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於蘋果和它的創始人 這10部電影值得一看)

引言

去年 10 月,差不多就是史蒂夫·喬布斯逝世 4 週年的時間,又一部關於他的傳記電影《史蒂夫·喬布斯》上映了。矽谷和好萊塢以這樣一種神奇的方式再次連接在了一起。

喬布斯不僅是科技界的偶像,也是好萊塢最喜歡的人物——沒什麼比轉折更能吸引編劇了。

蘋果的烙印也很早就留在好萊塢的電影裏。這一部分原因是 Mac 一直是影視業工作常用的工具。

還記得最近很火的那部《瘋狂動物城》中兔子警官朱迪拿著的手機上有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胡蘿蔔麼?不需要提醒,你就能夠分辨出這是來自於蘋果的烙印。

《瘋狂動物城》朱迪警官的手機

你很可能也聽過「好人用 Mac、壞人用 PC」這種不知道誰總結的「定律」。

正值蘋果公司成立 40 週年,我們來看看那些和蘋果相關的電影。

不想讀厚厚的喬布斯傳,來看看這些導演鏡頭下的喬布斯

《矽谷傳奇》,又名《矽谷海盜》,這或許是有關蘋果和微軟這兩大公司最為著名的一部電影了。

《矽谷傳奇》

這部傳記式電影改編自保羅·弗列柏格與米迦勒·史文創作的《矽谷之火》,於 1999 年在透納電視網播出。影片通過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兩人之間各種不得不說的故事來講述蘋果和微軟當初的發展史。

《矽谷之火》英文原版書封面

兩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創始人,兩個擁有不同商業理念的公司,在創業的過程中「相愛相殺」。在影片中,喬布斯是一位非常自我的教主,而蓋茨更像一位深沉的權術者。不過,他們都有著同一句話,那就是:「好的藝術家複製,偉大的藝術家盜竊。」

影片播放的那個時候,微軟正是如日中天的時代,喬布斯則剛剛回歸,重新執掌蘋果,併力圖拯救蘋果的危機。由於拍攝時代的侷限,影片也最終停留在了喬布斯重返蘋果的那一刻。之後的 15 年見證了微軟的衰退以及蘋果的復興。這一切又豈是導演能夠預料得到的呢?

2013 年上映的《喬布斯傳》和 2015 年上映的《史蒂夫·喬布斯》,同作為喬幫主逝世後的人物傳記電影,這兩者總是被人們拿出來相比較和討論。但事實上,這兩部作品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上映後的票房都十分不理想。

對於 2013 版的《喬布斯傳》,電影劇情的時間跨度非常長,但更多的人吐槽這部電影沒有高潮,劇情宛如流水賬般平鋪直敘,就是一個超長 PPT。

2013 版《喬布斯傳》電影海報

而法鯊版《史蒂夫·喬布斯》在劇情方面的衝突性會更加強烈。艾倫·索金一如既往表現了其在劇本方面的強大,人物塑造充滿了戲劇性。影片聚焦了喬布斯生前三件關鍵性產品的發布時刻—— 1984 年第一臺 Mac 電腦的問世、1998 年喬布斯離開蘋果創立 NeXT 電腦公司以及 1998 年蘋果推出 iMac。在嘴炮和大量的爭吵背後,電影還蘊藏著一個有點感人的親情故事。

法鯊版《史蒂夫·喬布斯》

讓這兩部電影遭遇滑鐵盧的因素是,那些親近喬布斯的人都覺得這些電影中的喬布斯並不是真正的喬布斯。曾經多次採訪過喬布斯的科技記者沃爾特·莫斯伯格,也就是著名的莫博士,就曾經指責 2015 年的《史蒂夫·喬布斯》把大量筆墨放在了喬布斯性格中惡劣的一面。

莫博士說得未必對,畢竟每一個人看到的喬布斯都不一樣。放在電影導演們的鏡頭下,就更是千人千面。更何況,喬布斯本身就是一個如此複雜而難以演繹的對象。

想要了解真實的喬布斯,這幾部紀錄片可以幫到你

如果比起導演們塑造的喬布斯,你更願意去認識一下喬布斯本人,那麼我們推薦以下的這幾部紀錄片。在那裡,你可以看到一個鮮活的喬布斯。

1996 年的紀錄片《書獃子的勝利:意外帝國的崛起》,依舊是講述了蘋果和微軟之間愛恨情仇的故事。紀錄片中有著對於史蒂夫·喬布斯的大量的採訪,這些影像放到如今彌足珍貴。除此之外,比爾·蓋茨,史蒂夫·鮑爾默等大牌也都出現在這部片中。遺憾的是,紀錄片同樣沒有趕上喬布斯重返蘋果,力挽狂瀾的關鍵時刻。

《書獃子的勝利:意外帝國的崛起》電影海報

2012 年的紀錄片《史蒂夫·喬布斯:遺失的訪談》,還是《書獃子的勝利:意外帝國的崛起》的導演保羅·森的作品。正如紀錄片的名字,這是一段有關喬布斯的失而復得的訪談。

