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沿著環港自行車道騎著單車,大都會注意甚麼?

臨港線-12

新光碼頭(八五大樓)?

臨港線-08

現在正夯的光榮碼頭(黃色小鴨)?

臨港線-01

有多少人會去想起:「這曾經是鐵道」的呢?

DSCF0079

從我家到上班的地點,若是騎單車,在愛河之心切到愛河自行車道,可以直接接上軟體園區的大門,路程約11km多一些些。

未命名-1

在這一段路上,我是很喜歡中華路到中都橋這一段的河畔風光,會讓自己的心情格外的好。

sigma-01

sigma-02

不過會讓自己特地看兩眼的,是接上環港路段後,沿途出現的臂木式號誌機。

臨港鐵道-007.jpg 臨港鐵道-008.jpg

現在的人除非是鐵道迷,否則應該對它沒甚麼感覺,臂木式號誌機經查是於1840年代出現,用於鐵道的號誌,安裝於控制區段、或所保護之閉塞區間邊界的軌道旁適當位置,藉由一支可變換角度(平舉為停,放下為放行)的懸臂,以及一組與懸臂同步動作,透過不同顏色(國內大多為紅、藍兩色,藍色配合燈泡色溫,即可發出青綠色的光)使用燈光訊號所組成的號誌,分別用於白天及夜間(或視線不清)時顯示。

臨港鐵道-002.jpg

目前臂木式號誌,除了在平溪線十分車站(十分街1-2號門前)尚可看到服勤外,大都已淘汰改為陳列品或拆除,如今輕軌已動工,再過不久,不只這條自行車道將因此消失,臂木號誌機及相關的鐵道文物,亦恐將一起拆除。

 

20130530_082947

臨港鐵道-005.jpg

於是利用上下班時間,為它們留下些許的影像,畢竟高雄環港線鐵道在台灣經濟起飛的那個年代裡,不管是加工品、礦產、糧食.....都透過環港鐵道來通連,是進出口運輸的重要動脈,而這些號誌機也見證了那一段歲月,指揮了數千甚至上萬列車的運行。

臨港鐵道-010

P_20131022_085737

上/下圖:這組設計老舊的燈,一端透過同步的遮板進行明暗控制,另一面就是紅/綠色的濾鏡了,而操作就是透過下方的「柄槌(?)」,按重力配置,紅燈應該就是「預設值」了。

臨港鐵道-04.jpg

這十幾年來,台灣出口能力下降,以致往昔商船進出頻繁的盛景已不再,日日夜夜,這些號誌一定都看在「眼」裡......

臨港鐵道-02.jpg

臨港線-07

臨港線-04

這些號誌機被固定為平舉(紅燈)狀態之後,或許就在期待下次放行列車的時刻,只是沒想到列車不再通行,這一舉不知已舉了多少年,直到下方的鐵軌已經長滿了草,或被車輛一一停放,如果它們也有心,不知做何感想。

臨港線-06

我想它們光是自己被爬滿一身的藤蔓,就被纏到很無奈吧?再者,木臂上雖纏了鐵絲,但難掩已經破裂的現況,難保下次颱風來襲,不會有更大的傷害。

臨港線-09

 滄海桑田,人類的革新進步(喜新厭舊)速度還真是快哪,彷若高抬手臂、等候音樂開始的舞者的號誌機,心裡或已明白舞伴再也不會有出現的一天........

臨港線-03

臨港鐵道-009

再會了,不時入夢來的高雄臨港線,我知道這是無常,但怎令此刻的自己如此的難捨......

臨港鐵道-006.jpg


使用鏡頭:Tokina 10-17mm f/3.5-4.5 fish eye; Tamron 70-300mm f/4-5.6 Di VC; Sigma 8-16mm f/4.5-5.6 DC; 小黑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