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陳瑾在《外灘鐘聲》中的表現,不愧為「女版的陳道明」,就一個字「穩」。談及其在劇中的杜母,用千字文的一段文字來形容最恰當了不過了。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器欲難量。

杜母一個普通家庭工薪階層女性,但其言談舉止,看事情的態度,都和梧桐巷的胖嬸,小組長,周姐完全不同。雖然是街坊,一起共事,杜母不議論他人,對別人的非議,從容面對,一看就是有教養,有格局,有氣度的女人。沒錯,佔位就說明瞭一切,杜母每次的佔位都妥妥的C位!

因為佩佩的一把大提琴,杜家從此就噩耗不斷,幾個孩子還小,加上風雲變化的年代。杜家媽媽,就是咬著牙,也得穩住家裡的局面,守護好自己,孩子們的幸福,不能讓人心散了!

得知是小組長的兒子,無心之過,害死了丈夫。滿臉的驚愕,看到心生上手,立馬清醒過來,擋住了兒子,這一刻要在穩住!已經失去了丈夫,不能纔出任何差錯!這纔是一個冷靜的母親該有的樣子,悲而不傷,慌而不亂,爆發力十足!

阿昌代自己哥哥帶認錯,她先是扭頭沉思,眉頭緊鎖,隨後一臉嚴肅,威不可侵,正眼都沒看阿昌一樣,讓其走開了,說我們收到了!這種無言的憤怒,平靜,足以殺死人!陳瑾的這種以靜制動的詮釋方式,夠絕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失去丈夫的傷痛還未痊癒,還的頭疼兒子的工作,女兒的下鄉問題。女兒竟然回來還懷孕了,孩子的父親阿大還沒有回來。她該怎麼辦?照照鏡子,讓自己不慌不亂,穩住這個受盡苦頭的孩子心芳。

自己穩住了,女兒才能穩得住!兒女和阿大也是真心相愛。面對老竈頭爺爺的歉意,她如若珍寶,笑臉相迎!穩住自己,也穩住這位慈愛的老爺爺,年輕的人們有什麼錯呢?

剛剛有了點報孫子的念想!事情又來了,阿大走了,心芳也難產走了,留下了小安安!看著心芳臨走前的,牽掛,不捨,她更不能先掉眼淚。得先穩住,不能讓女兒走的不安心。

自己的悲傷算什麼呢?比起小小年紀女兒所經歷的煎熬,痛苦,更讓人心疼。悲傷的演繹方式很多,陳瑾老師這種看似平靜,實則穿透力極強的表達,更能說服人!

平反了,恢復高考了,終於碰到了讓杜母高興的事情。那就是遇見了一個喜慶,樂呵呵的招娣。相遇的方式也是很獨特!竟然是安安打了小勇,小勇的奶奶殺上門來了!滿屋子的煙火味,僵持不下。這種事情,自然的杜母出面了!陳瑾的這場戲,簡直是絕了,就一個字,秒,秒不可言!

她先看看了屋裡的情形,平復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其實她早就知道惹事了。然後一臉笑容,若無其事的,問發生了什麼。大家七嘴八舌,尤其是招娣,不依不饒,自帶光芒。杜母竟然眼睛放光,盯著招娣,噓寒問暖,這表情簡直太絕了!彷彿撿到了寶!可不撿到了寶,這可是她等待了很久的兒媳婦!

看的一旁的小勇奶奶都驚呆了!處理問題纔是正事!陳瑾那個回頭表情更是絕了,即使轉身,目光都停留在招娣身上,這婆婆當的,夠熱情的。

退一步海闊天空,安安的道歉,讓小勇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兩個孩子重歸於好!小勇奶奶佩服的五體投地,自愧不如!整個過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事情辦的漂亮,演的也漂亮!《我就是演員》不是一直在找樣板戲,這就是一現成的樣板戲!夠年輕的演員琢磨一陣子的!也是一活脫脫的生活教科書,如何又快又好的處理孩子之家的打架問題。

杜母是一個有信念感的人,對佩佩和她那個所謂的教授奶奶,欣賞歸欣賞,終歸不是一路人。不亢不卑,來了一個快刀斬亂麻。直接讓心生認佩佩做乾妹妹,這種處理方式,不招黑,不拉恨,還讓你跳不出半點理。

佩佩呀佩佩,你就別在掙紮了,你有翅膀,就趕快飛走了得了!省的大家都煩心!更讓我們杜母操心!

喜歡陳瑾,喜歡其看似平靜,卻力道十足的詮釋方式!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杜母這個角色的呢?


