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什麼是戲子,戲子就是今天可以喊打喊殺的去離婚,人家明天又手牽手,心連心,親親愛愛的一起逛街去了!所謂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啊!所以,我需要去為了一個反覆無常的戲子,甚至分不出清此時此刻她的發言,到底是說真的,還是正在入戲的狀態?這樣的人,這樣的戲子,說了一句什麼,而去在意?

其次,一個人如果不是自卑到了極點,又怎麼會自己去對號入座呢?如果沒有病,又怎麼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斷章取義別人的話呢?所以,這是病,是一種心理上極度的自卑之下,所引起的自大狂!看見什麼罵什麼,逮著什麼咬什麼,抓住什麼打什麼,所以,講真,要早點去看病!晚了怕是不好治!

不過吶,在中國,中國是一個特別寬容的社會,有些檯面上應該說的話,該做的,還是得說,得做,不然沒完沒了的,就更加麻煩了!有句話是怎麼說的……不能跟什麼講道理來著?

Ps!!哦,弱弱的問一下,《六六》是什麼梗啊?


謝邀!

我認為評價一件事情,應該對事不對人!孔子不因為項橐是小孩就輕視他的意見,反而主動讓路留下美談。

儘管張雨綺和六六的身世經歷惹人爭議,但只要她們說的是對的,知錯能改不亦說乎!

俞敏洪教授的言論我見過,起先認為只是表述不到位。但看到他50秒內滿口臟言大罵中國女性的視頻,讓我感覺他自身素質確實也有問題。

再回到張雨綺和六六身上,她們的經歷確實很難洗脫那種靠不勞而獲男人財富上位的墮落女性的負面形象。希望她們能夠洗脫這種嫌疑,而不是靠「女性平等權力」這種「政治正確」的語言來保護自己。

當然,大家這些天爭來爭去吵來吵去,都是著眼於誰輸誰贏,其實更重要的是承認問題並解決問題。中國這些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這些成績並不能證明中國人的素質沒有降低。如果社會風氣敗壞了,再偉大的成就也會黯然失色,並且還會帶來危機:強大的羅馬和巴比倫就是因為墮落之風盛行而衰敗的。

希望每一個中國人不要總是推責於他人,而是從自己反省起,從自己開始做起,切實提高全民素質,這樣大家都會成為贏家。否則,無論是俞敏洪還是中國婦聯誰贏了,最終的輸家是全體中國人,包括我們的下一代人。

當所有人都偏激論戰蹭熱度時,我寧願冷靜地被人忘記地站在一邊,表達真正的憂慮和關注:誰會成為真正的輸家?

有人把禍水潑到媒體圈和媒體圈,但這兩個圈也有優秀作品出現啊。我們習慣於把禍水外引,上至老子孔子,遠到資本主義的美國歐洲。就沒有人肯反省我們自己。

希望志同道合者留言討論,我願結識一批能夠真正說中國的思考者!


「女權」也好,「男權」也罷,應該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

評價一個群體,一種現象,忌諱使用「全部、所有、百分百、全球」 等詞,加上柔和一點的,如「有些、部分、大概、百分之」等等。捨不得你的修飾詞,一杆子把全部打翻在地上,肯定要和你急!「因」即使有,也是小部分,可結出的「果」也太奇異了。

不知道有多大比例的網友在「贊推」俞做名譽群主,這好比把他放在火上烤,千萬別烤焦了。

「紅顏禍水」的年代早就過去了,男性還是要多擔當一些,隨意甩鍋不好,同舟共濟才是正道。

自從女媧娘娘把天撐住、補好以後,直到如今,天又塌過嗎?我認為:沒有!以後會塌嗎?我認為:不會!


