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肖邦的兩套練習曲Op.10和Op.25我都沒仔細研究過,只能憑印象來回答。說起肖邦的作品,個人首推阿勞(Claudio Arrau)。不過「革命」練習曲並不算典型的肖邦作品,「革命」指的是波蘭1830年起義,這次起義先是看到勝利曙光去而最後卻難逃失敗命運,肖邦憤怒地寫下了Op.10的最後一首練習曲,也就是這首c小調練習曲,伴隨憤怒的還有不解和某種決心,這反而更像貝多芬的方式,但這並不是說像巴倫博伊姆這樣的貝多芬專業戶是這首作品的最好詮釋者,肖邦對和弦和不諧音的運用遠不如貝多芬奔放,而這恰好是構成貝多芬英雄氣概的精髓,這是肖邦所不具備的。回到這首練習曲,我認為最合適的演繹來自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阿勞彈這首作品時對踏板的使用非常克制,右踏板點得非常「小家子氣」;波利尼卻解放了右腳以展現這種憤怒,隨後馬上銜接上左踏板把複雜的心理演繹到了極致。當然,每個人對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都聽一聽也是不錯的。自己彈的時候也沒必要非得以誰為模版,彈出屬於自己的作品才是最好的。

強烈推薦基辛版本的 革命的感覺非常強烈!!或者推薦吉列爾斯版本的我感覺俄系的演奏家非常適合肖邦的一些強烈感情的作品!!


阿勞

他的大部分肖練都是極品很難想像如何用一點點踏板彈好革命,但阿勞做到了。

弗里德曼的歷史錄音是個很有特色的版本,某些地方的琶音跟開了特效似的

波里尼的是範本,沒啥好說的

我一向很喜歡科爾托的肖練,但革命我覺得只能說彈的還不錯。

我覺著最一氣呵成的是Horowitz,風格跟polini的標準答案不太一樣


尼古拉耶娃

基辛版本的革命的感覺非常強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