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2018年9月18日公布兩例新增麻疹案例,其中一例還曾在發病後於捷運板南、文湖沿線活動。麻疹是傳染力高居第一的法定傳染病,平均1個患者會傳染給12~18人。


2018年9月19日為止,共計35例麻疹確診,臺大醫院感染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陳宜君曾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其實台灣每年都有麻疹確定病例,只是以境外移入個案為主,來源國或地區主要是東南亞,至於許多國人愛去的日本也是大宗,且從日本染麻疹回台的病例多是20幾歲的年輕人。


麻疹初期症狀易誤為一般感冒
麻疹初期症狀包括3C,也就是咳嗽(cough)、鼻炎(coryza)、結膜炎(conjunctivitis)等,但是此3C特異性不高,非常類似感冒,加上麻疹在今日的台灣非常罕見,醫師大多沒有實際看過麻疹個案的經驗,通常是等到有特異性的皮疹出現,醫師才會想到麻疹這個診斷,將病人進行適當的隔離以避免傳播給醫療機構內的其他人;並且依規定通報到疾病管制署,及採集血疫檢體送化驗。在適當的隔離之前,麻疹可能已經傳出去了,因為麻疹在出皮疹的前4天就有傳染力。此外,發疹前在口腔內出現「柯氏斑點」,是麻疹最早有特異性的病徵,不過出現時間比較短,且不是每個患者一定都有,故醫師不易察覺。

麻疹典型的皮疹是從耳後開始,數小時之內擴散到整個臉、往下蔓延驅幹及四肢。但不是每個患者都以典型的皮疹表現,甚至因為初始症狀像感冒,有服用藥物,可能誤以為是吃感冒藥引起的藥物疹。

疫苗效力非永久 成人若無抗體建議補接種
對付傳染力強大的麻疹,對個人而言,接種麻疹疫苗是最佳保護之道;對國家社會而言,接種麻疹疫苗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麻疹疫苗是幼兒常規接種疫苗項目之一,我國以公費提供,對於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由於麻疹傳染力很高,為了達到根除麻疹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國家疫苗接種率需要超過95%,以達到群體保護效果。我國幼兒完成2劑MMR接種率高達97%以上。

其實1981年以前出生者幾乎都曾自然感染麻疹,具有終身保護力。1978年我國全面推行麻疹接種,疾病管制署指出1981年以後出生的,也就是今年37歲以下的民眾,理論上都有接種過麻疹疫苗。但疫苗世代社區鮮少有麻疹疫情,可能是缺乏來自環境的自然免疫追加強化的作用,疫苗世代孩子長大後抗體的陽性率和效價下降,因此近年來感染麻疹的多半是20~30歲的年輕人。

這次的麻疹疫情讓許多成人急著去補接種疫苗,其實可以先檢測體內是否有抗體,再視結果是否有補接種的必要。麻疹疫苗是減毒疫苗、不是死菌疫苗,所以不是每位民眾皆可接種麻疹疫苗,譬如免疫不全者需要醫師評估。此外,有些人即使依規定接種麻疹疫苗仍然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這可能是體質因素。甚至原來已經有抗體的民眾,可能因為使用類固醇等免疫抑制藥物而使得抗體消失,而失去保護力。此等民眾只能依賴良好的基本的健康保健習慣,以及疫苗群體保護效果。

全文請見 https://pse.is/ANSV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