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諺語: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當然,同樣的話也可以用於梵蒂岡這座城。

如果讀過《天使與魔鬼》這部小說或者看過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的朋友,即使沒有去過梵蒂岡,相信對這座城市不會感到陌生——這裡就是一座聖城。

下面閑看秋風帶您去看看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梵蒂岡城在義大利境內。它是根據《拉特蘭條約》(1929年)建立的,自己完全所有權、專屬統治、主權權和管轄權;梵蒂岡是世界上面積和人口都最小的國家,面積為44公頃,人口約1000人。

梵蒂岡城是一個教會君主制國家(神權政治),由教皇統治,最高的國家工作人員都是全國各地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他們通常住在現在的梵蒂岡城的宮殿里。

梵蒂岡城內有許多著名的宗教建築物,如聖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和梵蒂岡博物館。那裡珍藏著一些世界上最著名的繪畫和雕塑。梵蒂岡城市的經濟是由郵票和紀念品的銷售來支撐、博物館入場費和出版物的銷售也是一部分收入。

梵蒂岡這個名字,來自於梵蒂岡山,這個國家的官方名字是「梵蒂岡」,更正式地說,應該是「梵蒂岡城市國家」。天主教會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教會拉丁語,但梵蒂岡城正式使用義大利語。

大多數情況下,教皇並不是住在梵蒂岡,而是住在羅馬,這種傳統一直延了上千年,從1309年到1377年之間,教皇們曾經住在法國的阿維尼培。

後來又搬到羅馬,選擇了梵蒂岡。1583年,他們搬到奎里帕爾宮。

義大利沒有過多干涉梵蒂岡作為天主教的聖地。然而,它還是沒收了教堂的許多財產。1871年,奎里勒宮被義大利國王沒收,成為皇家宮殿。

1929年2月11日這個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梵蒂岡獨立國家成立,並享有義大利天主教的特殊地位。

二戰期間,梵蒂岡教廷奉行中立的政策。儘管德國軍隊在1943年9月佔領了羅馬,但他們從1944年開始, 德國人聲稱他們尊重梵蒂岡城作為中立領土。

正是因為如此,二戰中以及二戰後勤,這座古城沒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後來美軍的轟炸也沒有選擇這裡。所以梵蒂岡基本上能夠完整無缺的保存下來,供全世界的天主教徒參拜,同時也是一個周末的旅遊目的地。


基督教創立於公元1世紀,4世紀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當時,羅馬主教與君士坦丁堡等5個地區的主教在職權上是平行的,只是由於羅馬教會在帝國首都,勢力最大,它一再要求擁有特別權力。476年西羅馬滅亡後,羅馬主教趁機擴大地盤,6世紀獲得羅馬城控制權並自稱「教皇」,宣稱其他教區屬其管轄。公元751年,法蘭克宰相丕平在教皇支持下篡奪王位,在征服倫巴第後,丕平於756年將義大利中部包括羅馬在內送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使教皇成為有領土的世俗「皇帝」。教皇國以此為基礎不斷擴張,最大時直轄地有4萬平方公里。12世紀,教會中央機構羅馬教廷誕生。14世紀後,教皇國日漸衰落。1870年,保護教皇的法軍撤出羅馬,完成統一的義大利趁機收復教皇國土地,羅馬教廷從此失去世俗權力,此後一直蟄居梵蒂岡,被稱作「梵蒂岡囚徒」。

1929年2月11日,時任義大利國家元首墨索里尼為爭取天主教世界的支持,與教皇簽署《拉特蘭條約》,正式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國際法地位由此確認。從法理上講,延續了11個世紀的教皇國在這一天正式滅亡,由梵蒂岡城國取而代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教皇既是全球天主教徒的的精神領袖,又是梵蒂岡的首腦,集最高立法、司法和行政權於一身,終身任職,不可罷免。2013年3月13日,76歲的阿根廷人貝爾格利奧——弗朗西斯一世(中文名「方濟各」)當選第266任教皇,成為史上首位來自拉美的教宗。

梵蒂岡擁有自己的貨幣(形式上的,發行一定數額的歐元硬幣)、郵政、電訊及民政機構,是政教合一的體制。梵蒂岡建有火車站,通過862米長的鐵路聯結羅馬城內,還有供教皇使用的直升機坪。梵蒂岡經濟來源穩定且殷實,主要為教徒捐贈、房地產收入和金融資產。據信它在海外的投資有數百億美元,保有10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黃金儲備。

豐厚的資金維持著教廷機器的運轉,資助著世界各地的60所教會高等學院和眾多神學院、修道院、教會學校、醫院、施粥所、教會電台、報刊,指導全球的天主教活動,將其影響滲透到全球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

梵蒂岡同179個國家和地區有正式外交關係,在聯合國設常駐觀察員。它對外政策以宗教和人道為核心,不涉政治,也無關經貿、軍事。教廷主張與世界各國廣建邦交,藉以提高本身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以保障各國境內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權。據統計,全世界天主教專業神職人員有160萬,其中主教3000多人,神甫40多萬,修道士7萬,修女90多萬,神學院學生20萬。一般認為全球有12億多天主教徒,拉美佔41%,歐洲24%,非洲15%,亞洲12%,北美7%,大洋洲近1%。

世界在變,科學勃興,羅馬教廷也在跟隨時代,20世紀90年代,教皇為蒙冤360年的伽利略平反,留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科學和信仰之間從來都是相容的」之醒思。2014年10月,全球天主教主教代表大會雖然否決方濟各提出的接納同性戀、未婚生子和離婚再婚者的建議(118票對62票未達2/3贊成),卻也顯示出保守中的開放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