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底,萬人高呼「大梅!大梅!」的場面在香港紅磡體育館上演,而這些香港球迷口中的「大梅」就是王一梅,前國家隊主攻手、遼寧女排的功勛隊員,這一年她的人氣達到了巔峯。轉眼過去了十年,王一梅不僅沒有入選國家隊,在遼寧隊裏也鮮有上場的機會。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王一梅也許會慢慢地退下賽場,慢慢地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裏,然而作為在低谷時期撐起女排的人,她的每一記重扣都應該留在人們心裡。

出生於1988年的王一梅在前幾日剛剛度過了自己的31歲生日,人們感嘆大將遲暮的同時又不禁為她可惜。她從12歲開始練球,17歲正式入選國家隊,僅用兩年時間就成為國家隊主力主攻,以「重炮手」的技術特點被人們稱為「第二個郎平」和中國女排第一奇才。此後王一梅迎來的職業的輝煌時期,屢屢讓對手「談王色變」,靠自己的身體優勢為女排撐起一片天,其重要程度讓主教練都表示「花本錢也要把王一梅拉起來」。然而她的巔峯時刻卻遇到了中國女排的低谷期,雖然人人都說她是中國隊的希望,可自己的力量畢竟是弱小的,中國隊在那段時間裡並未取得突出的成績,她的世界冠軍夢至今都並未實現,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悲情人物」。

本賽季已經接近尾聲,加之遼寧隊輸給江蘇隊,無緣四強,球迷們開始對王一梅的去向議論紛紛。雖然人們驚喜地發現她的名字出現在在二十人大名單中,在賽場上卻難尋她的身影,可以說是謎一般地「消失」了。自從去年排超聯賽與隊員發生矛盾開始,王一梅便在遼寧隊中失去了上場的機會,因此人們猜測這與她的「消失」有很大的關係。其實從王一梅落選國家隊開始我們就已經知道隨著中國女排的發展進入新的黃金點,朱婷、張常寧等新人輩出,無論是年齡、身體素質還是技術上她都並未佔到優勢,2019年的王一梅是選擇退役還是繼續向著自己的夢想衝擊是我們現在還不可得知的,可不論最後的答案是什麼作為球迷我們都會尊重和支持它的決定。

有人說王一梅生不逢時,有人說王一梅只能如此,有人為她的遭遇打抱不平,也有人聽到她的名字便熱血沸騰。多年以來,只要王一梅出現在這個聯賽的賽場上都能迎來人們的歡呼聲,這是因為球迷深知女排低谷期王一梅的每一記重扣都代表著力量與希望,都已經留在球迷的心裡。


王一梅之所以出道的時候被大家記住是因為中國女排歷史上很少出現過像歐美球員那樣扣球力道十足、扣球能把木地板「砸爛」的主攻手。王一梅出現之前中國女排的歷屆國家隊主攻大都是以技巧取勝而非力量稱霸的,包括中國女排歷史「第一人」郎平也不是靠力量稱霸上世紀八十年代排壇的。王一梅的出現顛覆大家對中國女排主攻手的定義,所以她一出現不僅得到了球迷的關注,媒體對王一梅同樣也很感興趣。

陳忠和當初使用王一梅的時候就是要用她的進攻,陳忠和認為中國女排黃金一代球員完全可以彌補王一梅一傳防守的不足。他當時在媒體採訪也是這樣說的,我就是要用她的進攻和攔網,如果她能把這兩項技術發揮出來,她的威脅還是相當大的。所以王一梅在陳忠和手底下沒有關於一傳防守不足的「爭議」,也從來沒有球迷或者媒體去討論王一梅的這些不足。大家記住的就是她的每一次扣殺得分,而且還是擲地有聲的扣球!

王一梅的出現在當時引起的轟動不比現在的朱婷差絲毫,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的排球理念和歐美球隊不同,我們始終認為一支球隊的主攻手強弱決定了一支球隊的強弱,而主攻手的強弱又是看她進攻的強弱。這一點和現在大家對李盈瑩的關注是一模一樣的,覺得有進攻就可以有一切。不過和現在李盈瑩陷入爭議不同,那時候大家關注的就是王一梅的進攻,所以她的每一次扣球都深深進進球迷們的腦海里!這也是為什麼王一梅有那麼多球迷、那麼多人喜歡她的原因。

不過王一梅離開了「黃金一代女排」下三路技術的庇護,她的弱點逐漸被放大出來。這不僅有王一梅的原因,也有其他隊員下三路技術不過關的原因,國家隊裏能夠一傳防守自保的球員都算是突出了,可想而知沒有一傳防守的王一梅在隊裏的地位有多尷尬。倫敦奧運會週期王一梅就一直在爭議不斷中度過了四年,而隨著年齡的增大,王一梅在郎平上任之後伴隨著朱婷的崛起就徹底淡出國家隊。非常遺憾王一梅沒能獲得世界冠軍! 編輯:梅長蘇


個人以為大梅是承上啟下的一代國手,且在同代隊員中無人能比肩。但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性格因素她目前處境尷尬又悲涼,但她仍然是多數球迷心中的英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