今年大概是陳瑾的幸運年吧,憑藉《十八洞村》的麻妹一角,拿下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被華表獎評為優秀女演員。實至名歸,令人服氣。沒想到年底收官作品裡,竟有她主演的一部戲,實在難得,這下可以飽眼福啦。

又能欣賞到陳瑾這種寡淡內斂的演技了,慢節奏地帶你體驗角色,感同身受。她在劇中扮演杜家媽媽,也稱之為杜母。是一個苦命的女人,丈夫不幸離世,靠她一人拉拔孩子長大。為母則剛,化悲傷為力量,照常生活,和孩子們一起營造溫馨的家。

陳瑾的戲路,和角色品行還是很貼切的。杜母溫柔沉靜,理性客觀。展現了女性的力量,卻不過分逞強,總是自帶安全感。用善良換來鄰裏的尊重,沒有可憐的眼神,反而有助於她從傷痛中走出來。這一點對於劇情轉折,合乎情理,更加緊湊,是有年代特性的人情寫照。

這樣的表現手法,也是為了升華杜爸杜母的愛情,按照宣傳片的說法,就像外灘的鐘聲一樣,相處時間不長,卻是永恆存在的。不然用《外灘鐘聲》作為劇名,是無法和梧桐裏的感情聯繫在一起的。更何況,俞灝明扮演的杜心生,還會一直在此工作,子承父業。

劇中有一小段,夫妻秀恩愛的場景,當著孩子面,其樂融融地說到,兩位是自由戀愛再結婚的,簡單講述了追求杜母的過程。陳瑾的眼神,像被勾起記憶一樣,清晰地表達著甜蜜,不自覺地露出笑臉。這就是演技派的水準,完全沉浸在角色裏,不動聲色,就能感染到觀眾。

杜爸是這家的快樂源泉,和孩子們相處愉快,也喜歡拿妻子打趣,吐槽她愛說「可是……」,前方高能,陳瑾表演超自然的口頭禪。

漫不經心地說著「可是……」,配合式地演技,輕鬆形成亮點。

「可是」比「但是」聽著要溫和許多,這個設計,巧妙地突出父母的愛情。生活中產生的默契,就是觸手可及的開心果。

杜爸自己也喜歡說「解除警報」,而且用到了金星說「完美」的那種手勢。用簡單的方式,就把兩位的感情融合在一起。

還有鄰居的神同步,也是很有靈性的表演。杜母到處找小兒子心根,大家一開門就猜中了原因。鮮明地表現了鄰裏之間熟悉的關係。

另外很喜歡梧桐葉的特寫,是上海的象徵,也代表了梧桐裏。

管虎作為總導演,人情篇章拍攝得很細膩,一點不含糊。劇中的老戲骨選的不錯,張芝華、牛犇 、唐雅萍、馬睿、謝園,分別飾演胖嫂、 老虎竈爺爺 、小組長、 周姐和小滑稽。看到前兩集,小組長是最討厭的,典型的事媽級小人。在聲討會和公共廚房,都有被懟的戲。老演員的羣戲,也是一大看點啊。

杜母和周姐倒是沒那麼濃的婦人氣質,杜母在喪夫之前,是比較小女人的。周姐以前是百樂門的舞女,到了大媽的年齡,仍然氣質出眾。

杜母和她比,少了些歡笑的容顏,卻多了一份,被生活逼迫的智慧。陳瑾把杜母演得大氣,再傷心都不會失了分寸。哪怕得知丈夫的死因,也要保持理智和決斷。

陳瑾擅長用重複性的動作,加強人物性格,拉進和觀眾的距離。比如,她每次捂嘴,表情都是不同的。第一次是杜爸打心根,杜媽捂嘴,演給小組長看。假裝很心疼,其實憋著笑。

第二次捂嘴,是杜爸離世後,俞佩佩放唱片,實現聽大提琴的心願。陳瑾在這段戲裡,並沒失聲痛哭,而是強忍著眼淚,這樣更打動人。

其實在《十八洞村》裏也是一樣,主要講的是她丈夫配合「脫貧攻堅」,陳瑾反而拿獎了。陳瑾的演技挺耐看的,經得起琢磨。

這次杜母的角色,也是演出了電影的質感,普通的角色,但是把精氣神傳遞得到位。喜歡這種善解人意,拿得起放得下的角色,真有一種當媽又當爸的感覺。比如她當面和俞佩佩說清楚,讓她和杜心生保持距離。坦誠相待,又不帶任何情緒,反而是有殺傷力的。

就沖著有陳瑾作為主演,才選擇優先看《外灘鐘聲》的,你們是這樣嗎?更多劇評內容,加關注,即可隨時與您分享。

感謝閱讀,還請點贊支持呢。


陳瑾演的杜母沒有體觀上海弄堂婦女的特質,特別是燙了發的頭式實在彆扭。


真的很喜歡這個媽媽,那叫一個穩!把角色詮釋到極致!很喜歡這個演員!


很有實力又有演戲經驗的女演員,詮釋作品很到位!喜歡陳瑾!


陳謹是很有實力的影視著名演員,她曾創作出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是我們歡眾非常敬重的實力派演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