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疑似「疫苗致死」病例已增至7例1例與接種無關6例待查新華社三問嬰兒接種疫苗安全

  廣東省疾控中心23日證實,從11月至今,全省共報告4例疑似接種由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後死亡病例,加上國家食葯監總局此前公佈的湖南、四川兩省案例,全國疑似「疫苗致死」病例已增至7例,1例與接種無關6例待查。

  廣東疾控部門的病例數通報已屬姍姍來遲,且在深圳嬰兒死亡5天後,才公佈了批號為c201207086的疫苗省內分發量。在國家層面,有關部門至今尚未公佈該批次疫苗全國使用量,其餘地方是否存在和怎樣解決疫苗緊缺,也無相關信息。

  記者就網友關注的問題和一些網路傳言進行了採訪求證。

  1問

  「偶合死亡」是否是

  涉事方託詞

  涉事企業深圳康泰公司16日發布聲明,將「疫苗致死」事件稱為「疑似偶合死亡事件」,並稱「偶合症的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不少網民質疑,短時間內發生了多例新生兒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事件,而康泰公司單方面宣佈偶合症的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海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科長曾雪霞告訴記者,醫學上說的「偶合症」是指,受接種者在接種時正處於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者前驅期,接種後巧合發病,發病原因與疫苗無關,「但是,這並不表示所有接種死亡在未經鑒定前都可以用『偶合死亡』來解釋。」

  曾雪霞表示,從臨牀醫學角度上講,判斷是否「偶合性事件」,疫苗生產企業說的不算,需要由預防接種調查診斷專家組經過詳細調查後判斷。如果專家組下了結論而被接種死亡者家屬不服,可以向市級以上醫學會申請鑒定。如果對鑒定結果仍然不認同,可以走法律程序,提起民事訴訟。

  2問

  利益驅使

  還是醫學必須

  不少網友關心,嬰兒出生24小時內是否必須要接種乙肝疫苗?

  有網友認為「讓嬰兒都打乙肝疫苗是利益驅使,有人為了錢向全國新生兒設下魔鬼圈套」;但更多網友表示,凡事不能因噎廢食,現在母嬰傳播在乙肝患者中確實佔相當的比例。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針對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曾經表示,我國乙肝防控的難度大,但空間也大。

  新生兒預防乙肝,最好在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

  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科主任張世英23日告訴記者,從醫學上講,新生兒不接種乙肝疫苗容易暴露在乙肝病毒的風險下,廣東省也要求地方疾控中心保證新生兒24小時內完成接種。

  從效果看,開展乙肝疫苗接種有效地降低了深圳的乙肝發病率,從17.8%降低到了成年人7%以下,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1%以下。

  3問

  是否還存在

  未知的不良反應

  隨著疫苗傷害事件的接連發生,不少家長對疫苗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十分關心。接種了同一批次疫苗的孩子還可能出現哪些不良反應?如何判別以便及早就醫?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認為,出現不良反應不難發現,但是要預測哪個嬰兒會出現不良反應就很不容易。

  劉遠立認為,接種疫苗出現不良反應儘管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哪個國家得到完全控制。接種疫苗後嬰兒出現死亡,原因可能有幾個,一是疫苗質量有問題,二是嬰兒猝死的情況即使不種疫苗也會有時發生,三是接種程序是不是值得重新審視,按現行接種程序的規定,嬰兒出生當天就同時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而卡介苗是活性的,是不是有些嬰兒受不了?總之,醫療衛生界、企業、政府和社會對此事件的確應當予以重視,仔細分析原因,總結應有的經驗和教訓,但一定要遵照循證決策的原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