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福貢縣:幾乎全民信耶穌,犯罪率為零!

(2010-07-31 18:59:30)

轉載

標籤: 宗教信仰傈僳族 耶穌 福貢縣 怒江 上帝 教堂 基督 福音

中國的福貢縣:幾乎全民信耶穌基督,犯罪率為零!

值得各級政府研究 值得全國縣城反思及學習------

福貢縣:本世紀初幾位傳教士從昆明經過三個月的爬山涉水,傳福音到那裡,也幫助該民族創立了文字;此地歷史上無論男女都酗酒成風,鬧事歐鬥,司空見慣,大街上經常躺著醉漢、醉女…幾十年來,福音在那裡幾何式的成倍發展,現在全縣8萬人口中90%以上是基督徒,成了美好的福音縣,那裡刑事犯罪是零;雲南靠近邊境金三角,其臨近縣吸毒嚴重,但這個縣無一人吸毒!當地政府贊成人都信耶穌!

教堂的執師、長老協助全縣「消防」

雲南怒江福貢縣共有9萬人口,信仰基督教的有7萬餘人,而全縣教堂有342所,遍佈福貢縣大小村寨,教眾的信仰主要來自於教會的牧師、長老、執師、傳教員等。因此,充分利用教堂執師、長老等將漢語轉化為民族語言以點帶面進行消防安全宣傳具有重要意義。怒江支隊編纂出版的傈僳文版《怒江消防宣傳常識》為眾多牧師、長老、執師、傳教員送來了書面授課資料,也為教眾送來了一部內容詳實、通俗易懂的「消防經」,使過去開展消防宣傳「進教堂」只通過口傳心授的上升到了書面講授,讓眾多教眾在「教堂外」,能繼續加強對防火工作的認識。

怒江福貢縣基督教「兩會」會長桑魯斯牧師(福貢縣基督教最高領袖)在福貢縣基督教中心教堂——臘吐底教堂,為500餘名教眾開展長達1小時的「消防經」「傳福音」活動。在傳福音會上,桑魯斯首先帶領500多名教眾進行了讚美詩合唱、祈禱,然後用傈僳文向教眾傳授了《怒江消防宣傳常識》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內容,帶領教眾一起閱讀了家庭防火、農村防火的重點。通過學習,使教眾進一步加強了對家庭防火和農村防火的認識。

下一步,怒江福貢縣將積極協調縣宗教局等有關部門,力求將《怒江消防宣傳常識》作為全縣各傳教員的必備材料,更好地將消防宣傳拓展了全縣各個宗教教堂、宗教活動點,帶動農村防火、家庭防火工作。

福貢縣赤恆底傈僳族村寨,地處怒江大峽谷福貢縣中部高黎貢山山麓之中,東傍怒江,西與緬甸相接,北鄰鹿馬登鄉布拉底村委會,南連上帕鎮,村寨距離福貢縣城8公里,距離鹿馬登鄉鄉政府4公里。村中居住著傈僳族、怒族、白族三個民族,總人口1687人,其中以傈僳族為主,佔全村人口的90%以上。村民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信仰基督教的教民人數達到91%。福貢縣概況:

福貢縣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峽谷。東與蘭坪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界,南與瀘水縣相連,西與緬甸接壤,北與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相鄰。邊境線長142.218公里。位於東經98°41′~99°02′,北緯26°28′~27°32′之間。南北最大縱距112公里,東西最大橫距23公里。全縣總面積2756.44平方公里。

