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死不死和吐毛球沒關係。養過貓的人都知道,貓咪經常舔遍全身,會將脫落的毛喫進去,卻消化不了,最終會將毛球吐出來,正是正常生理現象。貓頭鷹也一樣,進食的時候會將獵物連皮帶肉一起喫掉,喫老鼠的時候常常整個生吞。這樣的話,那些消化不了的骨骼、牙齒、毛髮,最終會被吐出來,稱作「食丸」或「唾餘」。因此,貓頭鷹經常吐食丸,這也是正常現象。通過研究食丸,我們可以瞭解貓頭鷹的食性和食物組成以及佔比,並推測生態的變化,例如研究長耳鴞傳統越冬地的食丸組成變化,發現鼠類在減少而蝙蝠、鳥類在增加,同時越冬的長耳鴞數量也在下降,直至不再來越冬。因此推測滅鼠活動是導致長耳鴞離開的主要原因。

縱紋腹小鴞吐出食丸,圖自網路

除了貓頭鷹,很多肉食性鳥類也會吐食丸。如翠鳥吐的食丸中有魚鱗、魚骨,伯勞也會吐食丸,主要由由毛髮和碎骨組成,大多數猛禽也有吐食丸的習性。本人還曾在雕鴞的食丸中發現隼的喙,確實雕鴞在夜間會襲擊任何可以攻擊的獵物,包括其他日行性猛禽和貓頭鷹。

短耳鴞吐出食丸,圖自網路

翠鳥吐出的食丸,主要為魚鱗和魚骨,圖自網路


貓頭鷹不用臨死前,天天都會吐毛球,或者說猛禽每天都會吐毛球,這個毛球行話叫做軸,成分就是猛禽喫的動物鳥類的羽毛等沒法消化的物體,在素子裏集結成軸,然後會吐出來!

玩過鷹的都知道,人工馴養。接觸不到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要人工下軸,分棉軸,麻軸,毛軸等等,軸可以刮清猛禽素子多餘油脂,讓其更健康。


貓頭鷹死前會不會吐出來什麼,這個真的不知道。但是很明確的是野外環境下食物豐富的時候,基本上每天都會在傍晚進食捕食前將當日之前捕食獵物的少數骨頭毛髮等不易消化的東西吐出來之後再捕食。


喵頭鷹捕鼠,吐出的毛球是老鼠的皮毛,掰開毛球可見內有無法消化的骨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