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庫爾勒  一直想寫庫爾勒,這不僅它是我在疆38年裏去的最勤、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更是緣於這座城市是貫穿南疆的重要交通樞紐,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流經大漠荒原的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以它的豐潤滋養了庫爾勒成百上千年,雖然這條河的知名度遠不如黃河、長江,然而它卻是一條獨具個性、不同凡響的河流。它甚至造就了塔里木河流域一個綠洲文化中心為代表的西域文明。  秦漢以後,在黃河文化等先進文化的影響下,塔里木河流域的遊牧狩獵文化走向綠洲農耕文化,從而使塔里木河孕育的西域文明達到了一個開創新紀元的高度。在新疆社科院,我通過專家介紹,得知塔里木河流域曾出現過50多個綠洲王國,並由此形成西域三大文化中心,即於闐文化中心、龜茲文化中心、樓蘭及羅布泊文化中心。對於這樣的說法,湮沒於沙漠瀚海中的樓蘭、尼雅等廢墟遺址可以作證。不僅如此,在中華歷史上,它一還直擔負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這就是作為古絲綢之路傳承文明的載體。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在這裡交會,歐亞大陸也因塔里木河這座流動的橋樑而相互溝通。  值得敬仰的是世界三大教之一的佛教就是順塔里木河傳入中原大地的,公元630年佛教高僧玄奘西天取經曾途經庫爾勒,而後中國的高僧又把它傳到了東瀛。即便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也是因它的助力而遠播西方,並以此改變了西方的發展格局,從而加快了它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  我說過,我要為庫爾勒寫一篇文字的,想寫了很久,卻一直未曾動筆,原因可以羅列甲乙丙丁,顧慮重重,不外乎一是沒底氣,其次是怕寫不好,到頭來有負於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名城。  在我看來,庫爾勒除了它厚重的文化積澱,更重要的是它還代表了現代都市的時尚。我這麼說絕無誇大或炫耀的成分。比如塔里木河這個標誌性的中國內陸河流,它用自己特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成為世界三大古老文明的發育之河,西域文明的發育之河,絲綢之路的依託之河。一條完整的流域體系,必然能造就南疆盆地一個特殊的綠洲世界,一個獨創的、有別於西方的文化景觀。  借用新疆已故著名學者王嶸先生的話說,塔里木河對東西方文明的創造和交流發揮過歷史性的重大作用,同時它也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謎,儲藏了許許多多自然玄機和人類的奧祕。大約如此,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摩爾根曾作出以下論斷: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搖籃,找到了這把鑰匙,世界文化的大門便打開了。  「庫爾勒」是維吾爾語,意思是「眺望」。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曾屬古代西域36國之一的渠犁國。遠在新石器時代,孔雀河流域就已有人類活動。西漢神爵年間,西域都護府在今孔雀河三角洲築有埒婁城,並有軍隊駐守。以後,埒婁城又演變為東漢的爵離城、北魏的柳驢城和元代的坤閭城。清時設三品伯克管理,屬喀喇沙爾辦事大臣。民國6 年設庫爾勒縣佐,轄於焉耆道。民國19年改為設治局,焉耆行政區。民國26年設縣,屬焉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9年庫爾勒由設治局升為縣。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成為庫爾勒專署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政領導機關的所在地。1979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庫爾勒市。到了1984年,縣、市合併,成為今天的首府城市。  正是庫爾勒有了如此深厚的歷史積澱,一些文人騷客們,若是到了庫爾勒,必然要對它的過去探討一番的。我第一次去庫爾勒是在上世紀1979年,其實那個時候我距離這座城市並不遙遠,部隊是國防科委某實驗基地,搭車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路程吧!  那次去是到某雷達站進行業務考覈,聽說去庫爾勒,心裡甭提有多高興啊!印象中的庫爾勒,還處在待開發的狀態,一條並不繁華的街巷,一個文革時期留下來的謂之工農兵商場,僅此而已。