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資料圖片

開花結果漸入佳境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一帶一路」進展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張娜

  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從無到有、由點及面,不斷開花結果,已經形成了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以及一系列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國際社會普遍對「一帶一路」三年來所取得的長足進展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迄今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前景最好的國際合作平臺。

  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合作開花結果、漸入佳境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逐漸形成廣泛國際共識,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漸入佳境。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產生的效益已經開始在沿線國家顯現。鄭永年說,中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本身,已經對本區域經濟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世界經濟作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俄羅斯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薩文斯基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世界人民已經看到「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公平、務實的平臺,讓沿線國家享受到發展的福利。尤為重要的是,這種發展是全面的、新型的發展,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的同時,兼顧到人文、科技、環境各個領域,這將讓沿線國家更早、更好地享受現代化成果。

  尼泊爾《新興尼泊爾報》總編輯拉瑪蘇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世界看到了中國擔當。三年多來,「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國家合作,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以來,沿線各國不斷深化合作,早期收穫成果令人鼓舞,進一步推動了各方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熱情。

  近年來,波蘭是外商在歐直接投資的最大接受國之一,也是歐盟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之一。

  波蘭駐華大使林譽平認為,「一帶一路」合作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確保它是一條「雙向通道」,這也是這一倡議取得全面成功的關鍵。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安全穩定。

  林譽平說,波蘭對今年中波雙邊合作有非常明確的期待:加快落實各領域雙邊協議,要從一般性和框架協議轉向實際合作層面,例如在基礎設施、物流、電信和運輸等領域,實施有利於雙方的項目。

  沙特是最重視「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又因其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重要戰略位置,成為倡議的支點國家之一,沙中兩國都非常重視沙特為絲綢之路作出的貢獻。

  沙烏地阿拉伯駐華大使艾勒馬迪認為,雙方在基礎建設、加強金融能力方面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可以創造性地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並通過收入來源多樣化、從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友邦倡議中獲益,推動沙特「2030願景」向前邁進。

  相關國家:「一帶一路」不斷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與穩定

  近日,法國南部最大的華商貿易批發城——馬賽國際商貿城項目奠基儀式在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舉行。該項目投資總額達3000萬歐元,建成後將成為法國第二大、法國南部最大的華商貿易批發市場,預計於今年7月份建成使用。

  當地媒體《普羅旺斯報》認為,興建馬賽國際商貿城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也是馬賽市政府對接「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在今年「兩會」期間對媒體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宏偉的工程,法國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這屬於全球化的一部分。此倡議以獨創方式在亞歐大陸及相關海域發展全球化,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大型項目的資金支持,惠及全球。法國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因為法國認為「一帶一路」能夠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與和平穩定。

  智利駐華大使賀喬治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聯動亞歐大陸的宏大意義。中歐班列的開通說明,這一倡議切實可行並已初見成效。賀喬治說,中智兩國2005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成果卓著,今年的一大計劃就是研究這一協議的進一步深化,例如,加入服務業領域的相關條款等。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以來,中國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紮實推進建設。堅持各國共商、共建、共享這一理念獲得越來越多相關國家的理解和支持。三年多來,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日益增多,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抱有濃厚興趣的國家也越來越多。

  聯合國:高度認可並有意願共同建設「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建設三年多來,不但贏得越來越多沿線國家和相關國家積極響應和積極評價,也得到了聯合國的支持。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今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5票贊成,一致通過關於阿富汗問題第2344號決議,呼籲國際社會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識,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敦促各方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加強發展政策戰略對接、推進互聯互通務實合作等。

  截至目前,包括安理會在內的聯合國機構的有關決議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的內容。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2016年9月,中國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是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創新。同年11月,聯合國大會首次在決議中寫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決議得到193個會員國的一致贊同。

  這和「一帶一路」倡議和聯合國當前工作及未來發展方向高度契合,與聯合國會員國的共同利益高度契合不無關係。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超過60%的人口,以及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GDP和貿易,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能夠與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對接,還將為推動這一議程提供巨大動力。

