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今天公佈106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4歲,其中男性77.3歲、女性83.7歲,皆創歷年新高,也都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歷年國人平均壽命趨勢圖。(取自內政部網頁)

內政部指出,106年國人死亡人數為17萬2028人,較105年減少801人,粗死亡率(死亡人數佔年中人口數的比率)為千分之7.3,較105年減少0.05個千分點,死亡人數及粗死亡率,自99年以來首度降低;排除年齡因素對死亡率衝擊,反映真實死亡概況的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口424.3人,較105年減少3.4%,長期而言標準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內政部說,全球男性平均壽命為68.6歲、女性73.1歲,臺灣男性、女性平均壽命皆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不過,皆低於日本、西班牙、新加坡等國家,日本仍是最長壽的國家。

內政部表示,近年來隨著醫療水準提升、食品安全重視、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國人平均壽命長期呈現上升趨勢,從96年78.4歲增至106年80.4歲,顯示國人已越來越長壽。

內政部進一步分析,從六都來看,106年的國人平均壽命以臺北市83.6歲最高,其餘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男、女性平均壽命亦均以臺北市最高,呈自北而南遞減的情形。

就各縣市平均壽命觀察,內政部指出,以新竹市80.9歲最高,臺東縣75.5歲最低。東部縣市平均壽命皆較西部各縣市低,尤其臺東縣與全體國民歷年平均壽命差距約5歲,原因可能與西部交通較東部方便,醫療資源相對較充足,及人文生活習慣差異等因素有關。

內政部表示,編算生命表的目的在於明瞭國民平均餘命水準。世界各國對生命表的編算都很重視,將國民平均壽命列為衡量國家基本健康評估、整體社會經濟福祉及國家競爭力評比的重要統計指標。內政部負責按年編布生命表,提供政府有關人口政策、人力規劃、衛生保健等參考及學術研究之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