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春秋 2018-02-01 17:15:07

回族是中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回族的「回」字,「大口裡有小口」,取該字意在告誡人們要言行一致,而且這與伊斯蘭教的信仰——「口舌承認,心裡誠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相符合。

回族清真寺

隋唐時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實際主要是指來自波斯和中亞地區的人羣,唐代的在華胡人中,還有波斯和中亞小國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們是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來。《四夷館考》中說到:「回回在西域,地與天方國鄰」。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漢語史籍中除了指已經定居在中國境內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兒」更西的人羣。明萬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禮拜寺「敕賜禮拜寺記」碑中,回族自稱為「回回」,這是目前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稱的最早證據。回族一詞做為民族稱謂,目前有據可查的是出現在清乾隆時代。再往後的年代,「回族」做為民族稱謂使用越來越普遍,僅在官方記載中的例子就不勝牧舉。

回族姑娘

回族人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典主要是《古蘭經》,信徒稱"穆斯林"。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不喫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

回族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區中,回族羣眾依然保持著中亞人的傳統穿衣打扮。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回族特點的穆斯林服飾——男子多帶小白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

回族美麗的新娘

明代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鄭和(考證為佛教徒),7次率領龐大的船隊遠航,先後到過亞非37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哥倫布的遠航早半個世紀。航行中繪製的《鄭和航海圖》,是早期海洋地理學的珍貴地圖。

回族無論在古代還是近現代都是名人輩出,如白崇禧、馬步青、馬步芳、王剛、蔡國慶、撒貝南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