更多詳細介紹:

http://baike.baidu.com/view/772872.htm?fr=ala0_1_1

雲南怒江大峽谷的十字架

雲南怒江第一座「愛心橋」 圓孩子們走路過江上學的夢

怒江大峽谷僳族歸主,是宣教史上的偉大事蹟。一百多年前,不畏艱險的宣教士深入終日雲霧籠罩的怒江大峽谷中,將文字與希望,也將寶貴的福音種子,播在僳族羣心中。過去,僳族為信仰受了很多苦,卻絲毫未減他們對耶穌基督的愛。今日,怒江大峽谷被稱為「上帝居住的地方」,有七成僳族人是基督徒。他們在貧困的生活中,仍享受幸福和寧靜,內心充滿盼望。雲南省可統計(官方統計)的基督徒聚居地:西北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僳僳族以及怒族、獨龍族;東北部昭通市、武定縣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思茅市瀾滄縣(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貢山縣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可能是中國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個縣。2004年,昆明重建了百年教堂三一聖堂(1903年由內地會創立,今名三一國際禮拜堂)。 歷史上,英美傳教士對雲南一些少數民族的社會文化產生過巨大影響。原有的拜物教和巫術衰落,一夫一妻製取代了羣婚制和血緣婚,酗酒、賭博現象消失,創製了10種民族文字(景頗文、苗文、拉祜文、佤文、西僳僳文和東僳僳文等),並創辦現代學校,扶助醫院、孤兒院。 過了福貢不久,可以看到了遠處山峯上的「石月亮」(其實就是山頭有個洞,透亮亮的能看到後面的天空,似乎狠多喀斯特或者風化地貌都有類似的景象) 貢山是個非常可愛的山城,像福貢與六庫一樣在峽谷裡面比較平的地勢上依山而建。鎮子上有個小小的公園,爬到假山上的亭子可以看到遠處山腰上的教堂,據說這裡的人在19世紀末就被外國傳教士開發了,所以怒江峽谷裡面有大量的基督徒,很多麵包車後面都寫著「哈利路亞」。

傈僳族「禮拜日」的誦讀,歌唱。那種在教堂裏男女分座,手捧厚厚《聖經》的場合,那種在禮拜時人們表現出來高貴優雅的儀態禮儀,那種由不同和聲組成的、發自真誠的信仰和祈禱聖歌聲,不停的回蕩在雪山峽谷之間,給人以強烈的震憾。在雲南,在高黎山和怒江大峽谷間生活的傈僳族人,有70%以上是基督徒。這對我們平時所認為的基督徒的階層與形象有了重新的認識。這個民族圈已經成為「福音谷」了。 關於怒江 位於雲南西部 世界上僅剩下的幾條原生態河之一 與瀾滄江、金沙江並稱「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中國境內全長2013公里,落差4840米 高黎貢山、碧羅雪山、梅里雪山 雪山、峽谷和陡坡上的居民 怒族、傈僳族、藏族、白族…… 人稱他為「福音谷」、耶和華(上帝)的領地、「上帝居住的地方」陽光、白雲、高山、峽谷、田園牧歌與虔誠的信仰,和諧的生態與知足的生活…… 楊思慧--英國人傅立葉(傅能仁)(J.O.Fraser)據說是第一個接觸傈僳人的傳教者。他在辛亥革命前後來到傈僳人聚居的滇西地區,1938年在那裡去世。傅牧師在滇西傳教時,傈僳人尚無自己的文字。他於是產生了創造一種簡易傈僳文字,以便使傈僳人直接讀懂《聖經》的念頭。另一位牧師,緬甸的巴東也參與了傈僳文最初方案的設計。最後用新創的傈僳文(以拉丁文創製;1949年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語言學家試圖為傈僳族設計新文字,無奈老文字先入為主,新的怎麼也推廣不開。),編寫成今日傈僳族教民手裡的《新約全書》和《頌主歌曲集》的,卻是步他們後塵而來的庫剋夫婦。 阿蘭?庫克(Allyn B.Cooke),漢人稱為楊思慧先生,1896年生於美國舊金山,畢業於洛杉磯聖經學院,1918年參加中華基督教內地會,成為傳教士(宣教士)。他來中國後,立志到西南山地少數民族中傳教,1920年在雲南被立為牧師。經英國傳教士傅立葉牧師介紹,他於1922正式開始到傈僳人聚居的鄉間工作,足跡遍及該省幾乎所有有傈僳人居住的地區。從1918年華,到1947年離開怒江大峽谷的裏吾底村,除去短暫的休假,他在雲南度過近三十個年頭。 阿蘭?庫克除了宣教、與教民見面,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書齋裏。熱情開朗的庫剋夫人(Leila R.Cooke),也被稱為伊裏沙白或楊夫人,則擅長與社會下層百姓,尤其是婦女、兒童溝通。他們充分了解了中國風俗,向中國農民學習自給自足的生存之道,並樂此不疲。 1933年,庫剋夫婦與他們在當地的助手旺麗夫婦歷經艱辛,終於來到屬於今日怒江州福貢縣的裏吾底村。史富相是經庫剋夫人接生的裏吾底孩子,壯年時期曾經擔任過福貢縣縣長。據他回憶,庫剋夫婦雖然受中華基督教內地會的派遣和資助,然而在裏吾底,他們基本過著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忠實於上帝,他們要以自己的生活作為示範,對傈僳人產生影響。除了糧食從外面購買,他們自己種植水果和蔬菜,從外面引進許多傈僳人從未見過的品種,其中包括西紅柿、茄子和青菜。他們還養了一匹馬,幾頭奶羊和一羣雞。老人們回憶說,正是看見他們充實愉快的生活,傈僳人才更相信他們、更願與他們接觸。

