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彭?琳╱臺北報導】

科技部次長蘇芳慶率團赴歐盟訪問,他認為,新的國際情勢將有利於臺灣科技業發展,因為近年來各國憂慮中國大陸竊取技術,相形之下臺灣的雄厚科技實力被歐盟所看見,有機會成為歐盟連結亞洲最可靠的夥伴,相信歐洲企業會慢慢移動到臺灣來。

蘇芳慶昨(4)日,赴比利時歐盟亞洲事務研究中心演講,歐盟執委會研究創新總署國際合作處長格里諾斯(Kostas Glinos)出席本次活動,歐洲產學界代表100多人與會,展現歐盟對臺灣的重視。

蘇芳慶指出,臺灣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近期包括Google、IBM、微軟等公司都選擇在臺灣設立研究中心,臺灣是結合軟硬體的重要生產基地。另外,臺灣的新創環境和生醫產業,也是臺灣與歐盟未來可以進一步合作的目標。

蘇芳慶也表示,臺灣有機會擴大與歐洲的連結,除了科技實力基礎外,目前國際情勢也有利於臺灣。蘇芳慶解釋,近年來各國對中國大陸竊取科技技術的問題感到憂慮,臺灣也被歐盟國家所看見,有機會成為他們連結亞洲最好的夥伴,相信歐洲企業會慢慢移動到臺灣來。

歐盟科研架構計畫第7期,轉型成為「展望2020」(Horizon 2020)計畫,蘇芳慶指出,臺灣向歐盟申請計畫案的成功率高居第二位,讓歐盟留下了深刻印象。另外歐盟推動2021年展望歐洲旗艦計畫,包括開放科學、因應全球挑戰、開放創新等,將成立專責的亞太單位,鼓勵企業參與,臺灣和歐洲除了開發新一代技術,更可望快速進入歐盟市場,必須把握這個最佳機會。

對於臺歐合作動向,蘇芳慶指出,臺灣原本是以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與歐盟合作,未來希望成為associate member,早一點參與2021年到2027年的新計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