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本来只想当个文官,结果打仗打得让人闻风丧胆。

本来只是送波斯王子回国当国王,结果因为觉得突厥挡路,直接把人家给灭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波斯帝国热衷于和罗马干架。干著干著,忽略了在自己身边的阿拉伯

那个时候,阿拉伯只是一只小猫咪,波斯并没有将它放在眼里。

结果没想到,阿拉伯是一只橘猫,很快就长得又大又壮,反过来找波斯的麻烦。

波斯一方面要对付罗马,一方面内部夺位战也打得凶残,以至自己实力大不如前,阿拉伯趁机拿下来了波斯的诸多地盘

然后,波斯的国王就开始一直往东逃(因为西边逃不了,那边是罗马),结果逃到中亚的木禄城(今土库曼马雷附近)被杀了。

他的两个儿子继续往东逃,寻思著来找中国帮忙。经过一番苦难,其中一个儿子卑路斯终于成功逃到了中国

中国那个时候,正是有史以来最牛逼的唐朝。卑路斯于咸亨年间入朝,官拜右武卫将军。

到了中国,自然就没人敢再追著他打了。但卑路斯心有不甘,总想著回去复国,结果没几年他就病死了,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儿子泥涅师身上。

到了仪凤四年,大唐终于决定,派人送泥涅师回波斯当国王!然后,裴行俭就出场了!

裴行俭算是遗腹子,他的老爸是大名鼎鼎的裴仁基,他的大哥是《隋唐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在老爸和大哥被王世充杀掉的那年,裴行俭出生了。

虽然裴行俭一出生就没了爹,但是闻喜裴氏家族强大,裴行俭从小就作为「烈士遗孤」被送进官办的弘文馆学习,受到良好了的教育。后来,他顺利在明经科中选,一本正经走起了文官路线。

因为老爸和大哥都是骁勇善战的武将,所以入了官场的裴行俭很快就引起了名将苏定方的注意。

苏定方的老师是「军神」李靖,他觉得裴行俭是难得的将才,就对他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大意就是,小子,我看你好哦!我要把我的用兵谋略都教给你!

由此,唤起了裴行俭的血脉觉醒!

大唐要送波斯王子回家当国王,必须经过吐蕃和突厥的地盘。

一看到这个两个名字,就有种要操家伙的感脚。

话说你送人家王子回去,总不能带上大部人马吧?那沿路的不都得安全门加防护锁的伺候你?

于是,裴行俭只带著少数人马上路了

他先带著人马到达西州,然后就有各个属国派人来迎接了。

裴行俭就在那里说,这种天气,热skr人了,反正是公费出差,我们就不要这么拼了,等到秋天再接著走吧

完了他还弄了一次选秀,从各属国的来人和当地民众当中,选了一千个比较有才的人,说到时候让他们跟著自己继续往西。

当时西突厥的两大首领,可汗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正一起闹叛乱,听说裴行俭因为天热,要等到秋天才走,心想,时间还长,多的是机会灭他,就没太当回事。

裴行俭一天到晚闲著没事干的样子,就在那里对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说,everybody躁起来!我想去打猎,有没有一起的!

一呼百应,很快就有上万人前来报名。裴行俭让大家准备好家伙,一声不吭地出发了,因为动静太大,容易惊著猎物。

大家怀著激动的心,跟著裴行俭一路小跑,没几天就赶到了离阿史那都支的营帐十多里的地方

裴行俭心想,来都来了,就去打个招呼吧。于是就派了和阿史那都支关系比较好的人去向他问安。表面上看上去,仍是十分闲散,一心只想著打猎度假的样子。

结果那边刚问完安,这边他又派了人过去,让阿史那都支速速过来拜见

阿史那都支本来是想等天气凉快了去干掉裴行俭的,没曾想裴行俭直接这么找上门了。

这个时候,你要是不去拜见,不明摆著撕破脸吗?于是仓促之下,就率了500人,跑去拜见裴行俭,然后就很顺利地被裴行俭给抓了

当天,裴行俭就在那里传递阿史那都支做符契用的弓箭。阿史那都支是西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这一传递,各部族的酋长都跑来向裴行俭求情,想保阿史那都支一条命,裴行俭就顺便将他们一起绑了,押送了到碎叶城。

李遮匐一看,阿史那都支都被抓了,知道凭自己一个人也翻不起多大浪了,果断投降

自此,西突厥不费一兵一卒就给平定了。裴行俭将一纵人等浩浩荡荡押回了长安。

唐高宗好激动地说:「裴行俭率领孤军深入到万里之外,不用作战就捉拿了叛党,平息叛乱,可以说是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了,可同时授予文臣、武将两种官职。」并当即任命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至于那个要被送回去的波斯王子泥涅师。裴行俭在碎叶城灭了西突厥之后,就让王子自行回国,把人家扔在了波斯最靠近大唐的吐火罗。完了还把副使王方翼留了下来,让好好加筑碎叶城

这意思大概就是,你们打你们的,别砸到了咱家的东西。

所以,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是假,借送王子的名义,顺道干掉西突厥才是真。

泥涅师在吐火罗艰苦奋斗了20年,结果又被阿拉伯军队追得一路东逃,又逃回到了大唐

唐中宗授予他左威卫将军,最后泥涅师病死于长安。

其实历史也有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妙。

我们从纵线上看,看到的是裴行俭的「造化钟灵秀」,从横线上看,看到的是罗马、波斯、阿拉伯、大唐等多个强大的文明,共同出力,演出的一场恢宏巨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