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魯迅說:“教育就是要立人。”

現如今,成績好,已經不再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指標。

到底怎樣的孩子,才能反映出父母教育得好?下面這5個方面很重要:

懂禮貌

近日在網上看到日本幼兒園小朋友上校車的一幕,很感慨:

學生見到老師,先鞠躬;孩子告別家長,再鞠躬;家長與老師之間,彼此鞠躬。

輕輕一個俯身、彎腰,包含的是沉甸甸的禮儀與尊重。

在日本,禮貌教育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就一直貫穿始終,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愉快而和諧。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過:“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前段時間一新聞引發全網討論:公交車上,一個男孩屢次三番用腳踢一男子的手,男子終於忍無可忍把男孩摔在地上暴打一頓。

沒禮貌的孩子,父母不管,總有一天會爲此付出代價。

曾看過一個視頻:

一對母女準備過斑馬線,路過的一輛車迅速停下來讓行,媽媽示意孩子表達感謝,孩子立刻朝車的方向鞠個躬,彼此會心一笑。

禮貌教育應當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教給孩子。

首先,父母要做好禮貌待人、與人爲善的榜樣,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其次,教孩子基本禮貌用語和使用場景:見人問好;請求幫忙多用“請”、“麻煩”;受人幫助與恩惠,表達感謝,等等;

另外,教孩子公衆場合的禮儀:不隨意打擾別人,不大聲喧譁吵鬧······

懂禮貌的孩子,言語得體、行爲有分寸,在哪裏都受人歡迎,步入社會也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好運。

守規則

天津一地鐵上,一個乘客坐在座位上把大蒜皮剝的滿地都是,引得衆人紛紛側目。

在地鐵快到站點時,站在車門附近一個穿校服的女孩默默蹲下,將地上散落的蒜皮都收攏在手中,帶出了車廂,整個過程不到5秒鐘。

後來有人追上女孩詢問原因,女孩笑着表示:“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呀!”

不隨地亂扔垃圾,看到垃圾自覺撿起來,女孩的這一舉動,體現了良好的規則意識與社會公德。

一個孩子能自覺遵守各種規則,是他從家庭順利進入學校,最終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的重要前提。

發展心理學表明,道德和超我起始於3歲,孩子3歲開始,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教孩子規則。

不管是家庭中的規矩、學校規則、社會中的各項原則,耐心跟孩子解釋清楚;

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行爲,什麼是錯誤的行爲;

再和孩子一起堅定執行,不投機取巧;

孩子違背了原則可以給予適當懲罰,幫助他更好地記住。

從高曉鬆酒駕被抓、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乘客違規下車導致老虎咬人事件、再到高鐵動車限制不守公共交通規則的人員乘坐,並計入個人信用檔案,這個世界正在狠狠懲罰不守規則的人。

曾看過一位爸爸和孩子的對話,印象很深刻:

有一次,孩子問我,爲什麼很多人都在闖紅燈,我們卻要一直等綠燈?

因爲,爸爸希望你成爲一個堅守規則的人,不是堅守給別人看,而是爲自己堅守。

有規則,纔有自由,這世界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關心他人

國外有一則公益廣告:

中午吃飯時間,一個男孩打開便當盒,裏面空空如也,於是只能跑出去喝水充飢、掩飾尷尬。

等他再次回到教室,打開便當盒,裏面卻填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

男孩疑惑地看向周圍,四周同桌都對他報以甜甜的微笑,彼此心領神會。

孩子們的善意之舉和純真笑臉讓人動容。

善良和關心他人,對孩子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課。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爲的肥沃土壤。”

懂得關心他人的孩子,內心有愛,有同理心,會懂得感恩、自覺形成優秀的道德素養、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更能感受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過分寵溺驕縱孩子,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教孩子愛別人、關心他人。

從家人開始,教孩子好吃的食物懂得分享給長輩、給爸爸媽媽倒杯水、捶捶腿、幫忙做做家務等,給孩子製造一些表現的機會,體會關心他人的快樂。

然後逐漸擴大孩子關心的範圍,引導孩子關心愛護同學老師,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樂於助人。

懂得關愛他人的孩子,將來也會收穫更多他人的關愛。

有主見

同事最近跟我們分享了她和孩子之間的故事:

孩子上一年級了,同事看網上大家都說孩子學畫畫好,於是想給孩子報畫畫班。

誰知孩子聽後很鄭重地對同事說:“媽媽,雖然我很多同學都學了畫畫,但是我其實一點也不喜歡畫畫,更喜歡跳舞,你給我報舞蹈班吧。”

同事說:“雖然孩子不聽我的話,但我卻十分開心,因爲她有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表達出來,是個有主見的孩子。”

從古至今,家長老師總是喜歡聽話的孩子,其實是教育的一個誤區。

不信你仔細觀察,生活中大多數聽話的孩子都是缺乏自我意識的,別人說什麼、做什麼,她也跟着這樣說、這樣做,沒有自己思考和堅持。

而有主見的孩子,自我意識強,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勇於提出質疑、堅持自我的判斷,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這樣的孩子,將來更能成就一番大事,實現個人價值。

生活中,父母可以這樣做,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允許孩子做他自己,多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傾聽他的想法;

多用啓發性的提問,“你覺得這樣做怎麼樣?”,引導孩子積極思考;

讓孩子參與家庭各項事務的討論中來,給他鍛鍊的機會,增強自信心;

信任孩子,不過分控制,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承擔相應後果。

敢於承認錯誤

2018年4月,鶴壁市的一位馮先生將車停在路邊去辦事,回來後看到車上貼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

“我是嵩山小學某班的一名學生,是我不小心把您的車碰壞了,十分抱歉。”字條還留着家長的電話聯繫方式。

馮先生這才意識到原來是一位小學生把自己的車剮蹭了一下,孩子留字條這個暖心的舉動讓他非常感動,當時就決定不用賠償。

這個孩子的行爲,體現出家長卓越的教育方式,犯了錯誤勇於承認、敢於擔當。

托馬斯·薩斯曾說:“當一個孩子意識到他不僅有堅持真理的權利,而且有犯錯誤的時候,他就已長成了大人。”

敢於承認錯誤的孩子,是有責任感和正確是非觀的體現。

這樣的孩子會懂得爲自己的言行負責,不衝動行事,將來更有擔當、更優秀。

孩子年齡小,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父母要理性看待,不過分苛責孩子,否則孩子會因害怕被責備而不敢承認,讓孩子明白“承認錯誤”並不丟臉;

此外,家長更不能一味地維護孩子,孩子犯錯後,應該及時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該怎麼彌補。重點教他不管犯什麼錯,都要勇於承認,積極承擔自己行爲的後果。

作者簡介: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轉載已獲授權。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基礎,是閱讀、習作的前提,是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第一把金鑰匙。

家長慧特設“拼音學習”菜單欄,含有詳細的音頻教程,聲母、韻母的認識,整體音節的發音、課文跟讀等等。

當家長拿不準拼音教法時,不妨打開看一看,再來陪孩子一起學習哦~

點擊菜單“在線教育” -- “拼音學習”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