一條流水潺潺被謂之孔雀河竟是清澈見底,我圪蹴在溪水邊上雙手伸進捧起來喝,味覺清冽甘甜,但這一去畢竟匆匆,沒有太多的印象。  之後,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我去庫爾勒空軍某工程兵部隊採訪,部隊宣傳幹事告訴我,來庫爾勒有兩個地方不能不去。哪兩個地方呢?一個是鐵門關,一個是博斯騰湖!  我接受宣傳幹事的建議。  出庫爾勒市往北約8公里左右,有一名曰庫魯克塔格山深處的峽谷,深谷內設有關卡,人稱鐵門關。歷史上也有把它稱作鐵關谷的,美麗的孔雀河流經其中,大約如此,又有孔雀河峽谷一說。關於鐵門關,曾有詩讚曰:「兩山夾峙,一線中通」!因為地勢險要,成為古代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衝,當然更是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  那一年那一月哪一天?記不清了,只記得那會兒我站立鐵門關上,尋古幽思,浮想聯翩中,忽然感覺到了身為陝西人的一種莫名驕傲,看鐵門關遺址,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曾路經鐵門關,以至於後來被同是陝西人氏班超所效仿。  關於張騫,讀史便知,這個關中漢子。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據說他體魄健壯,性格開朗,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武帝時先以軍功封博望侯,不久便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大漢有了密切的來往,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無花果,鴕鳥等。  張騫的故事小時候就讀過。時間的節點是漢朝正在準備進行一場抗擊匈奴的戰爭。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大約是某一天吧!武帝從一匈奴俘虜口中瞭解到,西域有個大月氏國家,其王被匈奴單於殺死了,還殘忍地用他的頭顱做成了酒器。想想看,這可是一國之君啊!  月氏人當然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身家性命了。如果繼續在故土呆下去,那肯定是要受忍匈奴的奴役,大家便私下裡串聯,商量著能逃離的事情,之後,好多人就遷徙到了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  但是好景不長,烏孫國對月氏人落井下石,無奈之下,大隊人馬再向西南遷到媯水(今阿姆河)流域。  終於有了一片生存之地。過了若干年,月氏王想報殺父之仇,卻苦於無人相助,就派人到了長安,給大漢王朝詳說此事。而這個時候武帝也想聯合大月氏打擊匈奴,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正瞌睡時遇上了枕頭,不用談,還談什麼?這真是一拍即合的好事兒啊!於是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在這種時候,關中好漢張騫便橫空出世了,時勢讓他有了英雄用武之機。  建元二年(前139)張騫由匈奴人甘父作嚮導,率領一百多人,浩浩蕩蕩從隴西出發。他們朝行暮宿,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並押送至匈奴王庭。匈奴為籠絡、軟化張騫,還為他娶了妻子,使他有了自己的兒子,這樣一扣就是十年。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張騫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漢帝讓他完成的使命,隨身所帶去的旌節也都一直留在身邊。  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張騫一行趁匈奴不備,逃離了匈奴。他們先是取道車師國(今吐魯番)進入焉耆,又從焉耆溯塔里木河西行,經過龜茲(今庫車東)、疏勒(今喀什)等地,翻越蔥嶺,到達大宛(今費而幹納盆地)。最後在大宛嚮導的帶領下到了達康居(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最終到達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的國情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張騫請烏孫東返故地。烏孫王年老不能作主,大臣都懼怕匈奴,在月氏人看來漢朝畢竟離自己太遠了,就是想和大漢聯合起來攻擊匈奴也絕非那麼容易,與其這樣,倒不如各據一方,相安無事為上策。那個時候張騫真是鬱悶至極,無論他怎麼說,月氏人都無動於衷。