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和林如海幾乎是同一時間去世的,兩個人的喪事也是在同一時間段進行的。

王熙鳳協理寧府辦喪沒有幾天時間,跟賈璉的小廝昭兒回來了,回來主要干兩件事:一是報喪,說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二是為賈璉帶過冬的大毛衣裳過去。因為賈璉和黛玉要為林如海辦喪事,短時間內回不來。而這時,秦可卿也沒有死幾天,昭兒一定是快馬加鞭的往家趕的,這樣一對時間,秦可卿和林如海死的時間很接近。

賈珍交待鳳姐,凡事以好看為上,千萬別為他省錢。於是秦可卿的喪禮極盡奢華之能事,曹雪芹這裡大書特書,王熙鳳沒有辜負賈珍的囑託,壓地銀山,銀子花的跟淌海水似的,只算一項好了,光是喪禮上念經超度的和尚道士就有308人,這些人要吃要喝要給銀子。總之,秦可卿的喪禮把寧國府掏空了。賈璉同一時間干著同樣的事,在林家主持林如海的喪事。用墨上不過一筆帶過。

兩口子都在擔當大任,一明寫,一暗寫。可是這裡面卻有本質的不同。

一明,那是在海海的花錢;一暗,賈府這下得的實惠大了,發大財了。

一明,秦氏不過寧府孫婦,她死了沒多久,賈蓉就續娶了胡氏。表面看秦氏之死對賈府貌似沒多大影響。一暗,林如海可是大大不同,他是欽點的巡鹽御史,是皇帝的欽差。鹽稅,撐起的是國庫的半壁江山。說白了,林如海手裡握著的是國家的財政命脈。

其實兩個人的死對賈府都是致命的打擊,只不過,賈府根本沒有意識到罷了。秦可卿,水平、能力是賈府最強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更是賈府第一人。這一點就不展開了,看看她臨死給王熙鳳託夢說的話就知道了。林如海,更不用說了,賈府一眾爺們,沒有一個成器的,沒有一個能擔得起賈府復興重任的。有林如海這樣的國家重臣站著,對賈府意義非凡,尤其是對賈寶玉,林如海不死,寶黛姻緣不存在任何障礙,賈寶玉和賈府的命運定會改寫。

那為什麼說賈璉操辦林如海的喪事,是大肆的摟錢呢?

首先林如海不是突然去世的,他自從送走女兒黛玉,林家主子就剩他一人,年已半百,唯一的女兒尚未成年,他必定早做打算,早早地盡一切可能,將能變現的財產變現。而且,他病了,第一時間就將女兒和賈家的人招來,父女相處最後一段時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將家產妥妥的轉移到賈府去,作為女兒的嫁妝,林如海這些事不做完,他閉不上眼。

林家是積累了四代列侯,一代巡鹽御史的豪門。而且,林家可不像賈府出了那麼多的敗家子,林家書香之族,歷代做的都是文官,賈府有的,林家都有,賈府沒有的比如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林家的專長,林家格外重視的是教育。所以,林家積累的財富只會比賈府多,不會比賈府少。有多少?賈璉曾在賈府後來經濟面臨崩潰時說了一句:「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三二百萬,這樣的天文數字,賈府幹什麼也不可能賺得到的,唯有一個望族百年積累才有可能,而翻遍了《紅樓夢》,只有絕戶了的林家具備這樣的條件。

曹雪芹讓秦可卿和林如海同時去世,就是要寫在同一時間裡,秦可卿的喪禮耗盡了寧國府的財富,而林如海的死亡,讓榮國府大發了一筆橫財。


這是因為這兩個小說人物都影射了同一個歷史人物——明朝泰昌皇帝朱常洛。

1)先看姓名。林代表木;朱,乃赤心木。明亡後也有朱家子孫改姓林的。林,就是朱。名字如海和常洛,也有一些關聯,都是水字旁嘛。

2)去世時間。秦可卿具體是哪一天死的,沒有明說。但可以通過林如海的去世時間來推測。書中對林如海的去世時間說得很清楚,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這話是賈璉打發回來的昭兒對王熙鳳說的。這時的王熙鳳正因為秦可卿去世而協理寧國府。這天恰好是秦可卿的「五七正五日上」,也就是秦可卿去世後的第三十三天。賈府為秦可卿設了四十九日消災洗業平安水陸道場。五七,是第五個七日祭。賈璉陪林黛玉送林如海的靈到蘇州,打發昭兒回來取衣服。昭兒從揚州趕回來,走了一個多月,豈不代表秦可卿也是亡於九月?歷史上的朱常洛也是於九月下葬。《明史·熹宗本紀》載:「九月壬寅,葬貞皇帝於慶陵。」另外要擺水陸道場?因為是要消災洗業,秦可卿和朱常洛都因孽情而生、因孽情而死,可不是要洗業嘛。同時朱常洛一死,北方後金馬上起兵進攻,可不是要消災嘛。

