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雞湯,我來答。

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問題,實際上,說到前三國時期,許多人都津津樂道於曹操、袁紹等後來的活躍分子。卻嚴重低估了劉家這三位漢室宗親的能力和影響。

可以說,假如沒有這三位漢室宗親,整個漢末的歷史,甚至三國的歷史都可能從根本上不同。

我們一個一個說。

劉焉——整個漢末亂世最重要的的開創者之一,對亂世所負的責任,甚於董卓!

先說他的影響力:劉焉,是漢景帝五子魯恭王的後裔。他出道比較早,很早就很有名望了。在學術界和政界都有一定的威信。

導致天下分崩的餿主意:漢靈帝時,他看到朝政混亂,吏治腐敗,因此,提出了一條「開創亂世」的建議,他提出,各地吏治腐敗,朝廷應該選取有名望的人去地方擔任「牧首」,並且自己就願意外出就任州牧。要知道,在東漢時,對地方採取的主要還郡縣制,「州」實際上只是一個「監察」職責,監督地方的,沒有實權。劉焉的這個建議,直接就把州這個級別給賦予了實權。這就糟糕了,天下總共才這麼多州,這樣一來,天下的統一也就從組織上變得岌岌可危了,隨時可能分崩離析!

劉焉的野望:原本,劉焉是計划去交州避禍的,可是,望氣者告訴他,「益州有天子氣」,於是,他就請求到了益州出任州牧。

劉璋的拙劣表現,影響了他老爹的名望,可謂」坑爹「。

卓越才幹,平定益州:古人說,「天下未亂蜀已亂」,大致就是從劉焉這個時期開始的。劉焉,率先實行割據。劉焉就任益州牧時,益州正在動亂之中。黃巾暴亂影響很大,劉焉就團結了益州的士族和地方官員賈龍等人的支持下,進入益州。而後,又利用中原大亂,並招募了從中原過去的流民,組成了「東州集團」,又除掉了原本擁立他的地方實力派賈龍等人,穩固了自己在益州的統治。

率先割據:起初,他利用張魯實現了對漢中的統治。但是,後來張魯斬殺漢使,與劉焉鬧翻了。劉焉也就借故中斷了與朝廷之間的往來。開始進行割據了。話說,真有心的話,即使漢中被阻,難道就無法與朝廷往來了嗎?是要於朝廷交往,又不是叫你攻打洛陽·······

不臣之舉:劉焉在益州,造了天子所乘的車架千餘輛,所謂「天子氣」倒是表露無疑。

評分: 野心:

統治才能:

軍事才能:

劉虞:治世之良臣,亂世之菜鳥。可惜,遇到了亂世······他的死,宣告了治世規則的終結,毫無規則亂世到來了。

比起劉表和劉焉來,劉虞這個漢室宗親,就正宗多了。前兩位都把關係算到漢景帝去了。劉虞,則是漢光武帝的廢太子的後人。可是,劉虞依然是從小官做起,憑藉政績,一步一步的做到了幽州刺史。後來,又被授予幽州牧。

深受愛戴的好領導:劉虞在幽州期間,勤政愛民。尤其是對於烏桓等游牧民族勢力,他通過自己卓越的政治和外交能力,讓漢民和游牧民族都很愛戴這位好領導。當地的百姓要專門編寫了歌謠來歌頌這位領導。

漢室的忠臣:如果說,劉家這三位宗親誰最有條件參與天下逐鹿的話,那無疑就是坐擁幽州的劉虞了。遠的不說,他們所處的東漢,劉秀就是藉助了漁陽突騎,才橫掃天下的。可惜,最好的地盤遇到了最安分的宗室·······

在董卓帶漢獻帝西遷以後,袁紹等人也是打算立劉虞做天子,結果,被劉虞言辭拒絕!

