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種題目的人沒有矜持心理的人,不能見別有人錯,見別有錯馬上就來了精神。但也有老實人是抱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不吐不快。

例如我轉發一條視頻加了個標題《六具屍……》。因老眼昏花錯寫成《六縣屍……》轉發視頻又不能修改,讀者量也特別高,還有人評論·〞六縣在哪裡。〞

還有人題問〞糖尿病人能活久〞,看見就來氣。這種人是什麼心理,他是替自已題問?還是替別人題問?還是有目的罵某一個人?還是幸災禍博人眼球。

自已出的題目一但審查通過後,不能刪除,誤出了題目被別人指責乾瞪眼沒辦法。

在出題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也建議頭條對這方面的問題有所改進。


知道他故意這樣寫,他知道寫得越荒謬,越有很多不知死活的人的「聰明人」前來「指正」。

這是一種壞風氣,一種腐蝕劑。今天就有人開始模仿:

把帶有中國最落後農村的大街(春聯,標語,小平房)也一樣胡說「這是美國農村街道,我正在這呢」……竟然有5300多「心明眼亮」的聰明人點進來「指正他」。

出題者處心積慮可恥,但悲哀的是成千上萬裝(不好說這詞)燈者,以為自己的智力都能看出來阿慶嫂不是《紅燈記》里的了,還拚命解釋呢……可憐,無知顯「有知」。

我幾乎在這些人的留言里,依稀看到了他們的先驅孔乙己用手指蘸著酒力爭在桌上寫出「茴」字的四種寫法 !

看到這無恥和愚昧,我無言以對。長歌當哭:

我的心充滿惆悵

不為那彎彎的月亮

只為那今天的村莊

還唱著古老的歌謠

故鄉的月亮

你那彎彎的憂傷

穿透了我的胸膛……


看到這個問題,我哭笑不得,因為它牛頭不對馬嘴。所以,首先我得提示樓主:《紅燈記》里沒有阿慶嫂,而《沙家浜》里才有阿慶嫂的。(以下不在提示,在答題過程中全以《沙家浜》里的阿慶嫂對待)。

阿慶嫂在《沙家浜》(中的表現,無論唱腔,還是演技,甚爾容貌都可圈可點、無可厚非。正如刁德一所評價的一樣:滴水不漏。

至於問題中所稱:《對於頭條中出現你如何看待(沙家浜)中的阿慶嫂,你怎麼看?》的問題。我沒有感到意外,也沒感到驚訝。因為頭條每天都有各色各樣的問題,儘管有很多問題淡如無鹽、有時類似或幾乎完全一致的問題常重複並多次出現、而更有甚者還有牛頭不對馬嘴者。我們都要泰然處之,因為我們都早已習以為常,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作答,反之便可棄之,就如此簡單。又何必去對問題中的問題的問題刻意搜腸刮肚呢?

至於原問題之前的問題,我本不想作答,因為問題有點繞嘴。我以為,答之便有點跑題,但又覺還是,作答或為妥貼,因為也許這才是問的本意。

阿慶嫂在哪種時間結點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做法,是智者的體現,是值得讚賞有加的!也是完全無可厚非的!如果有人想就此作文章,貶低阿慶嫂,你首先是個最愚蠢的人!

作為一個女人,在那樣特殊環境下,如果沒有過人的膽略和智慧,能做到四面玲瓏,八面逢圓嗎?又怎能保護新四軍傷員並不斷向部隊提供情報?

所以,關於阿慶嫂怎樣,我覺得其美且聰;如問其演技如何,我說滴水不漏;如說問題之問題怎麼看,我答曰:沒有看法就是看法!

謝謝!


這是《今日頭條》最有個性、有水平的問答~

個人認為,回答此問的,大都是五零和六零年代的老人~他(她)們對這種有文革時期的話題 ,特別感興趣,這也是 唯一讓他們 發揮「才、情」的機會,說明自己並非「老朽」~

文革時期的 樣板戲、老電影以及裡面的角色,都會被翻出來,以證明他(她)們多麼的有才和藝,且記憶力「一流」。

個人認為,現今的老人,絕非二十年前的老人,看到這個 日新月異的「花花世界」,他們的內心 早已蠢蠢欲動:要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留下一些什麼~~


我是《智取威虎山》上的李玉和,我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但是,我只在《海港》的碼頭做了幾天搬運工人,文化水平很低,我就請我的秘書《紅色娘子軍》里的白毛女替我回答這個問題。「阿慶嫂,自己人,她把紅燈傳給了《奇襲白虎團》里的楊子榮,通過《杜鵑山》上的沙奶奶把聯絡圖送到了北山游擊隊的手裡。」


金典中的金典,阿慶嫂機敏,勇敢。八面玲瓏。是一個優秀的聯絡員。京劇中的扮演者很貼近人物。唱念做打無一不精。


張冠李戴,阿慶嫂是《沙家浜》的。


這種忽悠歷史的問題絕不能再出現,要嚴厲追究其責任。


實際就是故意搞笑,吸引眼球!


紅燈記裡面沒有個阿沁嫂,沙家幫裡面有個阿慶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