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锻炼, 让你掌握APP世代的卓越关键

2014专注的力量.jpg

 

专注的力量》这本书主要是以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来探讨前因后果,并有系统性的论证与案例分析来告诉我们当今这时代最稀薄的心灵资产「专注力」。不难想像,生活在繁华城市的我们,每天除了活在多工的环境下,难以有一定程度的专注力;身兼心理学家与科研记者的作者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发现,人类的专注力是由各种变化形式和互相交互作用而来的,因此他在这本书精确的指出专注力的三种形式:对内(inner)、对外(outer)及对他人(other)

 

以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研究范围甚广,注意力的本质包含集中(concentration)、选择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及开放意识(open awareness),但是这些能力仍须透过自我察觉(self-awareness)、同理心(empathy)这样的心理机制把我们的专注力聚焦至我们心智生命。而在专注的力量》这本书中接有独立的章节仔细介绍。

 

影响我们专注力主要原因之一为「分心」,而主要造成分心的机制为「感觉」和「情绪」,但是有趣的是作者高曼在心思飘移(wandering mind)的价值当中提到许多创造力的心流(flow)情绪记号,却都来自于此;尽管在大脑研究面是一种独特的矛盾,不过实际上仍以主要对内(inner)的专注力为主。

 

过去的我们以为专注力仅有和对内(自己)有关,但是作者高曼用以扩大他的探讨范围,另一种层面为对他人(other)的专注力,主要以分析非语言讯息的解读,使自我本身提高对他人的专注力,并运用认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情绪同理心(emotional empathy)及同理关怀(empathic concern)来增进我们对他人的认知。不过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提到太多如何解读非语言讯息,但是2010年台湾出版《FBI教你读心术(3)》却有很详细的内容。

 

但是,我们往往却缺乏最后者的同理关怀(empathic concern),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台湾社会最欠缺也最不知道的一项。

 

在书中的后段,仔细的说到其实「专注力」可以透过不断的练习,而变得更加茁壮,它甚至可以像肌肉般不断的遭炼而让它提升自己上限,其实「一万小时的法则」不管在任何领域都适用,就像俗话说的「专精就能成专家」,不过作者高曼仔细强调,如果是机械化的重复性是对我们没有帮助的。而是必须透过不断的犯错与调整,然而调整自己练习方式,才有办法接近自己的目标。

 

后记:

我们或许无法做到像专注的力量这本书所说的三种能力皆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照我们生活需求加强何种形式的专注能力,假如是个善于思考和阅读的人,或许在对内(inner)的专注力帮助甚大;如果是一个善于业务的人,那么对他人(other)的专注力就更为重要;尽管如此,培养专注力仍然是有方法(如冥想或者禅修等等),并可以有效提升个人效率。

 

最后,书中最后附了一本小册,很好用!不仅简单整理了书中重点,也教导了如何用简单的呼吸调整,每天自己也能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相关文章