  據報道,在聯合國內,不僅各類機構以多種形式高度認可並有意願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不少官員也對這一倡議給予了高度評價。

  聯合國負責經濟發展的助理祕書長倫尼·蒙鐵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一帶一路」倡議基於全球共同繁榮的理念,必將推動亞非歐三大洲和其他地區的和平以及可持續發展。

前景光明國際智庫看好「一帶一路」

徐偉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5月將在北京舉行,屆時中國會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自「一帶一路」倡議橫空出世以來,許多國家都視此為搶搭中國經濟發展快車的大好機遇,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更具吸引力。國際知名智庫紛紛立項研究「一帶一路」,並對如何參與這一倡議提出許多建議。

  前景光明風險猶存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國際頂級智庫的關注,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外交關係學會、伍德羅·威爾遜中心、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歐洲與全球經濟治理實驗室、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等眾多國際知名智庫公開發表研究報告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評價分析。這些研究報告或者聚焦亞投行,或者關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交關係,或者深入探討「一帶一路」倡議的決策背景和政策目標,許多報告還對相關國家和經濟體提出了切合實際的政策建議。

  據零點集團的報告分析,全球頂級智庫對「一帶一路」態度總體正面,多數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持中性乃至積極態度,評價客觀公正且看好其實現前景,也有少數智庫持消極態度,比如認為亞投行會與已有國際金融機構惡性競爭等。

  整體來看,海外智庫針對「一帶一路」倡議大致有以下三個核心觀點。

  首先,認可「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合作前景。在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決策背景和政策目標的分析中,多數智庫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現階段中國最引人注目的具有長期意義的重大舉措,它不僅是中國的第二輪對外開放,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戰略。若能夠成功推行,則不僅有助於中國解決增長乏力、產能過剩問題,而且還能夠為沿線國家帶來普惠效應,並將逐步改變國際秩序。

  其次,確信「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助於全球化發展。多數觀點認為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受阻的形勢下,中國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區域一體化樹立了新的里程碑。「一帶一路」倡議藉助於一個宏偉的貿易及基礎設施項目把亞洲和歐洲緊密聯繫起來,這一目標的實質就是跨地區的一體化。

  最後,對亞投行完善內部管理與提升透明度抱有信心。目前,亞投行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依託的主要載體,其高效平穩的運行已向國際社會展示了值得信賴的形象。歐洲智庫認為,亞投行、絲路基金以及金磚銀行等中國倡導建立的國際金融機構可以一定程度補充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缺口,同時,這些金融機構若要成功運行就必須遵循國際準則,這不僅可以看作是中國推進國內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也可以看作是中國對全球金融秩序重塑的一種嘗試。美國智庫認為,亞投行具備特別優勢(即基於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教訓和經驗改善「頂層設計」),而中國的長期改革歷程將為中國版多邊發展銀行注入改革基因。布魯金斯學會指出,英國等國家加入亞投行暗示了這些國家認可中國重新制定國際標準的權力。

  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合作對緩解地區間的政治緊張氣氛切實有效。讓沿線國家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可以分享中國快速發展的成果,是成功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必要保障。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與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在今年2月聯合發布的題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安全影響與中歐合作前景》報告中指出,長期來看,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斷擴大海外經濟的「足跡」,有助於推動中國在全球治理和地區安全事務上的作用。這一倡議可能會成為亞洲經濟增長與融合的基石之一,最終強化各國在政治和安全上的合作,但達成這樣的目標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

  構建新型合作機制

  在當今世界充滿風險挑戰的大背景下,開展創新合作是暢通沿線各國經濟血脈、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是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需要更多協調、更多合作,這些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合作會增強單個國家或經濟體承受外界衝擊的能力。

  瑞典與德國智庫聯合發布的報告還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助於推動歐亞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與經濟合作,有潛力成為歐亞地區多邊和雙邊經濟合作的重要模型。

