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不到3.0,能申請到美國名校嗎?

專業課有掛科,申請多會被拒嗎?

成績單有重修記錄,會降低招生官好感?

在美國研究生(包含碩士和博士)申請準備階段,經常有學生爲不太完美的成績單頭疼,找諮詢師尋求解決方案。其實這些問題歸結起來,是同樣的一個問題:

GPA(成績)在美國研究生申請中,到底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對申請有怎樣的影響?

今天邀請到了和創首席諮詢師彭代玲老師,從以上問題入手,給大家深入分析分析:GPA在美研申請時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GPA。

GPA全稱Grade Point Average,是由學生提交長時間(3到4年)的成績單進行加權計算得來,是申請美國學校必備的材料之一,也是留學申請是一道重要的“門檻兒”。

GPA對留學生的影響涉及面很廣,比如是否可以申請到獎學金、是否可以順利畢業、是否可以申請到好的院校等等,沒有一個不需要GPA來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關注GPA對申請的影響之前,有必要先理清GPA對於申請的意義,招生官到底通過GPA來考察什麼素質。

美國研究生院的培養,碩士和博士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國內這種遞進的培養關係,而更類似於平行的關係,兩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培養目標。

簡言之,碩士項目培養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並在實際操作中,自如應用較本科階段更爲精深的專業知識;博士項目培養的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要以科研問題的解決作爲培養的方式。

弄清楚這個教育方式上的差異,再來看GPA在碩士及博士申請中的異同作用。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都有一定的修課學分要求,這些課程總體上比本科課程更艱深。從招生官的角度,首先要關心的是學生有沒有能力接受這些高階課程。

這就需要學生在申請時證明自己具有足夠的課程基礎(美國大學裏普遍有先決課程的概念,簡言之,要修讀一些高階課程之前,要求學生必須已經修讀完某一門或幾門基礎課程作爲鋪墊),同時這些相關的基礎課程不僅僅要及格,而是要有相對優異的成績。

這樣才讓招生官放心,學生有能力聽得懂將來的高階研究生課程。任何學校要招收一名學生進來,都不希望學生由於無法承受嚴格的學術要求而中途輟學。

美國研究生院希望給學生提供支持,從而幫助學生在短期內學業順利,在長期內能夠事業有成。不僅作爲知名校友成爲學校的驕傲,還有可能爲母校捐贈(這一點在私立名校中尤其看重)。

美國的本科教育偏向於通才教育,研究生階段才全面貫徹專才教育。因此,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所需要修讀的課程,均與該專業密切相關。這就是爲什麼,在留學申請中,靠譜的諮詢師都會告訴學生,專業課相關的GPA比綜合GPA更有意義。

這也是爲什麼,跨專業申請在美國研究生院的申請中可行性很高。只要準備充足,通過各種方式補修目標申請專業所需要的課程,並取得優異成績,是完全有可能讓招生官信服,你在該專業的知識儲備足以應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雖然專業GPA更重要,但並不是說綜合GPA完全不用在意。對美國Top 100的大學稍有了解的同學,都會知道綜合GPA 3.0(對應百分制大約是80分左右)是絕大部分研究生院的最低申請要求或者說錄取偏好。

有學生誤以爲考好GRE,就能夠彌補綜合GPA的絕對短板,比如2.6的GPA。GRE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自己的智力水平,但其在申請中的作用一定不會超過GPA。

因爲GPA能夠展示學生在學術挑戰的環境下,是否具有長期持續努力的能力和素質。GPA的長達幾年的累積效應,對學生的要求,自然比GRE短期突擊要高得多。這種持之以恆的毅力,不僅對於更高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對於每位學生畢業離校後長期的職業生涯發展,也同樣很重要。

這就引到了另一個問題,爲什麼名校出身的GPA含金量要高於二三流學校。從大概率上來看,招生官更傾向於相信,211/985級別以上的大學,學術要求比二三流學校要嚴苛得多。更不用說國內的大學分級,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該校所有學生的平均智力水平。

同樣一位學生,在不同級別的學校,要達到同等級別的GPA,在名校所需要付諸的持之以恆的努力艱辛程度,大概率上是要高於二三流大學的。靠譜的諮詢師,在分析學生的GPA時,一定是把GPA同學生所在的學校級別相聯繫起來,而不是單純看不同學生GPA的絕對值。

回到前文提到的碩士和博士的不同培養目標,可見博士項目對學生的學術能力及綜合素質的要求,要比碩士更高,這就是爲什麼低於3.0的GPA“逆襲”碩士項目的概率,要遠高於“逆襲”博士項目的概率。

其實對於想要申請好學校的低分申請者,更適合諮詢師服務,畢竟低分成爲“硬傷”後,更要充分發掘個人潛力與亮點,部分中介的套模板申請流程會降低成功的可能性。

從招生官的邏輯來分析,在碩士申請中,如果GPA有短板,是完全有可能通過其它途徑來證明自己有能力應對該項目所要求的高階課程。這樣就有可能在低GPA的情況下,成功申請到頂級的碩士項目。

但對於博士項目申請來說,只是能夠應付高階課程,對於順利讀完全程還差得遠呢。任何理工類的博士項目,所要求的課程學分,只是爲完成獨立科研任務服務的。

博士項目的核心在於有沒有能力和潛力完成科研任務,這纔是招生教授最最關心的問題。科研任務的攻關,對學生的智力和學術基礎儲備,自然比碩士項目要求更高。如果無法證明自己卓越的科研能力,硬件成績的硬傷是很難在博士項目的申請中進行彌補的。

不過對於科研能力的證明,不少學生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爲只有發表論文才能算是科研成就,或者說只要有論文,就證明自己有科研能力。這是極大的誤區。能力的體現具體在於科研參與的過程,所體現出來的對課題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該領域的深入思考。

灌水的低級期刊,而且還不是一作,並不能向教授證明科研能力有多強;而真正對自己的課題有獨特想法的學生,即使沒有成功發表過論文,甚至沒有科研論文的撰寫經驗,依然頻頻能夠成功“逆襲”,申請到專排TOP20甚至TOP10的PhD(博士)項目。

這類學生的普遍特點是,無論院校背景如何,GPA和GRE都沒有明顯的硬傷(GPA至少在3.6以上,GRE至少在325以上),而且對自己的科研方向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換言之,有高含金量的論文,固然能夠證明科研實力,但論文的發表或撰寫經歷,並非頂級PhD項目申請的必要條件。

回到文章初始的幾個問題,低GPA有沒有可能申請美國研究生院,答案是肯定的,但GPA有硬傷的情況下,申請碩士項目的成功率明顯高於博士項目。

多少低GPA逆襲的精彩案例,背後都是不爲人知的艱辛和付出,與其在後期用焦急痛苦的去補救已成定局的GPA,不如從現在開始,踏踏實實走好每一個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檔口。

至於各種GPA不理想的情況,以及跨專業申請如何在GPA方面做準備,底層的邏輯就是把握好如何向招生官證明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學術能力、以及學術潛力,具體在不同情況下,要如何實施,相信如果是從頭看完此文,你已經有答案了。

最後也預祝各位小夥伴們在新的申請季能夠一路過關斬將,拿下自己的deram offer !

*和創留學原創內容,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

*更多留學乾貨,就在公衆號:和創留學(HECHUANGLIUXUE)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