目的沒有達到,他只得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於闐、扜彌(今于田克里雅河東)等國展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使者甚至到了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元鼎二年(前115),烏孫王配備了翻譯和嚮導,護送張騫回國,同行的還有數十名烏孫使者,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這一次,烏孫王給漢武帝送了數十匹好馬,當下武帝龍顏大悅,連聲叫好!末了,武帝對張騫說:「張愛卿,吾命汝為大行,專門負責接待這些西域的使者和賓客,要讓他們在我長安喫好、喝好、玩好。」  張騫自請出使西域,歷經艱險,前後十三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是陝西漢子去西域諸國的第一人。相傳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物皆為張騫從西域帶入中原,這麼說或未必盡然,但張騫對開闢絲綢之路卻卓有貢獻,則至今仍為人稱道。  除了張騫,在鐵門關留有足跡的還有一位陝西鄉黨,他就是班超了。超乃扶風郡平陵縣人,是東漢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從小就很有志向,為人不拘小節,但品德極好,史書上記載,他從不把幹勞苦低下的事為認為是可恥之事。  班超很有口才,閱覽了許多書籍,見識多廣。東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徵召前往擔任校書郎,他便和母親一起隨從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僱以抄書來謀生餬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  某日,超照例抄寫公文,心裡煩悶,竟擲筆於旁,大聲嘆道:「吾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以封侯晉爵,怎麼能夠老是幹這筆墨營生呢?」  當下,引起同室的人都笑他。超不予理睬,繼續道:「汝等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有志者事竟成!後來明帝任命班超為蘭臺令史。  超曾飲馬孔雀河,站在鐵門關仗劍明志。  看過史書,關於班超,書上是這樣介紹的:超,字仲升,東漢著名外交活動家,軍事家。班超投筆從戎後,欲效法張騫建功西域。於永平十六年遣奉車都尉竇固領大軍遠徵,奮戰西域30年,堅韌不拔,以「寬小過,總大綱」(《後漢書·班超傳》)治軍施政,成效卓著。其用兵倚重計謀,善於利用矛盾,因勢利導,故能以弱勝強,恢復漢王朝對西域的控制權。不僅如此,他還遣使至安息西境(今波斯灣一帶)交往。當然,庫爾勒的歷史故事是不勝枚舉的,我只是睹物思古,在那一剎間有點恍惚罷了!看來人說陝西真是個皇天厚土的地方,秦地不僅土厚,且氣脈沉綿,除了人文始祖軒轅皇帝墓和始皇嬴政墓外,單是圍繞漢唐兩代的帝王陵墓竟多達三十餘座。陝西埋葬了多少皇帝?輔佐的名臣名將又有多少?據一代史聖司馬遷所記約千餘人物。開闢絲綢之路的張騫,能徵善戰之班超,以及諸多俠肝義膽之士,真可謂之芸芸眾生。  明代小說家吳承恩《西遊記》的故事相信人人都耳熟能詳的,有人說給唐僧挑擔的沙僧就是庫爾勒人,他的真名叫沙吾提,維吾爾人,皈依佛門後又稱沙僧,沙和尚。我這麼說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疑惑不解。怎麼可能呢?維吾爾同胞不是信奉伊斯蘭教嗎?沒錯!但是在唐代之前,新疆的維吾爾人、蒙古人、漢人都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只是在唐以後由阿拉伯傳入新疆的,幾年前我去和田,我的維吾爾族朋友專門帶我去看古佛寺遺址,為了捍衛佛教,和田成千上萬的維吾爾族佛教徒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最終還是被伊斯蘭所統治。  沙僧是不是庫爾勒人呢?或者由此產生的西遊故事呢?畢竟這是民間傳說的野史,水分太大,不可信以為真,寫在這裡權且作耳目之娛吧!扯遠了,我們還是言歸正傳。  上世紀1995年,這一年正好是自治區成立40年大慶,我有幸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抽調到大慶辦宣傳組參與特別報道工作,經與巴州黨委宣傳部聯繫,專程趕到庫爾勒進行採訪。這個時候庫爾勒正在轟轟烈烈大建設,整個城市幾乎成了建築工地,高大的建築機械在城市四處不停地轟鳴,摩天大樓競相比肩,蔚為壯觀。作為塔里木石油指揮部所在地,這一年庫爾勒的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一座現代化的新興油城,讓世人為之傾倒。庫爾勒已成為南疆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城市的恢宏與繁華輝煌於整個南疆。  