3)林黛玉影射崇禎,那她的父親林如海自然有崇禎父親的影子。同樣林黛玉的母親賈敏,也有崇禎母親劉氏的影子。


林如海是九月初三巳時沒的,秦可卿則死於春分時節。作品特將林如海和秦可卿之死設置在同一回,作者意在提示:秦可卿和林如海隱寫的原型人物,實為一家人。作品將秦可卿的葬禮和林如海捐館放在一起創作,就相當於合併同類項。

第七回有一條脂批:〔甲戌雙側批:設雲「情鍾」。古詩云:「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二語便是此書大綱目、大比托、大諷刺處。〕

作者給林如海的女兒取名為林黛玉,給林之孝的女兒取名為林紅玉。有些古本在妙玉出場時,還刻意將林之孝的名字改設為秦之孝。作者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提示:秦家和林家實為一家,作品裡帶「玉」字的人物,實際都是秦家成員。林黛玉、林紅玉都是「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都是秦家成員,林如海、林之孝(秦之孝)當然也是秦家成員。

妙玉也是「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妙玉來自寧國府,實為秦可卿的丫鬟寶珠,秦可卿死後,甘為秦可卿的義女,留在鐵檻寺為秦可卿守靈。大觀園建成之後,寶珠換名為妙玉以另一個替身出現,被賈府主子接回入住大觀園。作者特給妙玉所住的櫳翠庵種上一些梅花,目的是對應寧國府園子里的那一片梅花。

秦可卿原型是孝庄文皇太后,大玉兒「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妙玉的原型就是大玉兒的侍女蘇麻喇姑,此前,我已列過不少證據證明這個觀點。

脂硯齋提示:《石頭記》立誓一筆不寫一家文字。秦可卿這個角色,應該還影射另一個與其權位相當的弔死鬼


這個問題反映了《紅樓夢》的主題:壓制不同意見、呼吸的"林如海"(林如海一樣平)與壓制競爭鍛煉、新陳代謝統一出的優秀候選人(骨血)通過心臟票決當選,被強姦不能呼救說出的「秦可卿"(情可情)的人和集體互為表裡,必然死亡。

林如海死亡前兆"身染重疾"在《紅樓夢》十二回末敘述(十四回點明死亡),秦可卿死亡在十三回開始敘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學的十二代表的意思:以「十"代表的工作權(龍雞手)壓制"二"代表的不同意見、呼吸(龍牛鼻子),就像萬木爭榮、呼吸的"林如海"一樣平,不許出頭的表象,實質是以「十"代表的工作權(龍雞手)壓制"三"代表的競爭鍛煉、新陳代謝統一出(龍虎骨血)的優秀候選人通過票決當選,像「秦可卿"(情可情、「道可道」/《道德經》):票決自由的根本權力被用權力規矩強制限制,「可"意滿足單方私慾,即心意民意被有權的強姦犯強姦得不能呼救說出的人和集體,必然死亡。

詳見《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解密紅樓夢真味道》。

文/劉樹成


謝謝邀請!

看《紅樓夢》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別看鳳姐平時將賈璉吃得定定的,但是,在有些事上,鳳姐還是會徵求賈璉意見的,除非那些事是鳳姐私下裡做故意要瞞著賈璉的,其他情況下,鳳姐是會和賈璉商量的。比如說給寶釵過生日這樣的事,鳳姐就問了賈璉的想法。

好,我們知道在賈璉外出的時候鳳姐做了一件她這輩子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協理寧國府。這樣 露臉有事,鳳姐是有心要積极參与的,但是,如果賈璉在家,他會不會阻攔?會不會怕鳳姐失了分寸?要知道,在中國古代,辦喪事的規矩特別多,麻煩事也特別多,年輕人往往因為缺失對禮節方面的把握,導致失了分寸。那時候的鳳姐,頂多也才二十歲(可能還不到),如果賈璉反對,這事兒就不成,鳳姐一展才華的機會就沒了。現在,作者安排賈璉出個長差,陪著林妹妹回老家料理林如海後事,就把賈璉給支開了,給鳳姐騰出了空間。

另外,這時候作這樣的安排,也為後來的情節作鋪墊,用鳳姐跟寶玉說的話,這下林妹妹可以在我們家長住了。因為林如海的去世,黛玉成了孤兒,以後她就只有呆在賈家這一條路了,而在前面父親還在,她還是可以選擇回家的。現在已斷了後路,也為後面寶黛情感的後展作鋪墊。可謂是一舉多得!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紅樓夢》開篇就是甄士隱一家的小榮枯開啟全篇,接下來就是賈府家學學監、宗族子弟賈瑞之死,榮府管家媳婦鳳姐一步一步將色膽包天的「賈氏之祥端」引誘入不可自拔的迷途,精氣耗盡而亡。

