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沿著环港自行车道骑著单车,大都会注意甚么?

临港线-12

新光码头(八五大楼)?

临港线-08

现在正夯的光荣码头(黄色小鸭)?

临港线-01

有多少人会去想起:「这曾经是铁道」的呢?

DSCF0079

从我家到上班的地点,若是骑单车,在爱河之心切到爱河自行车道,可以直接接上软体园区的大门,路程约11km多一些些。

未命名-1

在这一段路上,我是很喜欢中华路到中都桥这一段的河畔风光,会让自己的心情格外的好。

sigma-01

sigma-02

不过会让自己特地看两眼的,是接上环港路段后,沿途出现的臂木式号志机。

临港铁道-007.jpg 临港铁道-008.jpg

现在的人除非是铁道迷,否则应该对它没甚么感觉,臂木式号志机经查是于1840年代出现,用于铁道的号志,安装于控制区段、或所保护之闭塞区间边界的轨道旁适当位置,借由一支可变换角度(平举为停,放下为放行)的悬臂,以及一组与悬臂同步动作,透过不同颜色(国内大多为红、蓝两色,蓝色配合灯泡色温,即可发出青绿色的光)使用灯光讯号所组成的号志,分别用于白天及夜间(或视线不清)时显示。

临港铁道-002.jpg

目前臂木式号志,除了在平溪线十分车站(十分街1-2号门前)尚可看到服勤外,大都已淘汰改为陈列品或拆除,如今轻轨已动工,再过不久,不只这条自行车道将因此消失,臂木号志机及相关的铁道文物,亦恐将一起拆除。

 

20130530_082947

临港铁道-005.jpg

于是利用上下班时间,为它们留下些许的影像,毕竟高雄环港线铁道在台湾经济起飞的那个年代里,不管是加工品、矿产、粮食.....都透过环港铁道来通连,是进出口运输的重要动脉,而这些号志机也见证了那一段岁月,指挥了数千甚至上万列车的运行。

临港铁道-010

P_20131022_085737

上/下图:这组设计老旧的灯,一端透过同步的遮板进行明暗控制,另一面就是红/绿色的滤镜了,而操作就是透过下方的「柄槌(?)」,按重力配置,红灯应该就是「预设值」了。

临港铁道-04.jpg

这十几年来,台湾出口能力下降,以致往昔商船进出频繁的盛景已不再,日日夜夜,这些号志一定都看在「眼」里......

临港铁道-02.jpg

临港线-07

临港线-04

这些号志机被固定为平举(红灯)状态之后,或许就在期待下次放行列车的时刻,只是没想到列车不再通行,这一举不知已举了多少年,直到下方的铁轨已经长满了草,或被车辆一一停放,如果它们也有心,不知做何感想。

临港线-06

我想它们光是自己被爬满一身的藤蔓,就被缠到很无奈吧?再者,木臂上虽缠了铁丝,但难掩已经破裂的现况,难保下次台风来袭,不会有更大的伤害。

临港线-09

 沧海桑田,人类的革新进步(喜新厌旧)速度还真是快哪,彷若高抬手臂、等候音乐开始的舞者的号志机,心里或已明白舞伴再也不会有出现的一天........

临港线-03

临港铁道-009

再会了,不时入梦来的高雄临港线,我知道这是无常,但怎令此刻的自己如此的难舍......

临港铁道-006.jpg


使用镜头:Tokina 10-17mm f/3.5-4.5 fish eye; Tamron 70-300mm f/4-5.6 Di VC; Sigma 8-16mm f/4.5-5.6 DC; 小黑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