那些日子,我混跡於街頭巷尾,居民小區和市民私下裡交談,讓大家談變化,談發展,談所思所想。有市民直言不諱,說油鬼子進了城,生活消費品一下子提升了多少個百分點,這種抱怨可以理解,庫爾勒毗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油氣資源充裕,前景廣闊。隨著塔里木石油的開發,以石油石化為主導的新一代支柱產業正在形成,塔里木盆地已成為全國四大氣區和六大油田之一。西氣東輸,幸福了全國數以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庫爾勒是最值得驕傲的!  前年早些時候我在上海公差,和當地人在交流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女子說,你們新疆賊娃子太多了!我盯著她說,你這句話未免有些絕對化了。又說,如果沒有新疆的油氣輸往上海,試想一下你們生活會怎樣?  一句話噎得她半天回答不了。  不可否認,新疆是有些許數民族青少年在內地一些城市幹見不得人的勾當,但要做具體分析,其實報紙、電臺這些年時有披露一些未成年孩子被犯罪團夥裹脅到內地進行盜竊活動,但這不能籠統的記在一般新疆身上。我曾面對面接觸過那些被解救回來的維吾爾少年,他們都有一部心酸史,這些受盡了犯罪團夥對他們施加的種種殘酷迫害,使他們身心倍受傷痛,而這些傷痛也恐怕是一時難以平撫。  新疆是個多民族自治區,全國56個民族,據說新疆就佔有47個,庫爾勒也有23個。凡到過庫爾勒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各民族之間關係非常融洽,每在週末的晚上,無論是孔雀河邊,還是霓虹燈下的廣場,各民族的男女老少都會聚集一起,跳著歡樂的新疆民族舞蹈,其樂融融,其景感人。  我曾問過一位上了年紀的維吾爾族老人,老人的名字我還記得,他叫阿不都拉·阿尤甫,已經87歲的年紀了,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清晰。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個午後,我在朋友引領下來到一座完全維吾爾人的院落,那時候我看到老人就坐在院子裏,我剛一跨進門,老人就站起來了,他給我拿了板凳,我們就坐在一棵樹下,老人早就砌了一壺磚茶,看來是朋友早就和他打了招呼的,當下話題寬泛,扯到民族團結話題,老人說似有不悅,他告訴我,過去哪有刻意這麼強調民族團結不團結的話兒呢?我們多民族兄弟姐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兒,不分你我,沒有什麼民族界限啊!大家都是相鄰鄉親,誰家有事,如果知道了都會去幫忙的,紅事送祝福,白事替分憂,同悲同喜,不分彼此。我們的老祖宗都是教育我們,大家都是一家人,誰想把我們分裂出去,誰就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老人所語實在,早在清代,庫爾勒就有一個名叫伯克托克托的維吾爾族同胞,他就是因為反對分裂,而被叛匪霍集佔殺害,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阿古柏統治時期,庫爾勒各族人民積極支持左宗棠的大軍西征,期間,有維族同胞為清軍報信的、當嚮導的,甚至有的直接跟隨清軍打仗的。特別是在軍糧嚴重缺乏時,維吾爾族同胞主動提供阿古柏窖糧數千石的地方,一下子解決了軍糧問題。臭名昭著的阿古柏最後自殺於庫爾勒。其實,維族兄弟可歌可泣的故事還遠不止這些,抗日戰爭時期,各族人民成立反帝會,捐錢捐物,積極支援了抗日戰爭。  庫爾勒時尚、現代,這不只我一人的看法。新世紀之後,我幾乎每年都要找點時間去庫爾勒看看。哪怕只有短暫的一半天時間,人若到了庫爾勒,就覺得這地兒天高地闊,可提供足夠多的天然氧氣供享受。再就是人在庫爾勒能感受到現代城市的無窮魅力,庫爾勒能讓人身心愉悅。曾幾何時,庫爾勒市政府的設計者們,他們規劃了這個城市的最美藍圖,居然讓孔雀、杜鵑、白鷺三條美麗無限的河流穿城而過。  對於孔雀河,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我知道了,它起源於博斯騰湖,經鐵門關峽谷流經庫爾勒市,算得上是庫爾勒市工業、農業、經濟的命脈。這條河流全長785公里,河水四季不歇晝夜,年徑流量達12億立方米。庫爾勒人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他們沿河築起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帶,上起314國道孔雀河大橋,下止英下鄉太陽島,居然約10多公里。不僅如此,建設者們還規劃了四個公園(分別為:植物園、孔雀公園、青少年公園、民族風情園);五座橋樑(獅子橋、梨香橋、建設橋、葵花橋、建國橋);六處景點(釣魚園、梨香園、觀景臺、百花園、孔雀廣場、團結花園)。