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

說到文學,不論是寫作,還是閱讀,大家都會想到一個詞:審美。但是,在生存壓力巨大、生活節奏緊張的時代,談審美似乎是一件奢侈而不切實際的事情。

審美在我們生活中應該佔什麼位置?我認爲,你給它什麼位置,它就有什麼位置,你認爲它有多大的意義,它就能發揮多大的意義。因爲今天是花地文學榜,我腦海中難免盤旋着“鮮花”的意象,請大家允許我用賞花來比喻審美。大家會想,你說得很輕巧,但我們現在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經常鬱悶、焦慮,甚至兩者皆有——躁鬱,我們怎麼能夠有很多的閒暇時間、空間來進行審美呢?這確實是個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因爲審美需要心理、時間各方面都有餘地。

那麼回到我說的賞花。宋代有個詩人叫楊萬裏,他寫過兩句詩讓我印象深刻,“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就是說我很想賞花,但沒有這個機會,總是錯過花期,我不是心裏煩惱,就是身體有病。我覺得這個狀態可能就是說我們。每年春天我會錯過桃花、櫻花、牡丹花,因爲真的,不是愁中即病中,不是病中即忙中。我想這也是在座很多朋友的現狀,覺得我們沒有時間賞花,我很忙,我有很多事情要考慮、要擔憂,但這個必然如此嗎?也不盡然。

唐朝有一個並不太有名的詩人,他叫李昌符,他有兩句詩,解答了這個問題:“若待皆無事,應難更有花。”也就是說,花期易逝,如果等到你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處理完了,都擺平了,恐怕很難再有花供你欣賞了吧。我覺得這是暗含哲理的話,人生也這樣,我想多點審美的體驗,可我顧不上,等把人生中的柴米油鹽、宏大敘事都解決了之後,有可能就跟所有審美的寶貴機會都錯過了,“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那有沒有可能,人生又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能審美呢?那當然還是可能的。宋代的大詞人,著名詞人辛棄疾,是我特別敬仰、特別喜歡的大詞人,他是一個血氣旺盛、強悍堅韌的漢子,可他就有兩句優美的詞:“山無重數週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山無重數週遭碧”是講環境,“花不知名分外嬌”說的是他在策馬前行,根本看不清楚是什麼花,但是在這個一閃而過的瞬間,他注意到了不知名花的嬌豔明媚。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細節,即使是辛棄疾,這樣一個豪放派詞人,他都能夠留意到不知名的小花的美麗。能在忙碌之中依然抓住審美的機會,不放過任何審美的體驗,這是一種可貴的能力。所以這就給了我們很重要的啓示:審美的機會要靠審美主體,就是靠我們這樣的生命個體去捕捉、去爭取的,審美的意義的大小,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定義的。假如我們能夠在各種生存壓力、各種繁忙、各種焦慮中,時時刻刻珍惜審美的機會,捕捉審美的瞬間,我們就會多出很多審美的珍貴體驗,我們的人生也會得到更多美的滋養。

在今天這樣一個很優美的場合——花地文學榜,我想和在座的讀者朋友,還有我的同行們,分享一句話:多一些審美的空間,多一些審美的時間,讓我們的人生被美照亮吧!謝謝大家。

(羊城晚報記者 李煥坤 整理)

作者:李煥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