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海啸所引发的经济衰退中,台湾企业受伤最为严重的,乃是代工产业;受伤较为轻微甚至逆势成长的,则是拥有品牌的厂商。然而,诸多台湾企业家都宣称,他们也拥有品牌大梦,但要等靠代工壮大企业并「行有余力」时,再来发展品牌。

不过,品牌真的是大型企业才能涉足的领域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已有不少台湾中小企业勇闯品牌之路,连一些只有个位数员工、资本额不超过新台币100万元的微型企业,从创业起便致力于打造品牌,同样闯出一片璀璨的天空,不一定得从代工、代理国外品牌做起。

《理财周刊》特采访3家在不同产业创设品牌的微型企业,分别是从手提包设计出发的超硬设计(Ultrahard)、生产保养品与化妆品品牌IAMI的淮景国际,与先打进日本市场,今年下半年反攻回台湾的涂鸦品牌Bounce。而在台湾各个角落,与他们同样想靠品牌打开市场的微型企业,恐怕多得无法计算!

3家微型企业的负责人,异口同声地说,自创品牌虽然辛苦,但却最实在、最具远景,不像帮国外大厂代工,不管是ODM、OEM,就算产品再怎么畅销,其实都在帮别人数钞票;也不像代理国外品牌,随时都在担心原厂将代理权收回,先前的种种努力,只是在替别人测试市场水温。

 

淮景国际:开拓企业福委会商机

 

「最近几年, 许多人认为若要创业, 最好选择『蓝海市场』,比较容易生存。其实不然!」今年刚满40岁、在媒体任职多年的林静君认为,在「红海市场」里创业、创立品牌, 反而更为简单。以保养品、化妆品为例,「因为其他大公司的努力,养成了许多消费者愿意在网路购买产品的习惯,淮景国际正可开发其中喜欢尝试新品牌的消费者。」

在媒体任职时, 林静君便多次动念想要创业,经过仔细观察、反复思索,决定投入与「保健、美丽」相关的产业;她指出,保养品、化妆品虽已是成熟市场,却仍具强大成长动能,「我可是务实的魔羯座,对我而言,创业、创立品牌都很辛苦,不过如果要辛苦,那么就辛苦一次,不要两次。」

淮景国际的IAMI品牌,主攻客群为25到40岁的女性,强调产品适合台湾的天气与国人的体质。除了透过网路贩售,林静君更获得几家大企业福委会的团购订单,「对微型企业而言,一开始就想进入百货公司,并不适合,因为各种权利费实在太过高昂。」

近几个月来,政府不断透过电视广告,呼吁消费者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保养品。林静君强调,对保养品、化妆品厂商而言,使用安全是企业命脉,所以她要求所合作的代工厂,每一件产品都必须取得「卫署妆广字号」,如此既可让消费者安心,也保障自己,「今年,我希望可以进军中国市场,首先将在上海、海南岛抢滩。」

 

http://www.moneyweekly.com.tw/search/main.aspx?w=%e6%9e%97%e9%9d%9c%e5%90%9b

 

理财周刊杂志 <理财频道> 产业追踪>微型企业 也可勇闯自有品牌之路 (461 ) \高永谋 摄影\汪志宏 90/91/92

 

 

 理财周刊1 理财周刊2 理财周刊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