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教化眾生不是一樁容易事,有學問、有德行還要有善巧

來源:凈土釋疑網站關鍵字:弘法,教化眾生,權實,方便,獨覺,善巧發布日期:2012-12-26 08:57:50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80集 2012年12月21日講於香港

  「『行權方便』者,權,對實而說。具權宜與權變之義,俗謂通權達變。權亦即『方便』之異名。」

  佛法說「權」、說「實」,「實」是講法性,法性是真實的;「權」是著法相,法相是不實的,它是生滅法。大乘經教,真實是永恆不變的意思。如果是無常、是變化的,都稱之為權教,稱為「權」。所以有權宜、有權變,通權達變,我們世間人常講的。「權」跟「方便」的意思也通,所以說「方便之異名」。

  「《法華文句》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淺言之,方是方法,便是便利。」

  「方便」常說,「便」就是沒有一定的意思,因時不同,因事不同,因人因處而異,所以世出世間聖人說法,都知道權變。權變是真實智慧的運用。我們在《論語》裡面看到,孔子的學生問他什麼叫「孝」,很多人問,孔子答覆得不一樣;問「仁」,什麼是「仁」?夫子答覆的也是因人而異,這就叫方便,這就叫權說,讓聽的人直接得到好處。所以教學,學生很多,程度不齊,有的學生領悟的能力很高,聞一知十;有的學生比較愚笨,一樁事情說多少遍,他未必能瞭解,所以老師的教學就不一樣。世出世間法皆如是。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講《無量壽經》,介紹極樂世界,多次宣講,內容並不完全相同,我們就曉得,聽眾不一樣,時節因緣不一樣,還有各人的慾望不一樣,世尊的說法也不一樣,一定叫大家聽了都歡喜,都滿意,都相信,都能發心求生凈土,這目的就達到了,怎麼說都可以。所以這些不同的版本,流到中國來,中國人必須要把它會集。會集這一個本子,這各次不同的講演精要的內容,這個本子全有。相同的部分把它舍掉,取一種,好懂;不同的部分,通通要把它保留下來,讓世尊每一次宣講的經意,在這個本子通通可以看到,這叫會集本。對於權變之法,會集就非常有必要。

  「按佛教義,則如《大集經》雲:『能調眾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

  這個方便法門就太多了,多少呢?經上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有這麼多法門?因為有這麼多不同非根性。佛能夠應一切不同根性說法,令他生歡喜心。絕對不是一個說法,但是,決定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那就是教你相信、教你發願求生、教你認真唸佛,這是決定不變的。方法再多,像《十六觀經》,這是教往生西方極樂的方法,佛說了十六種。方法不一樣,方向、目標完全相同,到達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結果是相同的。那麼這些都稱之為方便。

  從這個地方,我也能深深體會到,無量法門,世尊確確實實都是引導他們唸佛往生。對這法門生不起信心來,講《華嚴》、講《法華》,他們喜歡。《法華》、《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終極目標還是極樂世界。我們知道,多少菩薩把方向、目標定在華藏世界,親近毗盧遮那如來。好不容易到了華藏世界,文殊、普賢又帶他們到極樂世界去了,最後的究竟、圓滿是在極樂世界。這法門是個什麼樣的法門,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然後慢慢發現,這真的是不可思議法門。

  在中國,教下的大德晚年唸佛求生凈土;宗門的大德,永明延壽這些人,都是在禪宗大徹大悟的,最後專修凈土,往生極樂世界;密宗亦不例外。禪、教、密,最後都歸凈土,這叫方便。

  「又如《法華玄贊》雲:『施為可則曰方。善逗機宜曰便。』」

  這個「方便」意思解得比較深,解釋得很好。「施為」就是方法,教學的方法。「可則」,「則」是原則、是規矩,是一個好的教學法,這叫「方」,叫方法。佛法教學的總綱領就是戒、定、慧。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有凡夫,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無量方便門,權巧方便,都離不開這個原則,戒、定、慧三學。不是依照這個原則,這不是佛法;依照這個原則的,不是佛教的,也是佛法。它跟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佛承認它是佛法。所以佛經有五種人說,除佛之外,那四種所說的,跟佛說的是一樣,所以佛都認可。這說明佛教心量很大,絕不是隻有我說的算數,不是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不是這個意思。任何人說,只要跟我說的方向、目標相同的,統統承認,所以法門才無量無邊。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

  「善逗機宜」,這是能觀機。這人是什麼根性,得用什麼方法,一說,就能引起他的歡喜心,引起他的注意力。這各人根性不相同,用的方法不一樣,活活潑潑,那麼這是智慧的運用。沒有智慧,就沒有善巧方便。所以,善巧方便是智慧的德用。