此後賈府的最後敗落正式啟動,寧榮二位國公爺在天之靈委託「警幻仙子」帶領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穿越行動,警醒唯一有希望挽救賈府敗落命運的賈寶玉。

可惜寧榮二公的夢遊穿越任務失敗,結果只是少年賈寶玉經歷了秦可卿秦鍾姐弟的夢境和現實的兩種男女兩性的啟蒙,之後秦業一家團滅了,同時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在江南亡故,這也是「通靈寶玉」被「聲色貨利」所迷的正式開始。

秦可卿臨死託夢,對賈府管家媳婦鳳姐託付賈氏家族的前途命運大事,然而鳳姐在秦可卿死後更加膽大妄為瘋狂斂財、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整個賈府在秦可卿死後,更加奢華享樂在敗落的路上越來越遠了。

秦鍾臨死悔悟,對摯愛基友賈寶玉發出最後的規勸,然而一切都如一陣風吹過瞬間無蹤無影,之後的賈寶玉撩丫頭、追戲子日日與姨弟兄薛大獃子等混在一處花天酒地,終於為賈府召惹來了政府實力派忠順王爺的震怒。

秦可卿一家和林如海死後,賈府大興土木修建大觀園掏空了最後的財政基礎,開始了烈火烹油鮮花簇錦最後的迴光返照之旅。

秦可卿秦鍾姐弟之死,賈寶玉進入感情「空窗期」。林如海之死,林黛玉成為父母雙亡「無人為我主張」的孤女,為「離經叛道」寶黛愛情做好了準備。

揚州奔父喪歸來,初成的少女黛玉在「老司機」寶玉眼中「越發超逸了」。「元妃省親」之後「情綿綿玉生香」「共讀西廂初定情」,寶黛關係由黛玉回揚州奔父喪之前的「兩小無猜」「言和意順」小兄妹情,迅速成長轉變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兒女私情。

秦可卿林如海在同一時段去世,正式啟動了賈府最後的敗落進程,同時也正式開啟了「寶黛愛情」兒女情長的新境界。

從這個意義上講,「寶黛愛情」也是一場在四大家族敗落背景下上演的「傾賈府之戀」。

那種元妃死後賈府就突然敗落的感覺,只能說正是某「無法超越」的電視劇給廣大觀眾帶來的錯誤印象吧!在某電視劇「原創」結局中,前80回結束前在宮中已經失寵的元妃「賜婚」金玉良緣後突然死亡了。

元妃真的有許可權可以「賜婚」?或者元妃會為了一個「功名」和「世襲爵位」都沒有的親弟弟賈寶玉,去討皇上的聖旨「賜婚」嗎?元妃已經在宮中失寵了,第七十四回太監們紛紛來向賈府「借錢」就是信號,元妃想為寶玉討聖旨「賜婚」的可能性就更是根本沒有了。

已經失寵,在宮中自身難保的賈元春,還有心情參加娘家賈府中老媽王夫人和親手帶大她的親奶奶賈母之間的「婆媳大戰」?以老祖宗賈母的個人魅力,會落到自己親手養大的孫女賈元春最後會在寶玉的婚事上跟自己作對?某電視劇「原創」結局襲人向王夫人獻計「元妃賜婚」促成「金玉良緣」就是個笑話。


其實這是作者有意為之。為了突出鳳姐的才幹,有意迴避其他人。一種寫作方法而已。

庚辰本曾就此批註道:

此回忽遣黛玉去者,正為下回可兒之文也。若不遣去,只寫可兒、阿鳳等人,卻置黛玉於榮府,成何文哉?故必遣去,方好放筆寫秦,方不脫髮。況黛玉乃書中正人,秦為陪客,豈因陪而失正耶?後大觀園方是寶玉、寶釵、黛玉等正經文字,前皆系陪襯之文也。

試想,如果秦可卿去世的時候林黛玉也在現場,作者就不得不騰出手來寫很多關於林黛玉的事情,畢竟林黛玉才是《紅樓夢》中最大的女主角。

而在這一回中,作者最想表現的還是鳳姐的才幹神威。為此,特意讓林黛玉避開了。而林如海又恰巧需要被寫死,這個時機正好。於是就這樣了。

所謂「天無二日」,文無二主而已。

欲知更多《紅樓夢》詳情,歡迎關注頭條號:半瓣花上閱乾坤。


原型就如此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