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儲存和控制功能障礙是脊髓損傷、腦卒中、腦外傷等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後常見的功能問題,嚴重困擾患者。直腸訓練的患者手功能需良好纔可獨立完成,否則可由陪護者進行,但患者需可主動配合。禁忌症,神志不清,無法配合;肛門和直腸局部皮膚破損,或嚴重感染;肛門或直腸腫瘤。

1.行爲管理:1)定時排便,按照患者既往習慣選擇每日定時排便的時機;2)排便體位,以蹲位及坐位爲佳,坐位大便有利於降低排便阻力、提高患者自尊、減少護理工作量、減輕心臟負荷。

2.肌肉訓練:站立和步行訓練可減少便祕,同時腹肌訓練、吸氣訓練,如仰臥起坐、腹式深呼吸、提肛運動也可改善便祕,運動療法可加強腸道蠕動力,對於長期臥牀者尤爲重要。

3.生物反饋訓練,主要包括測壓反饋技術、肌電反饋技術。

4.直腸感覺的再訓練:餐後半小時進行腹部按摩,或用潤滑手指輕柔的按摩肛周或肛管,刺激排便反射產生。操作時應輕柔,避免傷及肛門和直腸粘膜,甚至傷及肛門括約肌。

5.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通過皮膚-直腸反射,促進感覺反饋傳入和傳出,增強腸道活動。

6.肛門牽張技術:示指或中指戴指套,塗潤滑油,於肛門內由一側向另一側緩慢的持續牽拉,可有效的緩解肛門外括約肌痙攣,同時擴大直腸腔,誘發腸道反射,促進糞團排出。

7.飲食管理:1)改變飲食結構:增強含糖及粗纖維食物的攝入;2)保證合理的身體水平衡,攝入適量液體(不含酒精、咖啡、利尿劑),以每日2.0~2.3L爲宜。

8.藥物治療:可使用促進腸道活動劑、緩瀉劑、解痙劑和肛門潤滑劑(開塞露、石蠟油)等;大便失禁時可使用腸道活動抑制劑、腸道收斂劑和水分吸附劑。有腸道感染時採用敏感的抗菌藥物。

9.神經阻滯技術:對於肛門括約肌痙攣致便祕者,可採用肛門周圍肌肉注射肉毒毒素,或採用酚進行骶神經注射,緩解局部肌肉痙攣。

10.外科措施:對於頑固性便祕或失禁的患者可選擇功能性神經刺激、肌肉移位或移植,如選擇性骶神經切斷配合骶神經前根電刺激,體外磁刺激,腸造瘻和腸縮短吻合術。

注意事項:肛門功能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因此訓練時注意循序漸進。合併痙攣時,直腸活動與痙攣相關,需要加以注意。

文/康復中心 範維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