六六是什麼人以前我不清楚,但現在知道了,張雨綺我看過關於她的資料,多少知道一點,她們兩個都是女名人。

關於張雨綺對俞敏洪的指責,說俞敏洪北大的教育和新東方的成功沒能讓俞敏洪搞清女性的價值,什麼是平等的兩性關係,甚至都沒有搞懂什麼叫平等。應該說張的指責沒有什麼問題,也比較客觀和中肯,沒有過激言論和打擊報復心理。俞敏洪的婦女墮落論一點代面,打擊面太大,而且把男性墮落和整個社會墮落的責任都推到女性墮落上,讓女性最後來買單,確實有些封建社會紅顏禍水的味道,應該受到批評和指責。不管張雨綺是在為女性出頭,還是出於其他目的,她真正抓住了俞敏洪的錯誤,沒有放大和栽贓,怪只怪俞敏洪確實存在歧視女性和不尊重廣大女性的言論,儘管他抓住了當前中國個別女性確實存在墮落的問題,但誰讓他口無遮攔,一點代面,妄加指責呢?

關於作家六六的指責,我認為非常不理性,完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犯了與俞敏洪同樣的錯誤。就事論事多好,何必再製造傷害?六六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農民兄弟姐妹嚴重的歧視,什麼骨子裡充滿了小農意識,農民又沒有招你惹你,他們靠雙手和自己的勤勞吃飯,一輩子為了生活精打細算,也是一種本份,怎麼就成了小農意識了?

俞敏洪已經到婦聯道歉了,他承認了他的錯誤和問題,我認為俞敏洪的問題應該畫上一個句號了,中國人需要團結,互相指責和埋怨只能傷害無辜,沒有多大意義。謝謝!


立場不同,時代變遷。

1、因為明星、名人的原因,再加上互聯網她們他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2、俞敏洪說了自己視野範圍內的男人??受了女人的左右,心裡落差很大甚至是氣氛。

3、兩位女明星根據自己的體會覺得男人很幼稚,女性為什麼要背鍋?

4、沒想到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泛濫傳播速度(○?ε?○)快到難以想像,俞敏洪先生被打敗了,徹底無語了。

5、選擇道歉的俞敏洪先生沒想到互聯網根本不會原諒,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各類話題不斷發酵。

6、每個人的視角不同看到的事物理解也不同,但作為名人,言謹慎行,時刻都要注意影響。

7、這件事情不能說對錯,就和談戀愛一樣只有願不願意接受對方和事實。

8、吃瓜群眾起到監督作用,到了一定程度和熱度,官方媒體不得不發聲。

9、未來已來,你來不來!!!


謝邀。她們對號入座,是被說到了痛處,是女性虛榮激怒了她們,張雨綺自身婚姻無不帶有極大的功利性,否則她能下嫁品行猥瑣王某安?本想利用男人開啟自己的錦衣素食少奶人生,不曾想美夢半路夭折,成了可憐離異女。俞敏洪一語中的,直揭她們瘡疤,婚姻慘不忍睹夢斷黃梁,豈不惱羞成怒要怨婦般的發泄罵街。某些明星仰慕權貴、崇尚金錢的婚戀觀,因自身明星效應,成了道德墮落的禍手和助推者。某些媒體內心虛弱,不敢承認、試圖遮掩這一嚴酷的社會現實是徒勞的,敢於正視和勇於糾正時弊,才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俞敏洪痛心疾首地針砭時弊,其思想光輝有如當代魯迅,他大可不必似是而非的自我否定,更不必道歉。


俞敏洪是1962年出生的人,自己有兒子,所以他完全沒有意識到一個事實,事實就是我國目前有大量的純女兒家庭,包括獨生子女和姐妹家庭。

所以,在這種國情下,忽視女性的縱向親緣,僅分析橫向擇偶就是大錯特錯。他以為他攻擊的是拜金女?錯了,他攻擊的是大量純女戶家庭,並捎帶上了大量的長姐幼弟家庭(這樣的家庭會在女兒成年兒子尚未成年時支持女權,而在兒子成年後轉而支持男權)

過去的多子女家庭里,父母是可以輕易捨棄女兒的回報的,因為家家都有兒子甚至幾個兒子,生八個九個,總有一個是兒子。所以女性相夫教子,與原生家庭割斷聯繫,很正常。

而現在的家庭里,父母女兒之間的親緣才是最密切的,父母希望女兒過得好並希望從女兒處得到回報,才是主流。

俞敏洪說的女性擇偶觀,僅僅是年輕女性決定的嗎?就拿反女權津津樂道的彩禮說看,彩禮難道不是女性父母要的?年輕女性喜歡會背唐詩的男人有個p用?爸爸媽媽會告訴她,小夥子不好好工作掙錢,就知道吟酸詩,不能要!