怒江老姆登基督教堂---在怒江峽谷沿岸,只要有村落的地方,我們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國傳教士建造的教堂,並且至今仍在被村民們使用來做禮拜。裏吾底人用自己的語言,管牧師叫「阿益打」,意為「尊敬的大哥」,管夫人叫「阿子打」,意思是「尊敬的大姐」。阿子打多才多藝,最具親和力。她擅長彈奏風琴,常在丈夫演奏小提琴時為之伴奏,還喜歡繪畫和剪裁,同時又是位婦幼科大夫,為村裡的農民治病送葯。傈僳人原只懂得以殺牲祭鬼驅病消災,被阿子打治好病併入了教的山民,自然與信鬼好巫的從前告別。史富相童年時,舌頭先天有輕微的畸形,故發音困難,阿子打為他做了簡單的矯形手術,他才得以恢復正常。阿子打還將文娛和體育活動帶進了傈僳人的生活,她的兩個孩子,大衛和約瑟,也都生於滇西傈僳人聚居地。 為了翻譯《新約》,庫剋夫婦不論遇到男女老少都用傈僳語對話,聽不懂的詞語就一問再問,然後用筆記本記下來。通過收集整理傈僳歌曲,他們感到傈僳調中的語言對偶句式與《舊約全書》中『箴言錄』和『大衛詩』的句式很相似,這是最有特色的一種表達形式,是一種很珍貴的語言。於是根據這種對偶句式,修改整理了讚美詩歌集,還翻譯完成了《舊約》中精選出來的一本小冊了。第二年,怒江峽谷誕生了有史以來最宏大的一座建築物,那便是可容納幾百人活動的裏吾底大教堂。這裡既是傳教場所,也是一間大教室,除了屋項有一副木製的十字架,別無裝飾,也即今日遍佈於大峽谷所有村落的新式教堂的雛形。庫剋夫婦外出辦事或度假由於難以搭乘在當時極為稀缺的現代交通工具,他們曾徒步從昆明返回他們在怒江的家。十天從省城走到大理,到保山又走了八天,再從保山步行十四天,最終返抵裏吾底村。

