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別不是在聲音上,每個人的聲帶、咽腔都是不同的,這個標題不如改成"梅葆玖和梅蘭芳的唱腔差別在哪裡"更高級。

京劇的唱,說白了就是如何控制好聲帶肌肉的震動和氣息,差別當然在於控制的功力和對唱腔、人物、劇情的理解處理。

梅蘭芳是梅派的創始人,梅葆玖是梅蘭芳的兒子,也是梅派聲腔藝術的嫡傳,拋開梅蘭芳的女弟子不談,在男旦裡面,梅葆玖無疑是梅派藝術的最佳傳人,與梅蘭芳的演唱藝術經歷相似的是梅葆玖開蒙並不是梅派。梅蘭芳幼年學戲時當然沒有梅派一說,那時候更古老的唱法是陳德霖的,梅蘭芳先後拜的是吳菱仙和陳德霖,也向路三寶和王瑤卿問藝,同時還向其他前輩學了好多崑曲戲。梅葆玖是先跟王幼卿(瑤卿侄子、鳳卿之子、少卿之弟)開蒙,從他藝術經歷來說當然遠遠趕不上父親的豐富和長久,最年富力強的時候又趕上了文革,落到了拉幕打臺詞燈光的地步(他電器技術超級厲害,現在上海滿屋子的音響器材都是國內甚至世界頂級的),所以從藝術成就上是不能和父親比的。

任何流派藝術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傳統劇目的學習傳承錘鍊提高、個人排演新編戲、不斷去粗取精的過程,梅派藝術以唯美至上,但是並不誇張出格、楞角鮮明,梅派的唱腔藝術也是自然大方、平穩中見功力,如果乍一聽,你說不出梅派唱腔有什麼明顯特點,如果用最簡單的詞總結一下就"圓潤"倆字。

梅葆玖文革後恢復排演了梅蘭芳晚年較多演出的不少劇目,從梅派藝術的直接感受上說,他長期跟父親合作,自己年輕時也有相當的舞枱曆練,對於梅派的理解認識顯然是最深刻的。

回到題目上,此問如同問"王獻之和王羲之的書法差別在哪裡",後學和創始人的基礎經歷不同,真是不好類比,如果一定要從純技術的角度比較的話,我也期待有更權威的專家進一步的分析。

手機碼字不易,少擡槓,可以詳細學術爭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