  「又《凈影疏》雲:『化行善巧,隨物所宜,種種異現,名權方便。』」

  這隋朝慧遠大師,《無量壽經義疏》裡頭說的。「化」是教化。「行」是行為、是行事。教化眾生種種不同的手法,我們也講手段,非常善良,非常好,非常巧妙,為什麼呢?它能隨一切眾生的根性。

  這個「物」是人物。「物」比「人」的範圍大,「人」不能包括「物」,「物」能包括「人」。你看講「動物」,「動物」包括「人」。那麼由此可知,諸佛菩薩教眾生,不僅教人道,他教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眾生用一個字做代表,就是「物」,或者稱眾生,都能夠圓滿的包含了。說人,十法界只是人道;說天,只是天道;說物、說眾生,十法界全都包括了。所以「隨物所宜」,這個差別就很大了,所以「種種異現」。

  佛教人,要現人身;佛教畜生,要現畜生身。不現同類身,沒有辦法聚在一起;不現同類的緣,他說話不懂,也沒法子教。所以佛菩薩教化眾生,教哪一類的眾生,現哪一類的身。佛能現無量無邊身,十法界任何眾生身,佛都能現,看他在哪一道,有緣,他就現哪一道身。度螞蟻,他現螞蟻身;度小鳥,要現鳥身;度牛羊,要現牛羊身,度哪一道眾生現哪一道身。雖現的身,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一點特別要記住。如果他起心動念,他分別執著了,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薩。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他跟眾生不一樣。眾生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菩薩沒有。

  「綜上經論,故知以善巧穩便之法。」

  「穩」是穩當;「便」是便宜。就是用得很巧妙、用得正是時候,正契眾生之機。這個方法叫「妙契眾生根機」。

  「妙契眾生根機。」

  「契」上加個「妙」,說明佛菩薩對眾生說法,對這個眾生完全瞭解。這個眾生生生世世在哪些道,有沒有遇見過佛菩薩,有沒有遇過聖人,生生世世學了些什麼,阿賴耶裡頭有種子、有習氣,全知道,所以說法非常契機。過去生中學過,一說,他就懂了。所以佛教宗派多、法門多,同一個宗都有許多不同的派別,每一個派別裡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菩薩會用,用得非常巧妙。

  「導向究竟之果覺,名為行權或行方便。」

  他用權巧或者是行方便。「方便」跟「權」是一個意思。不懂得善巧方便,就很難教化眾生;有時候教化眾生產生誤會,別人誤會了,這是我們不懂善巧方便,沒有智慧,不知道觀機,產生許許多多的錯誤。從這個地方,我們也體會到,教化眾生不是一樁容易事。有學問,有德行,還要有善巧。善巧從哪裡生的?善巧從覺悟來的。人真的覺悟了,樣樣都通了,自自然然能用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是學來的,學不來的。只能學規矩,那個善巧學不到。善巧要從經驗當中來、智慧當中來。你看太多、你見太多了,你就懂得了。那在我們中國古籍,老祖宗傳達我們的,「經」就是真實的學問、真實的智慧,「史」就是善巧方便,你看它在事相當中運用,解決問題。智慧,實智,善巧就是權智,對人、對事、對物那叫權智。所以沒有一定的方法,但是有一定的方向、一定的目標。

  ……

   「又法性中含攝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

  「佛法藏」也指一切佛法。這個我們就瞭解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入佛法藏,所以能說一切經典,一切諸佛經典他都能說。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一心去修清凈心、去修唸佛三昧。唸佛三昧修成了,能不能入佛法藏呢?能!唸佛三昧裡面有淺深不同,功夫成片是淺的,都生智慧;事一心不亂,中等的;理一心不亂是圓滿的。淺,生小慧;中,生大慧;理一心不亂是圓滿的大慧,就成佛了。佛法藏、菩薩法藏、聲聞法藏都算是開智慧了。