在這段接受採訪時,喬布斯正在經營他離開蘋果後重新創辦的 NeXT 公司,而在 18 個月之後蘋果收購了 NeXT。

九十年代末,這段採訪母帶從倫敦運往美國的途中遺失,然而在距離採訪的十六年後,導演在車庫中意外發現了一份 VHS(家用錄像系統)拷貝。喬布斯生前很少接受電視採訪,我們也只能借這 72 分鐘的訪談一窺他的品味,他的鋒芒,他的熱情。

《史蒂夫·喬布斯:遺失的訪談》海報

對於沒有看過《喬布斯傳》一書的人而言,2011年探索頻道出品的紀錄片 《iGenius:史蒂夫·喬布斯是如何改變世界的》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紀錄片的名字取得相當霸氣,不過拍得並不算驚艷,內容也不甚深入。但好在紀錄片基本梳理了喬布斯的人生軌跡,是懶人們認識老喬和蘋果的入門之作。

《iGenius:史蒂夫·喬布斯是如何改變世界的》海報

這三部紀錄片差別非常大,但你還是能夠感受到,那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年代。

144

那些喬布斯和蘋果的事件,這些電影替你還原了

喬布斯本人對於音樂的熱愛毫不掩飾。他經歷過搖滾音樂的全盛時期,也是鮑勃·迪倫和披頭士的忠實粉絲。而作為披頭士的粉絲,我相信沒有人會忘記 1980 年發生的那個重大事件。

1980 年 12 月 8 日,「披頭士」樂隊主唱約翰·列儂與妻子小野洋子在錄音完畢後回到紐約的自家住宅門前。在黑暗中,約翰·列儂被人以連續六槍暗殺而死。後經調查,這位二十五歲的刺殺者原來是「披頭士」樂隊的死忠歌迷,他還有雙重人格及精神分裂傾向。

1980 年,這是一個偶像死亡的年份,也是蘋果正式上市的年份。好吧,世界上的事情總是這麼刻意又無意。

而 2006 年上映的《刺殺約翰·列儂》正是以此事件為背景,並延伸到刺殺者本人的一部電影作品。

《刺殺約翰·列儂》的海報

還記得蘋果於 1984 年在超級碗現場播出的那支經典廣告嗎?200 名被剃了光頭的羣眾演員坐在一家電影院中,一位女性手持鐵鎚奔跑進來,砸碎了屏幕上那個意味著精神控制者的「老大哥」。

這支廣告的最後,隨著旁白的男聲慢慢浮現這段話:「 1月 24 日,蘋果電腦公司將會發布 Macintosh 電腦。而你也會明白,為什麼 1984 不會成為『1984 』。」

廣告截圖

這則廣告的寓意是來自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虛幻預言小說《1984》。小說中的主人公溫斯頓·史密斯生活在一個極權專制國家,他的世界被「黨」和它的領導人「老大哥」所控制。而廣告中的「老大哥」則是隱指當時在業界逢者必談的 IBM 。

這支極富攻擊性的廣告展現了蘋果的理念與創新,並引發了空前的討論。如果你不想去讀原著小說,我們會推薦給你 1984 年約翰·赫特和理查德·伯頓主演的電影《一九八四》,這是原著小說最為經典的電影版本。

《一九八四》海報

要更好地瞭解蘋果,我們還需要了解整個矽谷

上面推薦的那些影片大多是喬布斯和蘋果的獨角戲,但是矽谷從來都不是一家獨大的地方。要真正理解蘋果,我們還應該看看它成長的這個環境,以及那些和它一樣屹立在矽谷的巨頭們。

2010 年上映的《社交網路》是一部關於馬克·扎克伯格和 Facebook 的經典電影。導演大衛·芬奇加上編劇艾倫·索金的組合讓這部傳記充滿張力,影片也獲得了第 83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提名。

《社交網路》電影海報

Facebook 直接插入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人際關係。在這部影片中,扎克伯格擁有者五百萬個「好友」,可是這又怎樣呢?一起攜手共創 Facebook 的兩人反目成仇,他最好的這位朋友也起訴了他。在影片的結局,儘管擁有著億萬財產,扎克伯格還是那個宅男。

看名字,總會覺得 2013 年的紀錄片《谷歌與世界頭腦》是一部對於谷歌公司極盡讚美之作。

《谷歌與世界頭腦》紀錄片海報

不過,這其實是一部主要介紹 Google Books 的紀錄片,並用很長的篇幅來討論了關於版權的問題。在這個計劃中,谷歌將數以百萬記的藏書掃描到了谷歌圖書網站,看起來是幫助網路時代的人們贏得了獲取知識的便利,但是這背後也隱藏著互聯網巨大的經濟利益。畢竟,谷歌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搜索工具而已。

2010 年 BBC 出品的紀錄片《虛擬革命》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緊密圍繞這些科技巨頭展開,而是主要探討了網路對人類帶來的深遠影響。

《虛擬革命》

紀錄片一共四集,記者兼大學教師的主持人在其中走訪全球,採訪了一眾 IT 行業的大人物。片中採訪的人物有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 埃裏克·施密特、吉米·威爾士,以及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等等,幾乎所有的大咖都出現了。

網路就像一座城市,有危險,也有神奇之處。看完紀錄片之後,也能對於這個互聯網帶來變革的年代有所感悟。

題圖來源:

feedyourneedtoread、thesource、bidnessetc

本文來源:好奇心日報 責任編輯:齊亞倫_NT4779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