亂世的菜鳥:也許這麼說,有些不恭。但是,在亂世的規則下,劉虞確實是一個類似宋襄公一般的人物,不是公孫瓚的對手。在擁有絕對實力優勢的情況下,瞻前顧後,結果被打敗了。

公孫瓚:對不起,領導,亂世來了,這是個不適合你的時代。

劉虞:野心:0

統治才能:

軍事才能:0

劉表:被低估的亂世英雄。

劉表,是劉備曾長期跟隨的君主,而劉備在劉表旗下的這段時間,正是自己大積累的時期,《三國演義》中著墨甚多,也因此,被書中的各路賢良詆毀得也最多。彷彿就是一個無能的老年人,霸佔著荊州大地毫無作為,耽誤劉備爭霸。

曹操可以說劉景升是」座談客「。但劉表比一般人可實幹多了。

譽滿四海的」名士「:

劉表,和劉焉一樣,都是漢景帝兒子魯王的後裔。只是後來,這兩位掐也掐得厲害。

他年輕時,參加過」太學生運動「,在著名的」黨錮之亂「中,也以正面形象贏取了無數粉絲,成為當之無愧的」名士「。

單騎入荊州,治理才能顯露無疑:

當他被任命為荊州牧時,天下已經開始動亂,上任荊州之路都被」黃巾賊「控制了。而且,當時袁術和董卓鬧翻了,袁術也想要染指荊州,更不願意劉表的插足。這種情況下,就是普通百姓,在此時都不敢到處跑,更別說掛著荊州牧首大印的劉表了。因此,劉表化妝成商人,一路匿名奔往荊州。

到了宜城後,劉表發揮自己的」名士「威望,獲取了蒯、蔡等世族的支持,運用陰謀,假意宴請,席間殺害了割據荊州大大小小的頭目。毛主席在讀到這一節時,曾經批註」殺降不詳,孟德不為「。

但是無論如何,荊州大部很快就平定下來了。

應該說,劉表入荊州與劉焉入西川有些類似,但是,劉表卻先天完全依賴荊州世族的支持,這也決定了他沒有辦法組織大規模的攻略,因為那不符合地方世族的利益。

強勢抗袁術、孫策:

當時,袁術對荊州也是虎視眈眈。可是,劉表在採取了外交、戰爭等方式,擊敗了袁術,甚至讓袁術失去了頭號打手孫堅。爾後,在孫策平定江東後,與」小霸王「爭衡,雖不佔優勢,但也扛住了孫策,沒有損失地盤。其軍事上的才能,也可見一般,至少是同時代二流的水準。

無奈的野望:

很多人以劉表在官渡之戰等歷史關口的無所作為,斷定劉表是個沒有進取心的君主,這大約是有點冤枉了。

首先,袁曹之爭前,曹操就對背後的孫策、劉表勢力做了詳細的布局。他鼓動刺客刺殺孫策,又策動長沙叛亂,使得劉表、孫策自顧不暇。因此,劉表自然沒有辦法支持劉備的北伐了。

其次,荊州世族的牽制。再次強調,從一開始,荊州的權力在世族手裡。荊州世族和朝廷的關係很好。長期遠離政治中心的他們,並沒有爭霸天下的意願,只是希望」保境「。

當然,你要怪劉表不重用劉備也可以。問題是,你要是劉表,你會不顧所有信任你的人的反對,把自己的大部分兵馬交給劉備,讓劉備去北伐嗎?

劉表: 野望:

統治才能:

軍事才能:


前三國時代,劉焉、劉虞和劉表被稱為「劉室三牧」。他們三個人,都是漢室宗親,皇室中人,都做到了州牧這樣的官。劉焉是益州牧,劉虞是幽州牧,劉表是荊州牧。劉虞這個人善於治理,他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而對外他又善於採取懷柔政策,因此在鮮卑、烏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間也享有崇高威望,不過,劉虞與部下公孫瓚的關係沒搞好,打又打不過公孫瓚,反被公孫瓚戰敗設計陷害而死;劉焉這個人有野心,他向朝廷獻計「廢史立牧」, 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他自己率先垂範,在益州當了「土皇帝」,處於半獨立狀態。劉焉是想稱帝的,天子所用的車駕都安排好了,但後來劉表參奏他,兩個兒子又造反被殺,因此劉焉又急又氣生病死亡,兒子劉璋當了益州牧,後來被劉備取代;劉表這個人,也是個治理型的人才,他擔任荊州牧期間,將荊州治理的萬里肅清,但他是一個沒有天下大志的人,最後荊州被曹操吞併。

綜上,劉室三牧基本上都屬於治理型人才,讓他們管理州郡治理,是沒有問題的,但那時處於亂世,指望他們治國安邦,剪滅群雄,正是他們的短板,所以三牧最後都被其他群雄所滅。


三人都是漢室宗親,都有一定的勢力。在三國時期,屬於上流社會,知名人士。


三人都是漢室宗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