證明:

中國工程師做得到!

他們是最優秀的!

當我們乘坐火車或駕駛汽車

穿梭在崇山峻岭和茫茫大海,

當我們只花很短的時間就可跨越高山大海,

我們都不應當忘記,

這背後有一群全世界最優秀的工程師!

厲害了,我的國!

厲害了,中國的橋樑建設者!

如果此時你也像北洋君一樣充滿自豪感,

就把這份自豪,

ZHUAN給更多的小夥伴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