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的命名

藥物一般有3個名稱:化學名稱、普通名稱(非專賣葯)和商品名稱(專利或商標葯)。

藥物的化學名稱描述藥物的原子或分子結構。很少用於一般藥物,因為雖然它精確地反映了藥物的化學結構,但實際上採用化學名非常複雜和麻煩。尤其是在臨牀應用很難讓醫生和患者記住。

藥物的普通名稱,在美國由官方機構——美國命名委員會(USAN)決定。

商品名由製藥公司選擇。製藥公司總是挑選獨特、簡短並容易記住的商品名,以便於臨牀醫師處方及患者按名購買。出於這些目的,商品名有時與該藥用途有關,如皮炎平(地塞米鬆軟膏)用於過敏性皮炎等。商品名主要是便於醫生和患者選用,有利於製藥公司廣告和提升銷售的作用。也往往比較容易讓人記住。

同種藥物價格不同的原因

一類藥物肯定有多種廠家生產啊,國家需要醫藥市場形成一個競爭的環境,可以促使企業為了逐利,提高生產工藝,提高藥效,降低生產成本,最終受益的是廣大患者,同一類藥物其有效含量不一樣,自然其價格也不一樣。就算有效成分一樣,不同製藥公司生產工藝成本不一樣,價格自然不一樣,這也是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的。

醫藥雖然不能完全市場化,但是也必須包含市場中有利於該行業發展進步的激勵要素。完全市場化則會產生一定的壟斷可能,完全指標化則醫藥不會進步,可能一直停留在原始自然中索取的中草藥階段。

喜歡小木匠,請點個關注!


感謝邀請!我是葯海小兵,從事股權投資及證券投資近十年,目前專註二級市場的醫藥生物板塊,歡迎關注!


一般來說,純粹中藥的藥品名字比較統一,基本是由藥品的中藥配方決定的,而對通過中藥炮製和萃取而來的中藥製劑,藥品的名字也是不一樣的,西藥也是如此;

具體來說,所有通過化學方式和物理萃取方式製備出來的藥品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名字:

1、研發和研究階段--化學品名;化學品名主要是由藥品所包含的化學分子結構和成分決定的,這類名字普通民眾是看不太懂的,專業醫師也比較難記住,所以基本不會用於商品的命名;

2、普葯的名字,這類的名字一般由NMPA(原CFDA國家葯監局)來決定,以便於患者和醫師均能夠記住和使用;

3、個性名稱,這類名稱一般由藥物的原研機構在藥品獲批時同時連同申報文件一併報送給審批機關,在獲得了批件之後推向市場用於銷售的商品名稱;這類名稱比較個性化,方便,容易讓患者和醫師記住。

至於價格懸殊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市場競爭的需要,也能夠為患者和國家提供更多優質低價的通用藥品和特別藥品,改善國家的醫療環境。由於各個葯企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配方,化學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等等不同,在藥品最終面向市場時,他們的生產成本是不同的,因此最終的銷售價格也是不同的。

(好了,就這些,希望對你有用!)看完點贊,腰纏萬貫!邀請您關注我,謝謝!


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一種葯多種名稱,這又分兩種情況,第一通用名一樣但商品名不一樣,這是企業為了宣傳打造自己的品牌便於患者識別購買,比如常見的感冒藥快克和感康,他們的通用名都一樣都叫復方氨酚烷胺,廠家在媒體廣告轟炸不可能只宣傳復方氨酚烷胺如何如何好,這樣也替同類廠家做了宣傳,而是突出自己的商品名快克或者感康怎麼怎麼好,這樣消費者纔能有針對性的購買自己的藥品。第二種情況,按照現在國家葯監局的規定藥品包裝和說明書上只能有一種名稱那就是通用名,但是每種藥品在歷史演變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簡稱、俗稱甚至一些人還習慣叫以前的名字,比如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的經典藥物硝苯地平,名字就非常多又叫心痛定、硝笨定、硝吡定等。

第二個問題為啥一種藥品多家生產且價格懸殊,這個更好理解,藥品其實也是一種商品,只要按照國家規定取得相關批文都可以生產,至於價格為啥懸殊那麼大,那是根據藥品的生產工藝、品牌、質量療效及在患者中的口碑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比如北京同仁堂的六味地黃丸當然要比其他小廠的價格高,人家是百年老店老品牌了,療效確定患者信賴,生產成本也高價格自然也要高。

其實說白了,藥品也是一種普通商品,沒啥神祕的,有了這個概念,你提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個簡單啊,好比西洋參。藥品的化學名好比西洋參的植物種屬(五加科人蔘屬西洋參種植物),名字太長,一般人記不住怎麼辦,那就簡稱西洋參(好比藥品的通用名,如阿司匹林),另外賣西洋參的廠家很多,怎麼辦,那就加個商品名,具體大紅鷹之類的,與其它廠家的西洋參以示區別。同樣阿司匹林的廠家很多,那就也起個商品名(比如拜耳的阿司匹林 就叫拜阿司匹林)。一般選擇藥品大家看通用名就行,如果要找好的廠家質量好的產品,那還要注意在同一個通用名藥物裏選擇好的牌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