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是以當代中國爲研究對象、面向全球中國學界的社會科學類中文刊物,創刊於2005年,由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編輯出版發行。

《中國研究》堅持宏觀視野和問題取向,推崇開放而又務實的精神。它注重學科的綜合性,歡迎不同研究領域學者的廣泛參與;提倡着眼於中國基層社會的經驗性研究,但也鼓勵深入的理論探討;《中國研究》讚賞樸實平易的學風和文風,倡導平和的學術批評氛圍。自2012年起,《中國研究》已被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遴選爲“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中國研究》第26輯(2019年秋季卷)現面向海內外學界徵稿。相關說明如下:

一、徵稿主題(包含但不限於)

1、口述歷史與社會記憶研究

2、城市化研究(特別是有關農村向城市轉型的研究)

3、國際化研究(特別是有關在華外國人研究)

4、扶貧研究

二、稿件要求

1、論文一般以1.5萬字左右爲宜,最長不超過2.5萬字;書評一般不超過8000字。

2、稿件採用中文(在作者無法提供中文稿的情況下,其英文稿將由編輯部負責委託同行譯成中文,稿酬由編輯部支付譯者),並請附有英文或中文標題、各20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

3、本刊文章編排採用APA暨《社會學研究》格式。凡引用他人資料或觀點,務必加註說明。在引文後加括弧註明作者、出版年度及頁碼,詳細文獻出處作爲“參考文獻”列於文末,以作者、出版時間、著作或論文名稱、出版單位或期刊名稱排序。文獻按照作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順序排列,中文在前、英文在後。作者本人的註釋採用當頁腳註。文中所用圖表應達到出版標準。

三、唯一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四、其他說明

1、本次徵稿截止日期2019年6月15日

2、本期預計出版時間2019年秋

3、本刊堅持賜稿的唯一性,論文一經刊用,即寄奉樣刊並支付稿酬。

4、自投稿之日起40天內未接到回覆者,作者可另行投稿。

5、本刊歡迎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心理學、傳播學、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海內外專家學者組織並主持研究專題,並歡迎青年學者和博士研究生踊躍投稿。

《中國研究》真誠地歡迎來自全球中國研究學界的賜稿和監督批評。

編輯部地址:

中國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63號,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河仁樓)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中國研究》編輯部(郵編210023)。

《中國研究》編輯部

2019年4月

國際知名社會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金耀基先生

爲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題詞

除出版《中國研究》雜誌外,2010年至2016年,《中國研究》編輯部暨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先後聯合全球多家中國研究機構先後舉辦五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時在2010-2016年間成功舉辦七屆中國研究國際暑期班,來自哈佛大學等數十所中外名校的近300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暑期班。十餘年來,它已成爲面向全球中國學界的開放性學術園地,爲促進全球中國研究的精進做出了不懈之努力。

第一屆中國研究國際暑期班

第二屆中國研究國際暑期班

第三屆中國研究國際暑期班

第四屆中國研究國際暑期班

第四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社會學會年會“當代中國研究”論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