這道道風景帶現已成為「梨城」人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庫爾勒市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其自然景觀為基礎,以民族風情、民俗文化為主體,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多方位旅遊發展新格局,以城市資源為中心,增強對周邊旅遊景點輻射力,匯成發散型大旅遊圈,積極向娛樂型、探險型、保健型、購物型、參與型等模式發展。1998年入選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  除了庫爾勒市區,圍繞在它的周邊地區亦有不少獨特的自然景觀,譬如舉世聞名的羅布泊,廣袤迷人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松濤林海的鞏乃斯,雄偉壯觀的天山石林,煙波浩淼的博斯騰湖,風光秀麗的塔里木河,幽雅神奇的天鵝湖,千姿百態的「雅丹奇觀」,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海拔6973米的木孜塔格峯,等等,都是讓旅人青睞的好去處呢!  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稀世資源。庫爾勒的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紅花、啤酒花等農業經濟作物,早已走出國門,享譽世界。特別是香梨,因其具有含糖量高、香味濃鬱、果肉細嫩、酥脆多汁、耐儲藏等性能,被世人稱作「果中之王」,遠銷香港、東南亞、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長絨棉、甘草膏製品、蕃茄醬、野生羅布麻同樣也是聲名遠揚。  我曾順道去拜訪尉犁縣博物館館長何麗萍女士,她主持的博物館珍藏著3800年前的西域最美女——樓蘭姑娘。老實說,我是被樓蘭美女吸引了,當下,我繞著沉睡的美女徘徊,腳步輕輕,生怕把這位已靜躺了3800多年的樓蘭美女驚醒了。  站在3米開外近距離觀看美人容顏,我當下心想:數千年的煙雲和漠風,居然不能模糊了她的玉容。數千年啊!且不說她當時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但就她所經歷的那一番番的風,那一番番的雨,怎能不在她經受歲月的那一張臉上留下斑駁的履痕?現在,應該是3800千年後仲春季節,我依稀還能看得到樓蘭美人依然迷人的摸樣——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  其實在新疆發現乾屍的地方不少,有兩千多年前的漢室女,也有上古的孤魂殘軀,無論是此耶彼耶,都已成為千古蒼茫。  我們應感謝上蒼賜予了人類一個得天獨厚的家園。數千年,牧人揮鞭,農夫耕田,應該說那是個好漫長的歲月。現在,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此時此刻,才意識到什麼是轉瞬即逝,而作為人類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十年百年千年之後,轉眼也便是煙飛毀滅。樓蘭人蹣跚著走過了數千年的歲月,羅布泊人也蹣跚地走過來了。所有的艱辛、苦難、創造與命運都留在這片蒼茫的土地上。  生活在庫爾勒之尉犁羅布泊人,算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了,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這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豐富的營養使許多人都長生不老。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羅布人結婚的陪嫁,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  說實話,自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與庫爾勒親密接觸,庫爾勒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記憶深處了。我曾給一位遠在布魯塞爾的華人畫家朋友傳遞過新疆庫爾勒美麗風光圖片,朋友問我為何會對這座城市情有獨鍾?我說,我17歲來天山深處,在庫爾勒的懷抱生活了4年,儘管我離開它已經30餘年,在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呼吸城市的廢氣,依舊一日三餐,依舊苦守一張桌子上班碼字,但我已經無法離開庫爾勒了,儘管它在距我600多公里之外的南疆,但我的思想已經成了那座城市的一塊轉,成了城郊塔克拉瑪幹大漠上一棵胡楊,擬或博湖岸邊的一株葦桿。此刻,當我雜亂零碎地寫完庫爾勒的文字時,我想要說的話就是——我忘不了庫爾勒了。庫爾勒已經盛滿了我的過去,盛滿了親情友情鄉情。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