怒江民眾火熱的敬拜上帝翻譯的工作一直在繼續,除了田園詩般的歡愉和喜悅,更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苦難與悲愴。先是牧師夫婦撫養的一名孤女因病離開了人世。那位金髮女孩只留下傈僳文姓名,村裡人叫他阿杜瑪。她愛唱愛笑,愛穿傈僳人的麻裙,常與村裡人一同上山採摘野果,沒有牧師養女的優越感,也從未流露作為孤女的苦悶和憂傷。病魔卻在其不滿十七歲時,攫取了她。死後的阿杜瑪被村民埋葬在楊牧師家菜園一角的柵欄下面。繼而是他們最親密和得力的傈僳族助手旺麗,因一次外出砍竹不慎失足,摔成重傷,旺麗卻在送出大峽谷,前往有醫療條件的地方醫治的途中病情惡化,在劇烈的疼痛中死去。庫剋夫人為生前剛被立為牧師、改名摩西的旺麗合上雙眼,悲慟地抬著死者的手說:「唉,多次用傈僳文謄寫《新約全書》的摩西之手啊!」 1938年9月山外傳來新的噩耗,庫剋夫婦的摯友傅立葉牧師在保山逝世。苦難並未到此結束,庫剋夫人這位德高望重的女牧師,在一次到南安甲教堂講解《聖經》途中,由於走遠路過度勞累,引起她身上的刀口發炎,被人攙扶著回家。後因庫克牧師外出未歸無人護理,於1944年4月離世,等到送葬的日子庫克牧師纔回到家。這位受人敬仰的女牧師被安葬在自家的園子中。 阿蘭?庫克牧師於1947年離開中國,《新、舊約全書》的翻譯由他培養的傈僳族教牧人員繼續著。1968年傈僳文《新、舊約全書》在香港正式出版,被譽為傈僳族文化史上一件盛事。此前,阿蘭?庫克在美國俄勒岡州審閱、修訂了全書。庫克牧師離開裏吾底村時,基督徒在該村人口中所佔比例,為百分之十五左右。半個世紀後,整個大峽谷大部分傈僳村落,基督徒在人口中的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七十。「沒有一個外面的人能在裏吾底住幾十年,」 傈僳人說,「他們來的時候,就已準備老死在裏吾底。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人。」庫剋夫婦的一個兒子曾於1994年再度從美國來到怒江。但已經老邁的後人,沒能走到裏吾底,他在靠近江邊的地方,已被高山反應擊倒。他只能在山下遙望雲端中的裏吾底,向自己的母親致意。

溫馨滿足的心靈回想100多年前,來自遙遠不同國度的傳教士(宣教士)們在這大山大江之間披荊斬棘奔波穿梭,而且苦心孤詣、百折不撓,不論他們是為了什麼,僅此奮不顧身的精神,就令人震撼。毫無疑問的是,傳教士們為這些深山峽谷帶來了遙遠而陌生的福音,把上帝及耶酥基督的福音帶到了這裡。那些前赴後繼的各國傳教士給峽谷各族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知識和文明,為當地培養了人才,直接或見解的影響了當地的教育、醫療、民政事業。傅能仁牧師等人所創造的傈僳文至今仍是傈僳族使用的文字。而傅能仁牧師也被基督徒譽為英雄式的人物。

見證如雲:

十大明星姐妹基督徒(組圖)

榮耀之歌-陶喆-禱告良辰歌(圖)

盲孩鋼琴彈唱讓全場震撼落淚(視)

足球明星卡卡「我屬於耶穌」(圖)

神真的存在嗎?人真的是神創造的嗎?(頂)

福音歌手奚秀蘭歌選隨「嫦娥一號」昇天(圖) 臺最大民企家-王永慶及全家得神蒙福(圖)

一部讓您看了一定會相信有神的片子(震撼推薦)

陶喆-DearGod(親愛的上帝)香港紅館演唱會視頻

基督徒歌手張信哲與神有著親密的關係(圖) 億萬賭徒-劉永寧驚變為基督徒震撼過程(視頻)

電影{鐵達尼號}沒有的震撼你靈魂的場面(圖)

鄭秀文受洗時有林青霞、鄭裕玲分享喜樂(圖)

王力宏以祈禱方式祈禱演唱會順利成功(圖)

蔡少芬-以色列走苦路見證耶穌改變生命(圖)

全文(完)

以上轉文請您註明:

更多精彩好文均在-《基督徒明星最新動態博客》 網址:http://blog.sina.com.cn/xinshang12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