  分享中國發展成果,促進沿線國家發展,為世界各國提供一個開放的合作平臺,這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實質性內涵。共商可以聚智,共建在於參與,共享就是共贏。「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各國乃至全球經濟體提供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有助於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要實現的不僅僅是自身目標,還要增進沿線國家乃至全球各國的福利,讓這些國家能夠分享中國的發展成果。經合組織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瑪吉特·莫爾娜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內涵遠遠超出貿易範圍,正演變為涵蓋近三分之二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全球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多維度、大規模一體化進程,其中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助於增加資本存量,還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結合的效率。鑒於其建設規模和網路效應,預計「一帶一路」倡議將帶來顯著的協同效應。瑞典與德國智庫聯合發布的報告也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發展中的、長期的中國方案,有助於推動歐亞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與經濟合作。目前,歐亞有一部分地區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礎設施的真空,對這些國家而言,即使可以享受現有的多國發展基金的協助,也沒有能力完成這些基礎設施建設,而「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填補這些真空的有益嘗試。如今,歐亞地區很多國家都已經非常熱情地接受這一倡議了。

外媒:「一帶一路」作用顯著成果亮眼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張麗敏

  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通過梳理外媒對這一系列成果的評價,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發現「一帶一路」對全球化的促進作用受到好評,且中巴經濟走廊的落實亦得到外媒的肯定。

  最佳的全球化模式

  據瞭解,「一帶一路」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中國亦是在朝著這樣的目標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謝爾蓋·盧賈寧的評論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令全球化煥發第二次生機。「『一帶一路』倡議是最佳的全球化模式。」他解釋,「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組建平行的管理體制,側重於各國共同發展,尋求共同的經濟利益,並帶動其他外圍國家發展。

  《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文章也從側面指出「一帶一路」促進全球化的作用,其稱就在美國和英國等國反對全球化之際,中國通過制定宏偉的基建目標正在向外界展示其經濟實力,中國希望打造一個龐大的基礎設施網路,這一網路將覆蓋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

  而法國《歐洲時報》日前刊文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有利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有利於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中巴經濟走廊是典範

  全長3000多公里,從我國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洋出海口瓜達爾港,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在內的貿易走廊,這是中巴經濟走廊的定義,似乎看起來和「一帶一路」倡議毫不相關,其實不然。

  中巴經濟走廊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貫通南北絲路關鍵樞紐,且其貫通之後能加強中國與南亞、中亞、北非和海灣國家的緊密聯繫。因此,應該說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落實中巴經濟走廊對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其重要成果。

  日前,關於中巴經濟走廊政策紅利又有新進展,巴基斯坦《論壇報》援引信德省省長祖拜爾的話稱,中方已批准加大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投資力度,增資後的投資規模將達620億美元。該報說,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啟動時中方宣佈的投資金額為460億美元,之後提升至550億美元。

  就此,巴基斯坦《商業紀錄報》在報道中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中國設想與沿線經濟體發展訴求對接,催生了一系列亞洲次區域經濟合作設想。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利哈·洛迪表示,巴方在聯合國發言中多次提到中巴經濟走廊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典範,也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開展雙邊合作樹立了榜樣。

  而從外媒報道來看,其他國家最近也頻頻表現對中巴經濟走廊的興趣,無疑是對這一成果的肯定。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英國官員表示,他們看上了中巴經濟走廊的項目。接近英國政府的消息人士說,英國註定將成為中巴經濟走廊的關鍵合作夥伴。今年5月,英國還要在伊斯蘭堡主辦「中巴經濟走廊擴大會議」。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網站也稱,除去俄羅斯有意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德國、土耳其和義大利等國家也對中巴經濟走廊表現出興趣。文章補充說明,這些國家正計劃開展一些與中巴經濟走廊有關的項目,它們正與巴基斯坦就此展開談判。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http://www.cet.com.cn】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