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帕拉那克市一處被稱為自由島的填海區,遷徙的白鷺四處覓食。市政府提議將這塊地開發成大型商場之後,環保人士發起百萬人大簽名活動,試圖拯救首府這處碩果僅存的鳥類保護區。

圖片來源: Bullit Marquez/AP

加利福尼亞,莫斯蘭丁埃爾克霍恩沼澤,一隻水獺睡醒了,另兩隻水獺還在水面上酣睡。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喜歡「四腳朝天」躺在水面上休息,隨波漂流,慢慢漂到岸邊才醒過來,然後再劃回水中重複這一過程。 圖片來源: Michael Yang/Rex Features

加利福尼亞,好萊塢,一隻蜂鳥停落在天堂鳥花的葉片上。

圖片來源: Joe Klamar/AFP/Getty Images

日本北海道,Tsurui村鳥類保護區,一隻北方紅狐追逐丹頂鶴。入冬以來,這裡出現了多達400隻的丹頂鶴,它們從俄羅斯東部、中國東北和蒙古東部遷徙而來。圖片來源: Takashi Noguchi/AFP/Getty Images

中國泉州,歸真堂製藥有限公司養熊場,站立的黑熊。這家公司用活熊取膽製藥,為平息眾議該公司對外開放養熊場。圖片來源: 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韓國Duckyu山區,銀裝素裹的樹木。圖片來源: Jeon Heon-kyun/EPA

俄羅斯達吉斯坦省,馬哈奇卡拉市裡海港口水域,達爾馬西亞鵜鶘成羣聚集。由於正常棲息地出現超常嚴寒和水域冰凍的情況,數百隻達爾馬西亞鵜鶘遷移至馬哈奇卡拉。圖片來源: Sergei Rasulov/NewsTeam/Handout/Reuters

一條隱身海牀底的穗紋鯊張開大口,吞下一條點紋斑竹鯊的腦袋。這張照片攝於澳大利亞大堡礁大克佩爾島周緣珊瑚礁水下可見魚類普查期間。一般來說,穗紋鯊素以以捕食無脊椎動物和小魚著稱,然而這次不尋常的實地考察精彩地展示出這種善於伏擊的捕食者多才多藝的另一面。這一發現刊登在《珊瑚礁》雜誌上。圖片來源: Handout/Reuters

辛巴威,尚比亞-辛巴威邊境城市Chirundu,一隻狒狒趁孩子們看遠處的時候翻看煮飯罐,希望找點喫的。狒狒大軍成羣結隊,搶包奪袋,劫掠卡車,為了食物天天搞突襲,攪得邊境檢查站烏煙瘴氣。這裡的狒狒還以咬人、摑人類耳刮子聞名。當然啦,它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到手的財產」。為了找到食物,拎包、砸車成了它們的家常便飯。有關部門稱,這幫傢伙數目眾多,行事頗似人類,慣耍花招,深諳各種「江湖騙術」,所以很難控制。圖片來源: Tsvangirayi Mukwazhi/AP

美國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長期的疑問:阿拉斯加狹地珍貴樹種黃扁柏逐漸消亡的原因是氣候變暖。這種巨大的樹木可以活千年以上,抗蟲害、抗腐爛,甚至抗外傷,但它們根扎得淺,如果土壤沒有積雪保溫,容易遭受冰凍傷害。圖片來源: Paul Hennon/AP

印度東北部新發現的無足兩棲動物,與非洲大陸有古老的聯繫。德里大學沙迪亞巴馬·達斯·比朱教授帶領一支國際科考隊發現這種無尾鑽洞蠑螈。比朱說,科學家們對生物樣本進行了DNA分析,確定它屬全新的兩棲動物科。這一新科已經被命名為Chikilidae ,新物種被命名為chikila,均來自當地印度土著語言加羅語。圖片來源: Sd Biju/Handout/EPA

加沙地帶,加巴利亞難民營,鳥兒站在垃圾堆上。圖片來源: Ali Ali/EPA

佛羅裏達珊瑚島羣巴伊亞宏達州立公園,兩隻邁阿密藍蝴蝶。2010年7月之前,巴伊亞宏達公園無發現邁阿密藍蝶的確切記錄。去年8月,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緊急頒布一份名單,將邁阿密藍蝶列入瀕危物種。圖片來源: Paula Cannon/AP

美國猶他州,西部沙漠,被聚集在一起的野馬羣。美國國土管理局計劃在12天的時間裡僱用承包商在西部沙漠收集470匹野馬,旨在控制它們的數量。逮住野馬之後,雌馬要實行避孕措施,大部分重新放歸野外,有些要找人收養。圖片來源: Jim Urquhart/Reuters

法蘭克福機場動物休息室,工作人員展示一隻綠水龍。這一天,德國漢莎航空貨運公司動物休息室收到來自越南爬行動物多達300隻。這些動物有原產地檢疫證明,如通過健康檢查,單證齊全,數小時後將被放行。據漢莎航空貨運提供的信息,2010年約630,000隻來自世界各地的爬行動物從這裡進入德國。圖片來源: Alex Domanski/REUTERS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