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2015年了,但很多新型騙術依舊流傳網路禍害網友。說實在的,冷靜下來,其實這些騙局真的很好識破。今天就盤點一下新型騙術,大家一定要多長個心眼不被欺騙~  案例一|微信奇怪鏈接,一個上鉤牽連一片  如何行騙:  收到了來自微信好友發來的奇怪鏈接,該鏈接以「看美女照片」、「相冊內有你的照片」等辭彙引誘用戶點擊,黑客通過偽造的空間,盜取用戶的QQ賬號及密碼。

  QQ賬號被黑客掌握後,不法分子會登錄其賬號,發送相關釣魚鏈接給所有好友,一旦有人點擊,就會重蹈覆轍。這個傳播網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成為黑客集團的「幫兇」。

  如何防範:  當收到可疑的鏈接時,最好管住你的好奇心。  案例二|「好友」來要驗證碼  如何行騙1:  小明接到某位自稱「阿智」的微信好友發來的微信,詢問辦銀行卡時要不要填寫手機號。在得到肯定回答後,這名好友就要求小明提供卡號,並進一步解釋說,自己的銀行卡已掛失,有朋友要匯錢給他,只好先匯到小明的卡上,回頭再找小明取錢。

  小明以為對方是自己的朋友,而且自己又不用付錢,就將卡號告訴對方。隨後,小明的手機出現一個驗證碼,對方要求確認驗證碼,小明沒在意就將驗證碼發過去。沒過多久,小莊就收到一條簡訊,喫驚地發現自己卡里的5000元已被刷走。  如何行騙2:  有的「朋友」還會自稱「通訊錄丟失」,並向號碼綁定的好友索要手機號碼,稱「微信登錄需好友驗證的驗證碼」。一旦告知對方驗證碼,你的微信也將面臨盜號危險。

  如何防範:  微信賬號一旦被盜,就意味著其綁定的所有內容都面臨著連環被盜的風險。此前就有手機用戶因為微信被盜,導致綁定的銀行卡被洗劫一空的案例。所以,朋友自稱通訊錄丟失時,一定要打電話確認。  案例三|網購機票,可能面對兩種風險  要出差的林小姐最近碰到了一件倒黴事,她看到某個網站的機票正在打折,於是就預訂了機票,但是在登機之前,卻發現自己訂的機票居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取消了,退款不知去向。細想才搞明白,原來是上當了,既耽誤了出差,又損失了錢財。

  如何行騙1:  黑票代首先通過正常手續,為消費者預訂正規的飛機票,在收到票款後,黑票代會迅速聯繫訂票點,將之前的預訂取消,因此不少旅客直到登機前才發現飛機票被退。所以,訂購機票時,應盡量選擇知名公司和代理機構,對一些價格低得離譜的機票信息,要保持警惕。  如何行騙2:  網購機票時還存在另外一種騙術:騙子會發簡訊到消費者手機上,謊稱航班因故取消,需在限定時間內致電給指定電話,改簽機票或退票。因簡訊中消費者的身份證號、航班信息都準備無誤,不少消費者因此「中招」,按對方提示操作,轉賬受騙。

  如何防範:  專家提醒,一旦收到類似簡訊,務必先聯繫購票網站或航空公司,核實確認信息。  案例四|「我是你領導」  如何行騙:  家住金山區的呂女士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我是你領導」,並說這個電話號碼是他的一個私人電話,讓她明天到他的辦公室談點事。呂女士聽對方聲音和公司的吳總很像,問是否是吳總,對方說是。次日上午9時剛過,「吳總」打來電話,說有急事在外面,請呂女士匯錢應急,並答應回公司就還錢。呂女士匯了1萬元至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事後呂女士覺得有點蹊蹺,馬上在公司找到吳總,這才發現自己遇到了騙子。

  警方提醒:  「我是領導」是「猜猜我是誰」騙局的升級版。騙子可能掌握了被害人一定的個人信息,對此,市民一定不要輕信陌生人的可疑電話,遇到這種「猜」名字的時候,一定不能配合。此外,不要盲目答應對方的任何要求。其實,種種騙局,萬騙不離「轉賬」。  案例五|手機失而復得?小心騙局!  如何行騙:  蘋果手機被盜,鬱悶之時,失主賈小姐收到「蘋果辦事處」的來電,對方稱,警方破獲團夥偷盜案,收繳80多部蘋果手機,其中就有賈小姐的被盜手機。

  隨後對方以核實失主身份為由,要走了賈小姐的手機AppleID及密碼,並稱很快將快遞迴被盜手機。核實信息後,對方又詢問了她的住址,稱將在當天下午通過EMS快遞將被盜手機歸還。但接下來,賈小姐左等右等也沒等來手機,再上網一查,發現被盜手機已被註銷了AppleID,再也無法查找定位了。這時,她才恍然大悟,自己是遇到了騙子。  如何防範:  蘋果官方客服電話的專員張小姐表示,根本不存在「北京辦事處」,騙取ID和密碼是為瞭解鎖手機定位,解除激活鎖。

  客服解釋說:「如果是用戶升級了ios7系統,並且在手機丟失前在『設置』裏打開了『查找我的iPhone』,那麼手機丟失後,用戶只要登錄www.icloud.com 將手機設置為丟失模式。這樣,這臺被偷的iPhone在刷機時,會出現『激活鎖』,如果沒有iPhone初始激活的ID和密碼,手機就不能重新激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