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說,《馬關條約》的簽訂對清政府而言是喪權辱國,但是,保存了清政權的存在,沒有喪國,止戰於遼東!

用局部犧牲換取了民族生存,國家生存的最大利益!

雖然,戰前朝庭互相攻訐,爭權奪利,戰後推諉、文過飾非,是很令人氣憤!

《馬關條約》在國力衰弱情況下,爭取了時間和空間!

總之反侵略戰爭是持久戰,是長期行為!


就比二戰結束日本簽的無條件投降好一點,中國水陸全敗,日本揚言要從東北進北京,淮軍,八旗,綠營都指望不上,李鴻章被一擼到底,光緒身邊只有一個真小人翁同龢,這個小人拖垮北洋艦隊綽綽有餘,對付日本就滿眼抓瞎,就像打牌你一個三一個四人家是王炸,,那就投降籤條約吧。

其實如果清廷真有狠勁,來個長期抗戰,跑到西安去,小日本也已經是強弩之末,總共那些軍隊,第一次打了勝戰,自己都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搞,既然你投降了,我就來個獅子大開口。

誰去簽合約日本都不答應,指明李鴻章,老頭只好又戴上頂戴花翎去馬關談和。內容主要是割讓台灣,澎湖和遼東半島(就是今天的遼寧),賠款兩億兩白銀,又要錢又要地還要最惠國待遇(就是其他列強有的我也要,乾脆打包省得遺漏什麼)。這下俄國不幹了,東北是我的地盤,你丫不怕撐死啊,聯合德國把遼東半島從日本嘴裡挖出來,中國又多賠了幾千萬兩銀子。為日後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中日《馬關條約》是在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窮凶極惡的日軍兵臨城下的背景下被逼無奈簽署的。之所以說它喪權辱國不僅僅是條約內容是割地賠款,而是號稱海軍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和擁有四萬萬人口的老大帝國竟然被一向看不起的彈丸小國打的如此慘敗,使每個中國人胸中都憋滿了一口惡氣。戰前清政府內部爭權奪利,相互傾軋,令人不齒。戰中又互相拆台,互相攻訐致使戰局不可收拾,令人氣惱。戰後又互相推諉,文過飾非不禁令人憤恨。所以說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的《馬關條約》使中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危局,真的令後人垂淚頓足義憤填膺不已。


馬關條約是在清政府腐敗無能之背景下和日本簽的!

割地(包括遼東半島等國土),巨額賠款,對日夲開放部分重地,供日夲做商埠,使用中國重要通商口岸,等等!

故馬關條約,是不折不扣的喪權辱國條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