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傳聞說O型血的媽媽生的寶寶易得溶血症,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因此有的婆婆聽說兒媳是O型血後,總是如臨大敵,對孫子的健康問題十分擔憂。不過傳聞總歸是謠傳,是否屬實還需要專業的醫師來解答。

案例:O型血媽媽生出寶寶得了溶血症

臭臭剛生下來就得了溶血症。臭臭媽是O型血,臭臭爸是其他血型。「如果母親是O型血,娃兒就很容易得溶血症。我們家臭臭剛生下來就得了溶血症,住了一周的院才好。」回憶起這段經歷,臭臭媽感覺就像是在昨天。

臭臭的媽媽把寶寶得溶血症歸於自己的血型問題,又怕影響到孩子腦部及身體發育,因此自責不已。難道事實真如臭臭媽所說嗎?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婦產科中心主任李力教授給予了否認。

並不是所有的O型血都會導致溶血

新生兒溶血症是指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兒免疫性溶血。李力教授表示「如果母親體內的胎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同,母親的身體就相當於被『致敏』,誤把胎兒認為是入侵的異物,啟動免疫系統,產生排斥嬰兒血型的抗體,抗體結合在嬰兒紅細胞的表面,導致溶血,嬰兒就會發生溶血症。」

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新生兒溶血。就發病原因來說,一般分為ABO血型不合與Rh血型不合兩種。

新生兒出現ABO溶血症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通常如果母親是O型血,胎兒或者寶寶的血型是A或者B,第一胎的寶寶很可能就會出現溶血症。而且,分娩的次數越多,孩子的發病率也就越高,發病率也越來越嚴重。如果,母親是A型血,寶寶是B型或者AB型;母親是B型血,孩子是B型血或者AB型血的情況也會出現溶血症,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如果寶寶是O型血,則不會出現溶血症。

跟ABO溶血症不一樣,Rh溶血症很少在第一胎出現,RH血型不合溶血症主要見於母親是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者。有些母親雖然為RH陽性,但缺乏E抗原,亦會發生RH溶血病。而從第二胎起發病的幾率就比較大,但如果Rh陰性的母親在第一胎前曾接受過Rh陽性的輸血,則第一胎也可發病。

患新生兒溶血症的寶寶會出現各種癥狀,以出生後溶血性貧血和黃疸較為常見,還有可能在胎兒期心率加快、呼吸困難、肝脾腫大等現象。癥狀輕的進展緩慢,全身狀況影響小;嚴重的病情進展快,出現嗜睡、厭食,甚至發生膽紅素腦病或死亡。

新生兒溶血症導致的黃疸是否會影響寶寶智力?

李教授表示,母兒血型不合現象很普遍,新生兒溶血症並不常見,但新生兒黃疸很常見,與新生兒肝臟解毒功能相關,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由於缺氧,紅細胞相對較多,出生後多餘的紅細胞要代謝,有一個生理性黃疸期,只有當膽紅素存積在嬰兒腦部才會對嬰兒智力有影響。現在的醫療技術很發達,在醫院醫生也會及時觀察,一般都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幾乎都能治癒。當然,個別的可能會引起胎兒死在子宮裡。只要堅持正規的產前檢查,可以屏蔽一定的風險。

多次生育會增加新生兒溶血幾率

另外,新生兒溶血症發生的幾率和嚴重程度與母親懷胎次數成正比。但也可部分發生在第一胎嬰兒。如:母親在生第一胎前有過流產史,在流產時母親產道破損,被打掉胎兒的血液進入母體內,母親被父親方面遺傳來的顯性抗原「致敏」後,產生抗A或B抗體。那麼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產生新生兒溶血症。

預防:產前篩查很重要

新生兒溶血症可以通過產前檢查來獲知病情信息,因為新生兒溶血症會使胎兒產生水腫、貧血等癥狀,這些可以通過產前檢查出來的,可以通過B超查出有沒有胎兒水腫,胎兒有沒有腹水,以及孕婦有沒有羊水過多等比較複雜的情況。

如果是Rh陰性血型的孕婦,在妊娠12-16周、28-32周和36周時進行產檢,檢測其血液中有沒有抗D及抗E等抗體,這樣也能檢測出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綜上所述,新生兒溶血症並不可怕,也不是無可救藥。各位父母要對孩子盡責,孕期應堅持孕前檢查和產前的保健。降低寶寶患此病的風險。

責任審稿:健康科普中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