  「是故『入佛法藏』即《法華》中『善入佛慧,通達大智』之義。」

  「善入佛慧」,不用學,不必去找老師,自己能成就,這妙極了!不必去找老師,是因為找不到老師,你無可奈何。這種成就,佛法裡頭另外有個名字,叫「獨覺」。如果有老師,一定要參學,一定要依靠老師的教誨。這是什麼?菩薩示現給一切眾生看的。實在找不到老師了,依著經教,「法」是老師,這個指導是正確的。在中國古代,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中國早就有這個方法。孟子依誰為老師?依孔子。孔子已經過世了,已經不在世了,孔子的著作在,他讀孔子的書。讀不懂、有疑難的地方,去找孔子的學生。夫子過世了,夫子的學生在,不少學生在世,向他們請教。他非常認真,有堅定的信心,沒有絲毫疑惑,他學成功了,成績超過孔子當年在世的時候那些學生。所以後世人稱「孔孟」,不稱孔子那個「七十二賢」,不稱他們。這是以古人為老師,成就吶,成就超過古人,超過他所有的學生,好榜樣!在中國叫私淑弟子。中國歷代有很多人,像司馬遷,這是大文學家,後漢時候人,寫了一部《史記》,他跟誰學的?他跟左丘明學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時代,死了很多年了,他留一部書《左傳》。司馬遷專學《左傳》,學得非常像。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燻修」,所以他是左丘明的弟子,私淑弟子,一代文豪。這就說明瞭「一門深入、長時燻修」的效果,他有能力寫一部《史記》。

  唐宋八大家裡面韓愈,這大家都知道,唐宋兩代,文學界第一人,他跟誰學的?他跟司馬遷學的。司馬遷後漢時候人,他是唐朝人,隔了幾百年,他怎麼學的呢?他專門學《史記》,就是一生專攻《史記》,「一門深入,長時燻修」,他學會了,成為一代大文豪。

  這都是當代沒有好的老師,或者跟老師沒有緣分,學古人,真正能成就。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學《無量壽經》,就這一部經深入,深入經藏,長時燻修,這成佛;不能成佛,也是法身菩薩。這個知道,不得了!無論用在世法、用在佛法,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那他成就的祕訣,第一個就是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第二個,真聽話,文字裡頭所說的,完全明白之後,要落實,我要把它真正做到。第三個,要真幹,要真正發心,長時燻修,在這個裡面得三昧,用佛法的說是,叫讀書三昧。專攻《論語》,有《論語》三昧;專攻《孟子》,孟子三昧。不做到不行,做到是聖人。學《論語》要學孔子一樣;學《孟子》也得跟孟夫子一樣,真學成功。所以任何經論,你找你喜歡的,為什麼?容易攝受,喜歡它。找一門東西,不喜歡的,就很難學;喜歡的,很容易學。必須要十年,十年就一本書,其他的都沒有,他就得三昧。這一門通了,沒有學的東西通通可以貫通,所以古人講「一經通,一切經通」。縱然不能全通,跟這個性質相同的,一定全通。那就是整個佛法不能貫通,但是同一個宗派的他通。這個法子妙絕了!外國人不知道,現在中國人自己也不知道。每一天去學,什麼都學,學得好辛苦,學了一輩子,什麼也沒學通,精神、精力、時間通通浪費掉了,叫真可惜!所以這一句我們要把它記住。

  「又法性中含攝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

  所以,只要入這個佛法藏,對於一切佛法自然貫通。

  「是故『入佛法藏』即《法華》中『善入佛慧,通達大智』之義。」

  智慧打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

  「又《甄解》據從果向因義,釋雲:『如來一切功德寶藏,佛果功德也。此之功德大寶海,說言佛法藏。」

  這個就是經上講的佛法藏的意思。

  「即是佛所得一乘也。」

「一乘」是成佛之道,佛證得了。

  下面這一行,是黃念老說的:

  「《甄解》之說,顯會中諸菩薩皆是大權示現,從果向因,已入如來一乘果海,但不捨因行,故來會贊助釋尊也。」

  釋迦牟尼佛會下的菩薩、聲聞這些人,通通都是已經成佛的人,不是凡人。釋迦佛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成佛教化眾生,他們也通通來了,來協助釋迦牟尼佛,以佛弟子身份出現。以大乘弟子出現就是菩薩;以小乘弟子身份出現就是羅漢。其實不是真正的羅漢、菩薩,都成佛道了,所以他們通通都入法藏,都「究竟彼岸」。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世出世法都不外這個例子。世間法,一個帝王出現在這個世間,他那些大臣,跟他宿世都有非常深的緣分,這是一世出現,來幫助他。不是沒有緣分,通通都是有緣人。但是世人容易迷於名利財色,在一起免不了造業,不像佛法;佛法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

相關文章

凈空法師:災難這麼多到哪裡去?回中國去!因為祖宗有德
凈空法師:錢非賺得的,乃德行感召的;漏稅的罪太重了!
《中峯三時繫念法事全集》在家讀誦版
《羣書治要360》注音圖片連載(三十五)
凈空法師:「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有慈悲沒智慧很危險的
凈空法師:佛教是教育,教育哪有不上課的道理
9.5米高孔子像落戶天安門廣場東側(圖)
凈空法師:大家都求移民,不要往外國移,往外國移,錯了!
晚7:00-9:00 直播鍾茂森博士講《修六和敬祈禱文》
<轉載>旱情下,讓國人潸然淚下的那些畫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