至於高素質母親教出高素質孩子?這種觀點我在其他回答里反對過很多次了,簡單說一下,就是,目前教育市場化,孩子的素質與母親的素質之間的關聯非常微弱,而是與父母給他提供的平台密切聯繫。不想著送孩子去好的平台,指望高素質的孩子媽教出高素質的孩子就跟緣木求魚一樣不現實,如果你的孩子在老師都嘴裡不乾不淨的差校讀書,媽素質再高小孩還能像白蓮花一樣不成?

所以,俞敏洪的結論就是完全錯誤的。而且他沒有意識到一個情況,就是攻擊年輕女性實質上等於攻擊大量的純女戶家庭以及大量的女兒成年兒子未成年的長姐幼弟家庭。所以現在妄議年輕女性,和尼采時期可不一樣了。


在時間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持續關注事態的進展以及各個官方媒體的表態。這裡發現了幾點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1.張說的一些話能看出來,此女更像是被戳到了痛處,絕地反擊,大家都看得懂。

大家得明白,那麼多女性,不乏極其優秀的很多人看著張這個傻子衝鋒陷陣,不得不說這次張是幸運的

2.各個媒體,官方在第一時間站了出來,英雄救美,擋在了柔弱女性們的面前,把為俞敏洪點贊出來的暴擊全部擋下,也算功德一件

3.從整體來看,俞敏洪事件屬於社會事件,跳出來看各方觀點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觀點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是最本質的問題。


俞敏洪只是以社會某種現象來評價中國女人,以偏概全。兩位女人提出反駁也無可厚非。俞敏洪的教育觀點有失偏頗。社會問題並不是某一群體某一類人體現出來的,社會根源也很存在。俞敏洪的觀點男人都支持,女人都反對,但女人發聲的少,為什麼,如果發聲了就會說成對號如座。女人可憐啊!要彩禮不對,不三從四德不對,連違護自己的聲譽都不能發聲,女人不要彩禮三從四德但不掙錢也不對。男人更可憐啊!還要討老婆,討老婆不想給彩禮,還要面對漂亮的老婆生娃變成黃臉婆,嫌棄黃臉婆找小三黃臉婆還要鬧,還可憐的是男人自己主動找小三,而小三又是導中國墮落的因子,黃臉婆生孩子了不能工作,男人還要可憐得養家護口。孩子長大了,黃臉婆老了,男人碰到真愛,得可憐的讓黃臉婆凈身出戶。幾千年的夫權社會,女人好不容易爭得保障自己的權益。看樣子,又要打回原形了。到底誰墮落了?


首先感謝邀請!我以我這個憤青的視角來聊聊。我把這個事件特意看了一遍,因為一牽扯到明星的事件懶得看細節,一來在自己的潛意識裡,大部分媒體的寫作爆點跑偏的厲害;另一方面是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明星做人做事相對低調,不會何事都上綱上線,露白於世。

好文章是因為同感和遇見,言論也是相同邏輯,你可以反感或反對他人的言論,在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個人不能給人定性,來攻擊人。

在這裡我是偏向俞的觀點的,通過現象探究本質的方向沒問題,這也是很多網友或身邊人所經過了這個現象邏輯形成的共識。

最後的結果希望是止於解釋、道歉後的原諒,還是通過這個事件發酵和啟迪我們當前的行為和思維,又或者恢復風平浪靜?我倒是希望引起國家的反思和行為,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中國價值觀添磚加瓦,也不枉這個價值觀事件這麼高的參與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