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在十月一號起的五個交易日,除了星期一的小紅K之外,剩下的四天可說是摧枯拉朽、一路探底,完全沒有喘息反彈的跡象。作空的投資人在這幾天歡喜收成,但相信大部分作多的股民們都備受煎熬,尤其是十月五號週五的爆量黑K,跌殺兩百點的過程中,想必有不少人已經棄械投降、認賠殺出了。

多頭?空頭?令人焦心的股市

回顧臺股近半年來的走勢,起伏波動非常活潑,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就是資金流動得相當快,幾乎沒有什麼曠日廢時的盤整期,要不就是一路開拔攻高,要不就是頭也不回地下殺,對浮沉股海多年的投資人來說,其實在面對這種行情會特別興奮,畢竟比起那種死氣沉沉的盤,沒量又沒價來說,大盤活潑、個股好動,能出手的機會也就大增了。

當然,風險也相對提高許多。

週五收盤之後,媒體開始一片淒風苦雨,什麼四天跌掉五百多點,市值蒸發1.47,什麼「多殺多吐回今年漲幅」,什麼「臺股皮皮剉,國安基金將討論護盤」等等,於是分析師、投資人,以及財經專家,都在預測會不會再跌、會不會反彈、會不會破萬點、會不會V型反轉……

股市投資 必須先建立正確觀念

基本上,預測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需要許多素材。我們都習慣把交易量、線型乖離、法人的進出、歐美日韓的盤勢、中美貿易戰的變數、幾大黑天鵝的推論等等,全部都加總在一起,最後綜合出一個想法,藉以作為後續操作的依據。等到真正上場卻發現不如想像時,再繼續蒐集更多資訊,繼續挖掘蛛絲馬跡。

也有很多人更是可愛,吸收了全方位的訊息,分析起盤勢或個股都頭頭是道,但真正在操作時卻反而自憑感覺,壓抑不住心底那一股想要賭一把反彈或作空的衝動,因而把自己研究半天的結果拋到腦後。

所以,蒐集資訊並深入分析是對的嗎?那些攤在陽光下、任何人都可以接收得到的訊息,真的能為大盤接下來的發展測出方向嗎?其實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不是活在過去,不是活在未來,而是活在「當下」。股市也是如此,過去的已然過去、未來的尚未來到,唯有當下的價、當下的量,纔是真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在股市中投資,你可以照著自己的興趣去蒐集各式各樣的資料,張大自己的眼睛耳朵去廣納各方各界的訊息,但回歸到實際的操作上,你真正需要的,就只有「一把尺」。

那把尺是什麼?該如何運用?將在下一篇詳細說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